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包里的101 发表于 2006-12-12 16:02:11

爱心助学,放飞理想(上)

作者:窦窦 搜索编辑
摄影:程晓恒IT部经理

小燕子,穿花衣
年年春天来这里
我问燕子你为啥来
燕子说:“这里的春天最美丽”
——《小燕子》

临别时孩子们的歌声,此刻依然在我耳边回荡,脑海中仍不时闪现出那一张张稚气的小脸,一份份期盼的眼神。也许,在孩子们眼里,我们真的就像是一群来自远方的“紫燕子”,偶然间飞进了他们的世界,在寒冷的冬日里,带给他们“春天”般的温暖和快乐。

这一个“春天”过去了,下一个“春天”还会远吗?

2006年11月10日,雅虎搜索相关性团队以及来自公司多个部门的爱心志愿者一行共30人,在结束了一周的忙碌工作后,匆匆登上了开往河北平山县的汽车,由此拉开了公益助学活动的序幕。

此次公益助学活动是由雅虎搜索的相关性团队发起组织的,捐助对象是地处太行山东簏的河北省平山县闫常峪村小学。平山县是革命老区,境内有革命圣地西柏坡,是一个山区县,也是国家扶贫重点县。闫常峪村小学,有20多名学生,其中有一半是贫困生,需要依靠国家资助,学校只有一、二两个年级,三年级以上的学生需要走很长的山路到更远的地方去上学。学校的教学经费,都来自于村里各家每年凑的一点钱,教学设备非常缺乏,甚至学生的学习用品开销对这个山村的贫困家庭来说也是一项不小的负担。学校只有一位老师,条件十分艰苦。

捐助活动的倡议,很短的时间里就在公司内部引起了强烈反响,在人力资源部和各部门众多热心同事的大力协助下,募集到了大量学习用品、书籍资料、文体用具,许多人报名要求参加活动,但由于行程所限,最终选出了几名代表,随同相关性团队,满载着募集来的物品和众多同事的关心与祝福,踏上了此次爱心之旅。

汽车在夜幕中驶离北京,旅途漫长而颠簸。公路两旁漆黑一片,只有远处闪烁的几点灯火,多少显出了些生气。初冬的北方,夜晚已经十分寒冷,风从车窗的缝隙里吹进,带来阵阵寒意。寂静中,只有发动机的轰鸣和车厢的不停抖动,让大家意识到,我们一直在前行。



近六个小时之后,我们到达了目的地。山村的早晨,雾气还没有完全消散,潮湿、寒冷的空气,让我们这些常年生活在城市的人,多少有些不适应。但是当我们走到学校门口的时候却发现,在老师的带领下,孩子们早已经排好队欢迎着我们的到来。



闫常峪小学坐落在村边的一块高地上,简单的围墙圈出了学校的操场,沙土地不算平整但非常整洁。天气已经很冷,教室里却没有任何取暖设备,角落里的一只破旧的炉子不知道什么时候才会被使用。十多张表面坑洼不平、骨架松散歪斜的桌子,一些高矮不齐的凳子,都显得年代久远,环顾整个教室,除了墙上的黑板找不到其它教学用具。



学校的孩子都只有六七岁的样子,从穿着上看的出,很多孩子们家里的条件不是很好,不少孩子穿的是哥哥姐姐从前的衣服,尺寸或大或小有点不合身;衣服的拉锁坏了,就缀上扣子接着穿,有几个孩子甚至还穿着打着补丁的衣服;几乎所有的孩子穿的都是布鞋。教室的窗台上零散的放着十几个破旧的书包和几个装着书本的塑料袋,很明显,有些孩子没有书包。

也许是从没见过这么多陌生的客人,也可能老师之前有过叮嘱,最初孩子们面对我们的时候,看起来明显有些拘谨。好在预先有准备,我们之前已经把自己和学校的孩子做了一对一的分组,大家纷纷拿出糖果、玩具同自己的结对小朋友拉近关系,手头没有玩具的同事甚至用上了自己的数码相机。经过这番“破冰”,在助学仪式开始的时候,每个大人和坐在身边的孩子都已经非常熟悉,甚至有了几分亲密。



在闫常峪小学组织的简短捐赠仪式上,闫常峪村的村长和我们的头儿Winter分别讲了话。谈到自己童年的求学经历,Winter不禁有些动情,他说自己小时候也是在这样的山村小学读书,学校时常停电,很多时候只能在油灯下上课,他鼓励孩子们克服困难、努力学习。

经过一段时间的相处,孩子们和我们已经不再陌生,开始一起做游戏。跳绳、端乒乓球赛跑、飞纸飞机比赛,我们些大孩子和身边这群小孩子玩的都很投入,学校的操场上充满了欢乐的气氛,掌声、笑声、助威声,此起彼伏。孩子们对每一个游戏都很认真,为了能获胜而全身心的去投入、去争取,与此同时,我们也为了让自己所带的孩子能得到奖品,不停的努力着,“是我们先跑回来的!”“我的孩子还没飞呢!”“这边!这边!我们先举的手!”……



“我们”、“我的孩子”,当你真心去关爱一个孩子的时候,得到的往往是孩子几倍的更加真心的回应。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爱心助学,放飞理想(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