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品行业的老大--伊利乳品
2005年最负责任的企业--伊利集团又值2006年岁末,大大小小的评比活动让让目不暇接。做为一个政府机关的人员,常常做为一些评选活动的评委参与其中。昨天,我在网络里搜索一些资料的时候,看到了去年的中国最佳企业公民行为奖的评选情况。当看到伊利集团获得“2005年最负责任的企业。”这条时,正好小女儿在身边,她兴奋的指着那条新闻,对我说:“爸爸,我就爱喝伊利的牛奶。”我笑了。伊利的确是一些孩子们的最爱。下面我转一些有关伊利的报道,给那些喜欢喝伊利的孩子和家庭。
记者: 2005年12月1日,第二届中国最佳企业公民行为奖在北京揭榜,伊利集团当选中国最佳企业公民行为中“2005年最负责任的企业”。该奖项的专家评委会认为,“伊利集团的发展,不仅带动了所投资地区相关产业历史性的发展,而且对中国乳业的健康发展,也起到了一种示范作用。”您觉得如果用老百姓都听得懂的话来描述一下最佳企业公民的定义以及伊利当选的理由,您会怎么说?
伊利:您这个问题问的很好。自最近一两年的时间里,中国的商业环境中越来越提及到“企业公民”,中国的企业也争做企业公民,其实到底什么是企业公民,国际上并没有公认的标准答案。但我们伊利在这一现象的背后却有两种深层次的思考:一是我们自己如何定义企业公民,并朝着这个目标迈进?二是在全球化经济体系的今天,伊利的企业公民建设又具有什么样的深度?
对于第一个思考,我想简单地交待一下“企业公民”产生背景和历程。我们都知道,企业的基本责任是在遵守社会契约的前提下行驶权力,而这个权力往往被认为是追求企业利润最大化的权力。所以,早在18世纪与19世纪,在西方发达的工业国家的商业环境中,有这样一种思想认识,即传统经济理论的看法,认为企业如果能够尽可能高效率地使用资源以生产社会所需要的产品和服务,并以消费者愿意支付的价格销售它们,企业就尽到了自己的社会责任。因此,那时评价一个企业是否是“企业公民”的唯一标准就是这个企业是否在法律等框架体系下,做到了企业价值、股东价值与员工价值的最大化,这也是一个企业的“社会责任”的核心内容。但时间推移到19世纪末期和进入20世纪以后,随着社会契约的演变,企业的“社会责任”的核心内容也随之演变。因为,随着工业的发达程度,也随之产生了一系列的社会问题,以及对这些问题的思考,比如对社会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是否做到了可持续、与社区关系的维护是否做到了平衡、对环境保护是否做到了自己的贡献、对公共健康是否做到了责任等等。同时,产生这种变化的另外一个重要因素是,企业所处的社会环境在影响着企业的生产与运营。正如彼德.德鲁克指出:“一个健康的企业和一个有问题的社会是很难共存的”。很多社会问题虽然并不都是由企业所引起的,但减轻这些问题企业也会从中受益。这是相辅相成的。因此,西方发达国家开始出现并定义“企业社会责任”的浪潮,并明确“企业的职责要得到公众的认可,企业的基本目的就是要积极地服务于社会的需要--达到社会的满意”,由此也构建了围绕企业的三个“同心责任圈”:最里圈就是企业的基本职责,比如产品、企业以及经济增长等;中间圈就是企业在实现其基本职责时对社会价值观和优先权的变化所采取的积极态度的责任,包括对环境保护的尊重、和谐处理于雇员之间的关系、对消费者认真负责的态度以及对公共健康的保护等等;最外圈就是企业为了改善一系列社会问题所必须要越来越大程度地参与到改善社会环境的活动中来。
应该说,到这个时候,西方的发达国家才基本确定了一个企业所具备的社会责任是什么,这也是我们通常所说的“企业公民”的最早的明确的定义。
我们再回过头来看中国的经济发展历程。自中国开放以来,中国的经济得到了蓬勃的发展,但随之也出现了一系列的社会问题,比如可持续发展问题、环境保护问题、公共健康问题等等。所以,自最近一两年时间里,社会各界纷纷提出了对企业群体“社会责任”的思考与期许,也纷纷出现了众多企业要做“企业公民”的浪潮。这与西方发达国家的历程是何其的相似。
实际上,早在上个世纪,我们伊利就已经率先开始了对企业社会责任问题的思考与研究,并致力于社会价值的最大化。我们把其定义成为对“社会公民”目标的追求,因为“社会公民”的实现恰恰就是一个企业实现股东价值、员工价值、客户价值与社会价值四个价值的最大化。在这方面,我认为伊利做到了以下几个主要方面:
一是,伊利实现了一个企业的最基本的社会责任,既在使企业稳步向上成长的同时,给予广大股东最大回报。伊利连续三年领跑中国乳业,在2005年实现收入121.75亿人民币,实现了接近40%的增长,比蒙牛高出13亿元,优势非常明显;同时伊利运营效率行业第一,企业发展非常健康。作为一家上市公司,自1998年起,伊利股份每年都对投资者实行分红派息,为投资者创造价值。在股市持续低迷的情况下,伊利集团在股票二级市场保持稳定向上的发展势头,为流通股股东提供了获利的空间,得到了广大投资者的认同。
二是,伊利作为快速消费品行业,最大的使命是要给公共健康提供好的产品。这也是伊利的立足之本。伊利一直以来以健康的产品为先导,将消费者健康作为一贯追求的目标,带给消费者最安全、最健康的产品。温总理曾经说过:希望让每个中国人,首先是孩子,每天都能喝上一斤奶。所以,对于我们乳业人来说,如果能让老百姓每天都能喝上一斤奶,那就是建设和谐社会。
三是,伊利一直致力于对员工价值的最大化实现,不仅满足员工的基本物质需要,而且给员工提供更加广阔的成长空间。伊利致力于建设“学习型组织”,创造一个全员学习的环境。集团定期给各级员工做专业培训,提供高于同行数倍的培训机会,尤其是自今年4月以来,50名中高层管理者集体接受了来自中欧国际工商学院的EMBA培训,人才是伊利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根本。
四是,伊利实现了整个行业的社会价值最大化,这不仅体现在每年对国家的纳税上,也体现在对其它一系列的公益事业上。伊利2005年为国家交纳了近9个亿的税收,十多年来,伊利集团累计纳税近50亿元;给国家创造更多财富,并为社会创造更多就业机会,伊利的发展带动了周边产业的快速发展。伊利集团支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直接或间接带动了500万奶农脱贫致富。截止目前,伊利集团已经累计投入近四亿多元用于辅助困难大学生、扶持社会贫困群体、防治非典、帮助东南亚海啸灾区等各项公益事业,为国家建立和谐社会目标的实现贡献企业所应有的力量。
在刚刚结束的十六届六中全会上,中共中央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完整体系。建设和谐社会,惠及全体人民,体现了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和共同心愿。伊利作为社会中的一个重要群体,在构建和谐社会中负有重大的责任和义务。伊利是这样想的,实际上也是多年来一直这样做的。
在我们看来,除了“社会公民”,还要做到“奥运公民”,这也是伊利对“企业公民”更进一步的深度理解。为什么?在我们伊利看来,随着社会契约的演变,也就是整个世界由地区化向全球化演变的背景下,企业的社会责任的范畴、思想以及高度也随之发生了变化。“企业公民”的内涵与思想既要包括“社会公民”,同时也要包括“奥运公民”。要知道,“社会公民”的实现,仅仅是一个国家一个地区对一个企业的社会责任的期许和认可。但随着全球化经济体系的建立的同时,一系列的社会问题已经上升为整个世界所共同面临的社会问题,中国的经济已经融入到整个世界的经济体系范畴中去,中国的企业应该怎么融入到整个世界的全球化体系中去?这不仅仅是经济增长层面上,而且越来越体现在社会责任层面上去。奥运会是整个全球的大事,是全球化相互融合的一个典型标志。所以,我们所说的“奥运公民”就是在全球化体系下,一个企业是否还能做到“公民”?拿伊利来说,是否代表了整个世界的乳品行业的发展?是否成为整个世界乳品行业的标竿?伊利的企业形象、品牌形象以及社会形象是否代表了中国企业融入到全球化体系的形象?等等。也就是说,在全球化体系下,伊利不仅仅要成为乳品行业的“公民”、中国企业的“公民”,而且在全球市场上也能够成为“公民”。从这个意义上讲,这也是伊利为何选择赞助北京2008年奥运会的一个重要初衷,这不仅仅是体现在商业营销层面上,更重要的是伊利完全相信通过参与到奥运会中去来实现对全球化奥运精神的传播、全球化社会事情的参与,进而来实现自己的价值。
因此,总的来说,伊利在“企业公民”建设上,已经制定了“三角形”的战略,既三角形的顶端是“企业公民”,两个基座分别是“社会公民”与“奥运公民”。在我们看来,如何实现这个“三角形”的“企业公民”思想,也是衡量一个企业是否成为一个行业、一个国家或地区、一个商界环境乃至一个全球化体系中的标竿者或者领导者的最重要的标准,而不仅仅是单纯的产销量的增长。伊利的最终目标是不仅要成为国际化的大企业,而且要成为在全球化体系下负责任的国际化企业。
记者:评奖是外部的肯定,那从您的视角来看,您认为伊利是不是您心目中合格的最佳企业公民?如果是,您认为伊利做到了哪些?有哪些还需要努力?
