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tilianlgl 发表于 2007-2-22 15:07:40

家长

中国家长的身上藏着十把刀,家长往往在不知不觉中使用这十把刀,使孩子天生纯
真的品性一步步消失怠尽。
     
   第一刀:砍去民主,种下强权的种子
     
   中国的民主改革应该说已经取得了不小的进展。几千年来中国人习惯了在皇帝的一人专制下生活。在传统的中国式家庭里家长也就是家里的皇帝。他们说一不二,强行决定孩子应该怎么样,不能怎么着。现在的孩子估计都不会下跪了,但在家庭生活中我们有没有做到最基本的民主呢?比方说涉及孩子利益的事情家长有没有征求过孩子的意见?当家庭内部出现争执的时候,无论有没有道理,家长总是习惯于用简单粗暴的办法,以“都是为了你好”的名义来代替孩子做出决定。而这种行为就是一刀砍去了孩子脑子里的民主意识,而让他觉得强权就能战胜一切。
     
   第二刀:砍去爱心,种下自私的种子
     
   当你为如何抚养年迈的父母而与你的兄弟撕破脸皮,为分父母的那点遗产又与你的姐妹大打出手的时候,有没有注意到有一双惶恐的眼睛正疑惑地看着你的表演?
     
   当你看到小偷在撬邻居家的门,拉着儿子匆忙离去的时候,有没有发现儿子的另一只手握成了拳头?当女儿告诉你小区花园的水龙头坏了,你是提上工具就去修理或者立即给物业打电话,还是告诉她不要多管闲事?你假装没有看见公共汽车上站不稳的老人,当孩子想起身让座的时候,你却用眼神去制止他。 你的这些表现是对孩子潜移默化的家庭教育的一部分,你的每一个行为都在一刀刀砍去孩子的爱心,而在他幼小的心灵里埋下了自私的种子。
     
   第三刀:砍去诚实,种下说谎的种子
     
   孩子一旦明白说谎就可以不挨揍、不挨骂,或者可以让皮肉之痛尽可能迟一些来临的时候,他就可能慢慢变成说谎专家。小孩子说谎都是被逼出来的。如果我们说实话可以得到实惠,那谁还愿意冒险去说谎呢?很多的孩子都有一个困惑----为什么大人可以说谎,而小孩就不能呢?小孩在思考这个问题的时候说明他已经发觉了大人是经常说谎的。我们给孩子的解释往往是辩解说我们的谎言是“善意”的。但对孩子来讲,善意的也好,恶意的也罢,那都是谎言!
     
   第四刀:砍去冒险,种下平庸的种子
     
   孩子要下河游泳不是教会他怎样保证自己在水里的安全,而是简单地拒绝——理由当然是危险。孩子要登高也是安全的原因不被允许。
孩子都十多岁了,还不敢一个人到门口小卖部去买瓶酱油,因为大街上是危险的。不会自己削苹果,因为刀子是危险的。二十岁的孩子还不会开火做饭,因为煤气是危险的。
     
   是啊!现在的社会有些乱,出门有危险,在家也不安全。但俺们就这样一直抱着,他们又如何能长大呢?一点点危险都不能经历的孩子肯定是平庸的。危险处处存在,躲是不能解决问题的,关键是要教会孩子识别危险,处理危机!
     
   第五刀:砍去守纪,种下违法的种子
     
   孩子自己过马路很少会去闯红灯。孩子骑车也会规规矩矩地在自行车道里行驶。孩子在幼儿园的时候就背“红灯停,绿灯行”的口诀。可是当他们跟父母一起上街的时候总是被大人拉扯着不走人行横道线,不走地下通道,也不走人行天桥,而是翻栏杆、横穿马路。大人的借口是我忙,赶时间。殊不知这一刀让孩子体会到的是规则是可以不遵守的,自己的利益大于规则的严肃性。有很多的人已经开上车了,车上带着孩子。脑子里没有交通规则,眼睛里没有交通标志在街上横冲直撞。非得看到警察叔叔了才收敛一些。这就教会了孩子人治大于法制,在法规的执行者看不见的情况下,我们可以为了自己的利益而肆意践踏法规。哪个人天生就是罪大恶极的呢?不都是从一些占小便宜开始一步步地走向违法的道路的吗?
     
