天津阿龙 发表于 2006-8-26 21:38:18

写给教育部:这才是最真实的教育

  
  尊敬的教育部官员们:
  你们好。
   我是乌蒙流浪者,一名普通教师,一个曾经的支教志愿者。五年前,和你们一
样,我曾经因为扶贫支教而在仕途上飞黄腾达,但我最终选择放弃仕途,回到了三尺讲
台,回到了偏远的山村学校,因为那个时候我还坚信教育是这个尘世中最后一片净土。
随后的日子里,我一次又一次地离开繁华都市到遥远的山村学校支教,去体味一名教师
单纯的快乐和中国教育的点滴进步,但不幸的是,我感悟更多的是中国教育沾满尘灰的
现状。对于教育,我也许没有你们所拥有的高深的,让人费解的理论,但我坚信,在中
国最贫穷的山村学校持续四年的支教生活以及我对山村教育进行的不间断的调查报告,
我比你们更了解教育的真实现状,我现在所说的每一句话,每一个事例都是在偏远山村
真实发生的,如果可能的话,我可以将近二十万字的山村教育调查报告(也是我的支教
日记)提供给你们作为参考,让你们可以清楚地看到近五六年来教育界触目惊心的变
化,但你们能坦然在面对吗?能实事求是地对教育的现状进行反思吗?说实话,当你们
宣称教育改革取得成功的时候,作为一名在教育第一线的教师,我感到震惊,当你们宣
称我们的高等教育进入世界先进行列的时候,我感到透心的冰凉。在贵州山区支教这么
多年,我亲眼目睹了山村教育在形式主义的侵蚀下步步下滑的现状,功利主义,形式主
义和虚假主义让我们的基础教育遭受伤害,也让我们的高等教育在大规模,高收费的外
衣下有其名而无其实,披上了一层华丽的,薄如蝉翼的金缕玉衣,而它的背后,则是难
以数计的寒门学子的苦与泪。
  
  今天,我不想说我眼中的山村教育的现状,我想说的是高等教育的高收费和产业化
以及这种产业化对山村基础教育所造成的难以弥补的伤害。是的,山村学生的高辍学率
主要原因是贫穷,但我更想这样说,现在山村学生的高辍学率是因为“恐惧”,对大学
天价学费的“恐惧”,对背负一屁股债完成大学学业却无法在毕业后找到工作的“恐
惧”,而正是因为这样的“恐惧”,导致贫困山区的辍学率越来越高,无数的山里孩子
连小学都没读完就外出打工,超过70%的学初中学生放弃了高中阶段的学习。我们都很
清楚,现在的大学校园里的农村大学生比例越来越低了,是的,我相信,在现实的高等
教育制度下,大学校园里的农村学子会越来越少,因为绝大部分农村孩子在高中阶段,
初中阶段甚至小学阶段就被未来大学的天价费用吓退了,他们可能连温饱问题都尚未解
决,当然就没有资格保留读大学这样奢侈的梦想。
  
  五年前,我曾经以“知识改变命运”这样的话语去激励我的山里学生,但我不得不
承认,在现实的教育体制下,知识或许改变不了山里孩子的命运,辍学打工或许是最适
合那些极度贫寒的山里学生最好的生存出路。你们闻到了飘浮在大学校园上空那股愈来
愈浓的铜臭味吗?美丽的大学校园不再是求知的乐园,她的圣洁早就被高昂的收费和低
劣的质量玷污得无影无踪了。支教的日子里,我目睹过山里孩子拿到大学录取通知书时
挂在眼角的泪水,目睹过苦难深重的山村父老喜极而泣的表情,为了能让孩子读书,他
们不得不变卖微薄的家产,甚至借高利贷!破败的草屋是他们的栖身之所,土豆是他们
一年的主粮,他们难得吃上新鲜肉,他们家徒四壁,一贫如洗,这些景象你们见过吗?
你们相信吗?也许你们不相信,因为你们一辈子也难以涉足如此偏远贫寒的山村,你们
不会了解到高等教育产业化给百姓带来的苦痛。即便某一天你们决定要到贫困山区去看
一看,你们所看到的也大都是经过粉饰的虚假景象,你们绝对不可能看到真实的教育以
及真实教育下普通百姓的悲伤苦痛。大学,曾经是山村父老和山里孩子的美丽梦想,但
现在,它竟会成为山里乡亲和山里孩子生命的绞索(贫寒学生或者他们的父母因为无法
筹积学费而自杀的悲剧几乎每年都有发生。的确,我们的大学教育是足够繁盛 ,我们
拥有全世界最多的大学生人数,可是,我们想过没有,这样表面繁盛的高等教育背后埋
藏着多少来自普通百姓的苦痛和泪水?
  