伊利:如果按照我上述所提及的“企业公民”一系列的内涵以及演变,我认为伊
利至少提前做好了心理准备以及战略模型。伊利在立足企业稳健发展的同时,一直积极承担社会责任,为了成为大众心目中的“最佳企业公民”,我们一直在努力。
正如上面所说,我们严把质量关,确保每一个生产环节;组织全员;注重科技方面的创新,给消费者提供优质的新型产品;给股东带来持续的、丰厚的回报;积极纳税,坚持可持续发展,带动了周边就业和百万奶农致富;累计投入近四亿元用于各项公益事业等。
如果像我们所制定的“企业公民”标准与模型,要成为最佳企业公民,绝对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需要长期的积累。伊利成为2005年度最佳企业公民后,我们觉得很欣慰,因为我们得到了公众的认可,但是同时我们更加觉得责任重大:因为这意味着一个新的起点,在今后,伊利将继续坚持对消费者负责,对企业负责,对社会负责,对民族工业负责,也要在全球化经济体系下展现中国大企业的形象与风貌。我们将付出更多,并会更加努力。
其实国内还有很多企业,一直以来都是负责任的企业公民,我们只不过是在乳品行业做得比较突出罢了,我希望,在下一次的评选中,有其他乳品企业当选,也希望在企业界形成一种争做最佳企业公民的风尚,大家在良性竞争中相互促进,更好的为消费者,为企业,为社会做贡献。
记者:老百姓都喜欢说“好人有好报”、“好人一生平安”,那您觉得伊利作为最佳企业公民对于社会的影响,对伊利、您个人和员工的影响究竟有多大?做好企业公民的好处是什么?做不好企业公民,又会有什么坏处?
伊利:伊利认为,作为最佳企业公民,其实是企业与社会共同融为一体的表现之一,这也是伊利一直追求的,因为在我们看来,只有将企业发展与社会发展融为一体,才能实现基业长青。而一个企业如果要在构建和谐社会中发挥积极作用,就必须认真履行企业应负的社会责任和义务,促进企业与社会的和谐共进。
我们一直认为,企业的效益来源于消费者,来源于他所根植的社会,那么,我们也要在要尽最大的努力回报消费者、回馈社会。这才是一个企业长远发展、立足社会的根基。多年来,伊利集团始终保持企业稳健成长,并积极纳税累计近50亿元,引领乳品行业健康发展,还带动周边产业,并为社会创造数十万就业机会……这些是伊利对社会的贡献,同时也已经得到了广泛大众的认同。
在伊利内部,有一句话:“先做伊利人,后做伊利事;欲出好产品,先塑好人品。”伊利对于人才的选拔向来以德为先。能够被权威机构认定为“最佳企业公民”,说明了这么多年以来,我们的坚持是对的,这对于伊利的所有员工来说都是莫大的鼓舞。
做企业公民,将企业发展与社会发展融为一体,不见得时时领先,但是可以修炼成百年品牌;不做企业公民,未必立刻失败,但是在前进的路上,不会走得太远。
记者:一个企业能否成为最佳企业公民,作为企业一把手的责任是什么?作为企业的员工,他们的责任又是什么?
伊利:一个企业能否成为企业公民,乃至最佳企业公民,不是一个人或几个人能决定的,是团队的力量。不过,在我们伊利,已经形成了这样的共识与行为习惯,即企业的一把手要成为“关爱社会的领袖”,企业的员工要成为“关爱社会的员工”,企业要成为“关爱社会的企业”。
而一个企业能否成为最佳企业公民,员工更为关键:因为他们是执行者。对于伊利来说,每一个生产环节的完成,都有不可忽视的人为因素,所以我们在选择员工的时候以德为先,在用人方面,我们则强调汰弱留强,以能用人;发现人才、知人善用、人尽其才、才尽其用;能者上,平者让,庸者下。在统一的企业文化下,我们的员工把自身利益与企业利益相结合,对于我们的员工来说,工作不仅是一种谋生的手段,更是实现自己人生价值和社会价值的平台。
集团就是能够使一切有利于社会企业长远发展、立足社会的根基。作经济学家茅于轼曾经说过:“挣到了钱如果不快乐,就失去了发展意义。”在伊利,数万名员工都是以快乐的心态工作,个人获得进步,企业获得发展,2005年底,伊利集团荣获CCTV评选出的中国“最佳雇主”,这是数万名员工对伊利集团的最大肯定。在伊利,充满活力就是能够使一切有利于企业进步的创造愿望得到尊重,创造活动得到支持,创造才能得到发挥,创造成果得到肯定……伊利集团内部的团结与和谐,促进了伊利集团的稳健发展,也成为企业为构建和谐社会贡献力量的基石。
记者:我记得你说过:“把吸管粘到牛奶盒上使用的胶是用淀粉做的,这样就算小孩子误食了也不会造成伤害。”企业公民是个很大的话题,但是却往往通过这样的细节来表现,你觉得伊利在做好企业公民方面,有哪些细节是伊利独有的,不仅竞争对手没有,而且像万科这样的最佳企业公民也没有?