   第六刀:砍去善良,种下恶行的种子
     
   古人云: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我们不愿意带着孩子去为灾区捐献衣物,因为我们交过税了,那是政府的事情。我们不给街角的乞丐一点施舍,因为他们肮脏。
     
   当孩子想给交不起学费又体弱多病的同学捐款的时候,你问他是不是学校规定必须做的,还问学校规定最少捐多少?你在一点一点砍去孩子身上善良的本性。买东西时别人多找了钱,你拖着孩子快速离开。同事得罪了你,你指使孩子偷偷拔掉他自行车的气门心。家里做饭少几棵大葱,你不去找邻居借,而是叫孩子到走廊去“拿”几根。你又一点点地在孩子身上播种着恶行的种子。
     
   第七刀:砍去自然,种下破坏的种子
     
   在公园游玩时你带着孩子去攀枝摘花。离开的时候孩子要带走垃圾你说不用管有清洁工干。为了让孩子高兴也不管栏杆上禁止的牌子向笼中的猴子投喂食物。喝完饮料你随手扔瓶子,抽完烟你随地扔烟头。孩子的天性是热爱自然、喜欢动物的。我们却当着孩子的面杀掉了她喜欢的鱼,杀掉了她觉得可爱的鸡鸭。让伤心的孩子怎么也不愿意再吃这些动物了。
     
   我们在劝说孩子的时候用的是“万物为我所用”的逻辑。告诉孩子的是为了人类自己的生存,可以戕害一切的生灵。
     
   第八刀:砍去创新,种下机械的种子
     
   我们可怜的孩子在学校和家长的双重摧残下,已经不懂得什么是创新了。当孩子多问几个为什么的时候,我们或许会因为自己工作的劳累而懒得回答,或许就是他问的问题已经超出了我们的知识范围而敷衍塞责,或许你正在为麻将的不胡牌而烦恼。而我们惯用的伎俩就是这个等你长大了就懂了!这个不要求掌握,你记住就行了!这个是不会考的!没有为什么!等等等等自以为聪明的说辞。殊不知已经让孩子慢慢变成了考试动物,脑子机械化了,不会思考了。中国目前最大的悲哀是拥有知识但没有产权。这就是几十年应试教育的恶果。事实上应试教育在很大程度上是家长逼迫的结果。我们在为孩子选择学校的时候首要考虑的不还是它的升学率吗?我们才不管孩子学到了什么知识,只要能上清华、北大就好!
     
   第九刀:砍去欣赏,种下嫉妒的种子
     
   孩子小的时候总会毫不掩饰对一个人或者一件东西的欣赏,会毫无顾及地表达出自己的喜爱。孩子告诉家长某某同学多么优秀的时候,家长总是拿孩子的短处去跟他崇拜的人进行比较,要么说看人家多聪明,多努力啊!哪儿像你这么懒啊!要么说要向他学习啊,给父母争光!这种批评式的比较很容易挫伤孩子的积极性,极大地影响孩子的自尊心。

   当孩子不知天高地厚的时候会说我要比他还棒。可是一次次地超越不了自己欣赏的对象,又被父母奚落之后,孩子那良好的欣赏的心态就会变成糟糕的嫉妒心了。嫉妒这个人生的一大公害就被我们天真的孩子学会了!
     