  质疑大学高额收费的声音从来都没有停止过,你们都听到了,可是,大学的收费还
在一年一年地上涨,越来越多的大学依然在变着花样从学生身上获取最大的经济收益。
我们身上的衣,嘴里的粮都来自于父老乡亲的辛苦劳作,然而,这些一生一世劳苦的乡
亲们数十年的收入还不够支撑孩子四年的大学费用,他们辛辛苦苦养活了我们,但他们
却贫寒得连孩子的学费都无法支付,这该死的收费标准是谁制订的?是否举行过价格听
证会?是否考虑到绝大部分老百姓的承受能力?也许你们可以找出千百条理由来进行辩
解,但如果我们国度里的绝大部分家庭都感到供养一个大学生成为无法承担的负重,那
么我们的教育体制和收费标准一定存在非常严重的问题,教育部副部长的张保庆也承
认,他夫妻的收入供养一个大学生有些困难,中国的高校收费的确有些高了。其实,高
等教育的收费岂止是有点高了,而是高得离谱,高得足以让那些贫寒学子和他们的父母
感到绝望,你们也意识到了,可是为什么不进行适度的修改呢?是大学教育真的已经完
全市场化了,商品化了,还是我们的政府机构无视千百万贫困百姓的利益如草芥,无为
而治呢?
  
  其实,还有一件更为悲凉的事实在贫困山区蔓延。“背一屁股债读大学,读了大学
还找不到工作,找到工作工资也不高,还不如早点出去打工挣钱”,这或许是父老乡亲
最为简单的辍学逻辑。在当今的贫困山区,“读书无用论”和“读书致贫论”可能比历
史上任何一个时期都要严重。我们还是以事实来说话吧,在贵州支教的四年中,我亲眼
目睹了辍学率一年高过一年的情况,居然有那么多有小学生辍学外出打工,中学阶段的
辍学更如决堤之水不可遏制。我任教的那两个班级在初一时有190个学生,而三年之后
仅剩下了90余人,每个学期我都会亲眼目睹数十个山里学生离开这所山村学校,离开我
的班级,看到教室里不断空出的座位,你们难以体味到一个曾经激情满怀的志愿者心中
的伤感和无奈,是谁制造了这样的境况,又该由谁来为此承担责任?
  
  去年,我支教时成绩最好的一个学生林菊到深圳打工来了,接到她的电话,我真的
感到很悲凉,悲凉的不仅仅是我付出如此多心血培养出来的学生终究没有完成学业,更
因为我们的高等教育制度,高昂的收费不仅仅扼杀了山里孩子的前途,也扼杀了一个支
教志愿者的努力和希望,直到现在,每每想到这件事情,我就感到失望。我已经尽力
了,然而事情终究不是我想象中的那般美好,在这个城市里,有我的很多山里学生此刻
正在工厂的流水线上劳作,他们提前离开了学校,汇入都市滚滚人流之中,她们本应当
捧起书本的手却摆弄起冰凉的电器元件。林菊曾经给我说过这样一句话,“我的成绩越
好,我妈就越担心,越烦我。”也许在很多人心中,这是一句平常的话,但我在心中,
这是我永远都无法忘记的一句话,孩子说这话时眼中的泪珠,脸上的绝望都深深地印刻
在我的心里,是我四年支教生活中最震撼良知的印记。尽管我向她的母亲承诺我会想办
法资助孩子大学阶段的所有费用,但当我离开山村小镇后,她的母亲终究还是让孩子辍
学打工了,她不相信我,也不相信孩子可以通过读大学,获取知识来改变命运,当然,
我知道真正让她恐惧的还是大学阶段的天价费用,那足以让她全家整整劳作十余年不吃
不喝才能凑齐。
  
  当然,面对越来越多贫寒学子无法圆梦大学的境况,你们给贫困生提供了贷款。我
并不否认这的确给部分学子打开了通往大学的门,但当老百姓连吃饭穿衣都很困难的时
候,他们会让孩子背着一屁股债去读大学吗?更何况很多寒门学子在初中阶段,高中阶
段就被天价的大学费用吓跑掉了。在我看来,助学贷款不是解决贫困学子上学的根本之
策,这是一个表面上很温情但实际上很冷漠的政策,大学日子一天天地流逝,但寒门学
子背负的债务却越来越多,他们走出校门,在就业形势越来越差的形式下,在毕业即失
业的现状下,他们很可能要在漫长的还债路上艰难的行走很长的时间。
  