伊利:作为伊利这样的大企业,人们看到的往往是去年又纳了多少税,今年又生产了什么新产品,而一些很细微的方面,就连伊利人本身也并不是人人皆知。刚才你提到的我们在牛奶盒上粘吸管的材料,就有很多人不知道,因为很多小孩子是用嘴把吸管咬下来的,如果用胶水这样的化学粘合剂来固定吸管,那么小孩子或多或少都会误食一些固态的胶水,而一些地区已经养成了每天给孩子喝一盒牛奶的习惯,长此以往,对少年儿童的身体会造成很大的伤害。伊利集团产品包装部门的同事们想到了这些,他们几经研发,终于想出了“用淀粉粘吸管”的办法,这样就算小孩子真的误食了,也不会造成伤害。
精确管理,是伊利集团自2004年以来积极推行的管理创新,作为关乎人类健康的乳品企业,必须要有兼顾速度、持续和稳定的发展战略,需要找到企业发展速度和健康经营之间的最佳平衡点。尤其作为领导者,一定要一手拿着望远镜,一手拿着显微镜,在要求速度的同时,更要求企业健康。要做到这一点,就需要企业在内外部、产业链上下游全面实施精确化管理,使企业在经营管理的各个方面都做到精确无误。
自2005年以来,伊利集团系统性地实施精确化管理,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举例来说:
一、 产品质量管理方面
众所周知,世界上生产标准最严谨的是医药行业,为了以更高的标准要求自己,伊利集团在乳制品行业首次引入医药行业的GMP标准,并逐渐推广开来。同样地,伊利集团率先在业内通过了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资格认证、ISO9002系列质量控制体系认证,以及HACCP过程控制体系和标准认证等。
产品质量管理的高标准与精确化带给伊利集团的好处是显而易见的:杜绝了质量事故;即使发生一些小的质量问题,也可以找到问题所在,降低重复发生的比例。
二、奶源基地管理方面
在奶源基地模式上,伊利集团实施了四步走的战略。
第一步:实施了“公司+农户”的发展模式,,使伊利与百万农户形成了相互依托、同呼吸、共命运的鱼水关系。
第二步:2000年,伊利集团实施了“公司+牧场小区+奶户”的发展模式,这种发展模式使牧场小区的牛奶质量有了显著提高,奶牛产奶量显著增加,尤为关键的是,还扶持了一大批个体牧场、养殖小区和牧场园区。
第三步:2005年,伊利集团实施了“公司+规范化牧场园区”的发展模式,这种更高一层的发展战略,实现了奶牛饲养业向科学化、规范化、集约化、现代化经营模式转变。
今年,伊利又提出第四步走的发展模式,即建立由奶牛养殖户、政府职能部门、奶站经营者等组成的奶牛合作社,这种模式统一收奶、统一验质,统一交售,从而进一步打通奶户与企业之间的渠道,保证高品质奶源的稳定供应。
三、物流管理方面
过去伊利集团大的市场基本在沿海地区,但生产基地比较偏远,运输成本居高不下。于是,2005年伊利和铁道部门共同创造了一种全新的物流方式,实行“五定班列”,即,定起点,定终点,定时间,定路线,定产品。这种方式的细化实施,使得伊利集团的产品只需2天左右就能到广州、上海等地区,彻底改变了以往乳品行业运输时间长,无法监控产品运输全过程的弊端。这一规范、精确、严格、高效的管理的手段,不但给伊利带来巨大的效益,还使得管理成本大幅下降:和2004年相比,仅一个专列就能节省费用20万元,而2005年前九个月就节省了9000万元的费用。
记者:从企业公民到最佳企业公民,这个过程中,哪些事情至今让您很难忘记?如果将来伊利要写企业自传的话,会重重的写一笔?
伊利:从企业公民到最佳企业公民,只是我们阶段性的成果,成绩只能代表过去,我们会更加努力。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