   第十刀:砍去竞争,种下仇恨的种子
     
   竞争本来是社会发展的动力。一个没有竞争的社会自然就失去了向上的冲劲。人都是在这个竞争的环境中生存的。人类本身就是在动物的竞争中优胜出来的,所以人天生就有竞争意识。一个再正常不过的事情就是失败者要学会握着优胜者的手真心地向他表示祝贺。
     
   我们都可能会在单位被同事超越,在生意场上被对手打败。回到家里我们不是客观地分析失败的原因,争取下次的胜利,更多的是找客观理由,辱骂竞争对手。别以为你的孩子还小,还听不懂这些大人的事情。他已经从你的身上学会了仇恨超越他的人。学会了为考第一名而在成绩好的同学的水杯里加安眠药!反思吧!我们每个做家长的人都应该反思。在我们指责社会的不公,指责教育的失败、指责别人道德沦丧的时候,我们自己又是怎样地在培养我们的孩子?收起你手里的刀,让我们的孩子能够健康地茁壮成长。保留他们天生的优良品质,给我们的社会以希望!

matilianlgl 发表于 2007-2-22 15:10:10

和平与发展已成为二十一世纪人类共同的主题,国力比拼归因到最后就只剩下教育了,这大概就是教育要先行的依据吧。据说,在全世界众多的民族之中,只有犹太人和中国人最重视教育。犹太人可不简单,即便倾家荡产也要让子女接受最好的教育,所以犹太民族为人类贡献了三颗重量级的脑袋——马克思,弗洛伊德和爱因思坦——也就无足惊怪了。中华民族当然也不马虎,家里供的“天地君亲师”的牌位上,“师”字赫然在目,其重视教育的程度可见一斑。



应该说现今的中国人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重视子女的教育,这倒不仅是传统的惯性使然,也不仅仅是政府的大力倡导,更由于竞争日趋激烈,人的生存环境,就业环境并不容人乐观。因此,家有学子,户有考生的家长们把教育这根神经就绷得更紧了。毫不夸张地说,中国的家长在对待子女教育上的无私奉献精神并不比犹太民族逊色,所费财力,精力不说,心力所耗尤多。



中国人还特别发明了一个词叫“养育”,“养”是指促进子女生理成熟的过程;而“育”则是指促进子女心智情感诸方面发展的过程。“育”重于“养”,因为“育”直接影响着一个人今后的人生走向与未来生存生活质量。所以,把握好“育”的过程便成了中国千万父母家长们操心劳神的急务了。



我国的家长们尽管背景不同(比如有城乡差别,发达地区与不发达地区的差别,以及学历层次上的差别等等),因而在子女的教育管理方式上大异其趣,但基本目标一致:望子成龙,望女成凤!



为了能对我国家长的家庭教育管理的方式,目的与心态有一清晰的轮廓,以便分析其中利弊,进而提出一些完善家庭教育管理的思路,我们不妨从不同的角度对家长进行一下分类。

如果从对子女的管理模式的角度看,我国家长大致可分为三类。



第一类家长是传统主义者,此类在家长族群中所占比例最大,对子女基本上施行“不放”型管理,即无论在学子女的大事小事一揽子全由家长越俎代庖。事无巨细,无所不管是其特点。这使得子女在学习,生活中既无自由的空间,亦无创造的乐趣可言,好在还有一些在学子女尚能接受,也算是一大中国特色。这种管理模式至少带来三种害处。其一,子女易养成贪图安逸,不劳而获甚至不思进取,但求守成的思想意识。其二,子女易与家长形成对立,频起冲突,父母子女关系紧张,以至影响子女身心的健康发展。其三,子女易养成自私自利,不顾他人的坏作风。“我是老大我怕谁”!生活中这些例子不胜枚举,但家长警醒的少。



第二类家长是现代主义者,管理模式属“粗放”型,即家长只抓大问题,小事情一概不管,对在学子女的学习、考试、交友、生活等往往只管结果,不问过程,可谓特点鲜明。这种管理模式也有诸多弊端,比如子女易养成无所顾忌,轻忽小节,平常不用功,临时抱佛脚等各种坏毛病,而且子女因见结果重要,往往铤而走险,临场作弊,最后发展到给家长报假成绩,不诚实的习惯即由此开端。



第三类家长比较少见,但也不乏其例。这类家长是后现代主义者,管理模式属“奔放”型,基本上对在学子女不闻不问,把教育权完全推给学校和社会。其特点是无事好好,有事了了。等到子女出事或考砸了,不得不管时,便只好停止各项赛事(比如麻将、纸牌等),匆匆出“庭”,草草断“案”。其惯用招式有二:要么对子女拍案詈骂,不由分说,甚至饱以老拳;要么对子女好言抚慰,“乖”声一片,有时竟不惜以“钱”带声,声“钱”并茂。其后果自然不难想见。



