毅起有约 发表于 2007-1-14 19:05:42

作家的来信<你该如何写出"美文'?>

毅起:
收到你的邮件后即认真读了你的诗,并写了点读后感,待回复时,早发现你发的件因标有“垃圾”字样自行消失了。好在昨天收到了吕武寄来的《百里河》,才知道你的邮址。今晨试发。不另给吕武写信了。
致吕武并小作者
寄来的《百里河文学》收到了。谢谢。使我想起了咱们在一起办《朝华》的往昔。我又回到了那片中学生文学园林。你说你的文学底子薄,我想,更重要的是你的热情高,心里想着孩子们应该有一块发表自己习作的园地。这就够了。
我退休后,石坚两次对我说,朝华办得不错,还得办下去呀。
想跟小作者说点儿想法。第一句,放开写,写自我。首先自由放任地写,甭被条条框框限制,也甭管像什么文体,像自己就行。不管是东南风,还是西北风,都是自己的歌。第二句,题目不怕小,一定意义上说,越小越好。鲁迅写“一件小事”,巴金写养的小狗,老舍写养花,冯骥才写养的小鸟,铁凝写一只小蟹……不要指望写大题材,“一枝一叶总关情”,小中见情见理见鲜见趣,也不容易。
苏连硕 2007.1.13.晨
wangyiqi570530@eyou.com
毅起:
刚送走两位朋友,即看到了你发来的诗作《五月的槐花》。全诗洋溢着清新、清丽、清爽的温馨。我的肺腑也被爽爽地浸润了。清新气息蕴于泥土气息之中,漫于乡野之中。像这样的可以成诗的素材不胜枚举,只要留心,只要体验,只要寄寓,就可以写出许多像这样的如露珠一般新鲜的小诗来的。
诗中有精彩的感人的细节描写,如“俊媳妇“,”小钩钩“等。写什么都只有细节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抓住虽小却典型的细节,不会吃亏。
似乎还可以压缩一下。
第三行“开罢”似应为“绽开”。
“淡淡的散发”“静静的品尝”“香香的吃(跑)”中的“的”,都应为“地”,“变的”应为“得”。
“吸佛”应为“吸拂”。
以邮箱的形式联系,更为我所习惯。让我看稿子的不少,今后像这样的小诗或短一点的散文,于我是个享受,我当然再忙也喜欢读。我也愿意将第一感觉及时传递给你。沟通是快乐的源泉。
吕武也来过电话了。
握手,谨颂
老乡好。出好诗。
老乡 苏连硕 2007.1.8.下午
毅起:\"王毅起\"
《五月的槐花》又看了一遍,“槐树下拴着的只老山羊/也静静地品尝着五月的槐花香”,着实真切、恬静。写菜馆的那首,联想的翅膀抑不住翩翩飞翔,心地那一缕缕淡淡的悲惋、怜悯、同情,隐蕴于蝈蝈和小鹿的声形描写中。《小寒羊》,一幅风雪牧归图,画面隽巧精致,雪、羊、牧羊者,浑成一帧蔚风情画了。农民之艰难、之平淡、之恬然,就这么令读者回味、嘘叹。
农村中那些司空见惯的事物,被你摄住了,经过思索、酝酵,萌生了诗的激情,诗的韵味。路子是可取的。独像《六月的乡村》于“黑家伙”的性色的渲染,我以为当慎重节制为好(当然《白鹿原》、《废都》都有“性”的描写,也不失为好作品)。
因为你发过来的又有两件标有“垃圾”字样, 那首写“滨海新区”(题目挺好,有八十年代张学梦的味道)的,没等打开,即消失了。有明白人嘱咐,凡有“垃圾”字样的就绝不要打开。我总觉得那样做对不住人。你还是找明白人看看你的电脑的为好。


苏连硕 2007.1.14.晨

花落月影 发表于 2007-1-14 21:03:11

看这帖我只是怀念苏老师.怀念我们的<朝华>犹记得苏老师每课后的评语.只是在这里看到他老人家的话语觉得很是那啥 .

与我为伴 发表于 2007-1-15 08:44:56

那个苏老师,我上初中的时候他写了本书,全校的学生人手一本, (注:用钱买的)    我是十分的不想买啊~    可是,不买的后果可想而知, 我还是屈服了.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作家的来信&lt;你该如何写出&quot;美文&#39;?&g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