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作、收藏、网络
作者:落雪寒梅暖酒我出生在冬季总是飘雪的北方一个僻远的村庄。我的村庄距离最近的城市在我眼中都似乎像天空难以企及的云朵。
小时候就非常喜欢读各种闲书。结果是课本没怎么读好闲书倒是看了不少。最得意的是10岁左右就稀里糊涂地读完了刘兰芳版的评书《岳飞传》。那是我人生中读完的第一部“大书”。
那时候家里经济状况不怎么好。我都是把父母给的零用钱一分一分地积攒起来。够几角钱了便步行到2公里外的公社所在地的供销社买几本连环画,现在还在想:那时候的书(包括连环画。呵呵~~)咋那么便宜啊?!后来家里经济条件好一些了,父母给的零用钱也多一些了,就积攒到1、2元便骑自行车去临近的外县一个大镇的书店买大部头的小说看。虽然零用钱我都是积攒了买书看,但没什么文化的妈妈却对此很是反对,直到现在我也弄不清楚母亲反对的原因。
书看的多了,自然就熏陶出一些文学细胞了吧。呵呵~~十几岁的时候自己就试着写一些东西四处乱投稿。当然每次都是碰壁而回或是泥牛入海。直到19岁那年才在《天津日报农村版》上面发表了一篇百多字的新闻稿。稿子虽然短小,但因为是第一次给该报投稿和第一次在正式报刊上面发表作品,心中还是很激动的。那晚,躺在被窝里面双手举着报纸看了一遍又一遍,差点儿没失眠~~
之后就不停地写,陆续地便发表了将近1000篇各种体裁的作品。国家级的报刊也上了几次。但总是发的一些豆腐块,没一篇是真正有内涵的东西。有时候自己也想:写这些不像样子的文字是不是糟蹋了咱中国字呢?好在这几年因为工作忙没怎么写东西了。~~
还有个爱好就是收藏。还是垂髫小儿的时候就非常喜欢收集香烟壳子(烟标),之后把收集到的香烟壳子装订在一起,没事情的时候就拿出来摆弄一下。那时候不知道香烟壳子也是一种文化,就是单纯地认为花花绿绿的挺好玩而已。后来知识丰富些了,终于认识到收藏香烟壳子的意义了。才专心起来。收藏品种的增多倒还是这几年的事。终于有一天觉得该研究下这些自己钟爱的“废纸”了。于是还真就写出了一些东西。先是在各地烟标藏友自己办的民刊上发表,后来又拿到相关网站去贴,再后来就给正式报刊投稿了。这些文字写得是马马虎虎,好在还有些圈子里面的朋友喜欢。呵呵~~
家里几年前买了电脑,没事情的时候就上网看看新闻,查查资料什么的。今天偶然用中文输入了自己的名字在网站搜索。晕!在网站上面不仅查到一些同名的。竟然还查到了几篇我发表的作品和报道我收藏烟标事迹的网站!算了算,竟然有8家网站转贴了去年全国四大晚报之一的《今晚报》记者采访我烟标收藏事迹的那篇文章。其中还报刊新华通讯社天津分社主办的网站和新华网啊!我自己写的5篇稿子竟然也有9家网站转贴!
惭愧复惭愧!
但惭愧归惭愧,这倒是激发了我想认认真真写一些烟标收藏方面文章的决心和信心。原来这些东西还有一定的作用吧。收藏最大的乐趣并不是将藏品束之高阁,一己独珍。好好地研究一下,把成果拿出来和大家一起分享、一起快乐才是收藏的本旨吧。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