如果从对子女教育的目的的角度看,家长则可大体分为两类,一类是“圆梦”型,另一类是“求职”型。



“圆梦”型往往由于复杂各异的因素(环境的,时代的,家庭的和个人的等等)而未能接近或达到自己的人生理想,个人抱负未得以施展,而在另一条路上踽踽独行,虚耗了半生年华,心有不甘,志犹未泯,便倾全力培育子女,把自己的理想寄托在子女身上,以期圆此一梦。美国文豪弗鲁斯特讲过一句话最能说明这类家长的心境:静静的林子里有两条路,我走了一条,但我依然禁不住浮想联翩:另一条道上的风景将是怎样的迷人啊!



“求职”型往往只希望子女能跨进大学的门槛,然后有个一“岗”半职,可独立生活,自食其力,也就足以光耀门楣了。这类家长人多面广,对子女的要求也不尽同,有高有低,有严有松,主要看家长的人生态度及子女智商状况。



而从家庭教育管理的心理角度看,家长又可分为从众型、独立型和随缘型等。其中属从众型的家长最多,其特点是随波逐流,无所用心,矮人观场,热闹一番。随缘型也不少见,其人生观是一切都无所谓。对子女的教育则是听天由命,顺其自然,孩子乖是福,孩子笨未必是祸!随遇而安,各得其所。独立型的家长,特点是对子女的教育有明确的目标,周密的计划,合理的安排和严格的把关,经之营之,用心良苦。



当然,以上分类只是一种概而言之的分类,并不能完全对号入座到每一个家庭,每一个家长,譬如很多家庭就是一家两“制”,丈夫属“奔放”型,妻子则是“不放”型;或者妻子是“粗放”型,丈夫是“不放”型;款式多多,不一而足。有的家长则集数“制”于一身,整个儿一个“复合型人才”:时而“不放”,时而“粗放”,时而“奔放”,乃至狂放,洋洋洒洒,全凭兴致。但总的说来,妻子属“不放”型的居多,而丈夫属“粗放”型的居多。其实,家长们要做的只是协调,协同和协作。怕只怕两个“奔放”型外加“从众”型,那孩子就惨喽!



欲对家长类别作一总的评析,判出个美丑优劣来是一件艰难的事,也无此必要。俗话说:“枚工马速,各擅胜场”。但就家庭教育管理模式而言,较好的家长类型还是传统型加现代型,二者可各采其长,互补其短,也就是说该细管时细管,该放羊时放羊,而且其中的妙处在于对时与度的把握上,即什么时候管,管到什么程度。



家长的层次或在于此。

╰☆鸳★緣 发表于 2007-2-22 15:20:30

说的很有道理。。。。。。。。。。。。

书包里的101 发表于 2007-2-23 19:57:05

受益匪浅很喜欢的话题

努力 发表于 2007-2-23 20:56:47

受益匪浅 很喜欢的话题

京东穆易 发表于 2007-2-23 20:58:56

现在这样的家长很多吗?不会是这样吧 应该大多数都是开明的

胖皮球妈妈 发表于 2007-2-23 21:11:01

学习一下,,,,,,,,,

╰☆鸳★緣 发表于 2007-2-23 21:15:24

引用第6楼胖皮球妈妈于02-23-2007 21:11发表的:
学习一下,,,,,,,,,

少年的龙 发表于 2007-2-23 22:06:27

引用第5楼京东穆易于02-23-2007 20:58发表的:
现在这样的家长很多吗?不会是这样吧 应该大多数都是开明的
都不是绝对的,但大多数还是这样去做了

鲁西西 发表于 2007-2-23 22:20:00

我因为太在意孩子的看法,被我老妈骂了几次。
她说孩子该打得打,不能太纵容。
页: [1] 2
查看完整版本: 家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