  幸运的是,在中国,寒门学子获得了来自越来越多的人的关爱和资助。徐本禹,一
个在贵州群山深处支教数年,把青春给了山里孩子的志愿者;丛飞,一个资助了一百多
名孩子,癌症病魔缠身并因此付出生命的普通歌手,他们延续着山里孩子求学的梦想,
他们曾经因此感动了无数的中国人,然而,这些感动之中又包含着这个社会的多少凄
凉,辛酸和无奈?这段时间中央电视台新闻频道每天都会在《共同关注》这个栏目里介
绍贫寒大学生的艰难生活,每到节目结束时,电视台主持人都会深情地呼吁更多的个人
和团体参与到资助贫困大学生的圆梦行动中来。是的,贫寒大学生应当获得资助,我也
会参与其中,但是,我必须说明的是,越来越多的个人和群体参与到资助贫寒学生的行
动中来,对于我们整个教育来说,这并不是一件值得歌颂的事情,这只能说是我们这个
社会道德水平进步了,但教育制度却退步了,反映了一部分公民的仁爱的善良,却映衬
了教育教育制度的冷漠残忍。在我们一次次地被徐本禹,被丛飞的事迹感动的同时,我
们的某些政府部门是否忘记了自己的应当承担的责任?是谁造成了读书成为绝大多数家
庭无法承担的负重?是谁让大学成为收钞机?是谁才最应当为这些贫困学生提供资助?
我希望我们的主流媒体在宣扬捐资助学的感人事迹的同时,也不要忘记给政府机关善意
的提醒,中国的大学,终究会被所谓的规模和所谓的产业化所侵蚀,所摧残,所颠覆。
  
  依靠捐资助学始终都不是解决教育危机的根本办法,我甚至想,如果哪一天我们的
大学生不再需要资助了,我们的每一个寒门学子都可以享受到公平的高等教育了,这才
是教育之福,也是中国之福。大学本就应当这样,如果因为经济的贫困让一个个贫困学
生在中学甚至小学就放弃了求学的梦想,是不是悲剧呢?
  
  开学的日子越来越近了,让我们为那些有幸进入大学校园的贫困学生祝福吧,也让
我们为那些因为家境贫困而提前终结大学梦想的千百万山里学生祝福吧,我也相信,知
识未必就能改变命运,读书也不是唯一出路,在现实的教育制度和就业形势下,打工或
许是一条更适合贫寒娃了的出路,那里同样可以奋斗出一片属于自己的天空。
  
  当然,教育部的官员们,我更希望你们能行动起来,尽快剥下披在教育身上的那层
薄如蝉翼的金缕玉衣,还教育一片纯洁的天空,毕竟,大学不是敛财工具,象牙塔里充
斥着太多的铜臭味是可悲的,也是可耻的。
  
  (后记:很抱歉,如果你们能看到这个帖子的话,你们也许会感到愤怒,作为一个
普通教师,我也许没有资格在这里对中国教育,对你们指手画脚,我也承认在中国搞好
教育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很多教育官员和专家为此呕心沥血,功绩卓著。但是同样
做作一个老师,我必须说出我看到的,听到的关于教育的点点滴滴,我曾经在仕途上为
官几年,我知道形式主义和弄虚作假无所不在,但是教育必须保持洁净之身,必须实事
求是,必须做得最好,因为我们的孩子都要进入学校,都要接受教育,孩子不能成为商
品。支教四年来,我接触过很多电视台和报社记者,但同时我也拒绝了所有记者的采
访,这并不是自命清高,而是我不能容忍那些记者只是为志愿者歌功颂德,而不敢把笔
触和镜头对准教育的种种问题,不敢说真话。我把这些文章拿到网络这个虚拟空间来发
表,也是没有办法,主流媒体是不会刊载我的文章的,尽管我的文章都是我的经历所汇
聚的,是真实的,也是震撼良知的,良知?似乎离我们这个社会越来越远了。也许你们
同样会认为这篇帖子只是一个老师的牢骚怨言而已,那也没什么,我相信这就是中国教
育的真实现状。)
  
  让我们关注教育关注学生,用我们尚存的良知,也用我们一点勇气,也许这会付出
很大代价。
  

gaobo 发表于 2006-9-6 13:19:49

偶同意,上学不一定有用,但不上学的一定没用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写给教育部:这才是最真实的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