粗暴教育,父母教育能力的另一种缺失
为什么妈妈会误解女儿的爱意?炎炎夏日,朋友一家人在阳台上纳凉。不防女儿冷不丁一记耳光扇在她脸上,打得朋友两眼直冒金星,脸上火辣辣的痛。二话没说,朋友也不客气地回了女儿一巴掌,她要让女儿知道为自己的错误所付出的代价。
女儿大哭,家人屡劝不止。事后,朋友问女儿,为什么当着那么多人打妈妈。女儿委屈地说,妈妈脸上有只好大的蚊子,我想打死它。原来如此!朋友误解了女儿。
如朋友这般粗暴教育小孩子的父母,也许不止一个两个。中国的父母们教育孩子,最经典的经验就是“棍棒”。“棍棒之下出孝子”、“不打不成才”,如此种种,还美其名曰“严”。“严”是不错的,但认为“棍棒”等同于“严”,那就大错特错了。棍棒,其实是粗暴教育的一种最具体的表现形式了。
所谓粗暴教育,简单地说,就是通过暴力,包括简单粗暴或过激的语言和粗暴的行为,来达到教育的目的。粗暴教育有种种表现形式,比如对孩子不耐心、不细致、态度恶劣、方法简单粗暴以及讽刺挖苦,肯定少,否定多,有时甚至于还拳脚相向等等。
棍棒,充当了粗暴教育最忠实的帮凶,以致于棍棒之下摧折花蕾的事件屡见不鲜:湖北一位糊涂父亲,为“教育”自己“手脚不干净”的儿子,竟将11岁的儿子双脚吊起倒悬20分钟,致使其窒息昏迷,生命垂危;浙江省一位妈妈因为女儿学习成绩差、经常说
谎,遂用木棍对女儿的腿部、臀部等处进行间歇性殴打,持续4个多小时,后女儿经医院抢救无效死亡。这便是粗暴教育最直接最严重的后果:身体的创伤,心灵的摧残,永远的遗憾。
长期处于父母粗暴教育之下的孩子,即使没有遭遇棍棒,但也会因为父母的长期冷漠和屡屡遭受否定,而扭曲心灵,使孩子们心中对平等自由的强烈渴望被扼杀了,并且产生一种逆反心理,使他们把一切罪过归咎于学习,认为都是因为自己学习成绩不好,才致使父母对自己不理不睬,冷脸相向,从而从内心和思想上产生严重的厌学情绪,长此以往,就会失去对学习的兴趣,最终,这种偏激的叛逆导致学业的荒废,并让幼小的心灵从此蒙上阴影。
现在,我们再回到文章开头举到的那个例子上来,孩子本来是想帮妈妈赶走脸上的蚊子,为什么会反被妈妈打一巴掌呢?我们可以说是妈妈误解了孩子,但这种误解从何而来?误解,也不是因为一天两天形成的,可想而知,如果这位妈妈平时对孩子多一点平等意识,多一点关心,打在孩子脸上的那个巴掌也就不会出现了。
那个男孩子为什么要攻击小汽车?
有一天,我走在街上,看到一个十来岁的小男孩。他本来在街头好好地走着路,突然间,捡起一块很大的石头,向着马路上奔驰的汽车砸去,路人纷纷避让。
后来,听熟知他情况的人说,这孩子小时候很淘气,父母亲对他管教也很严,孩子淘气时,就把他关在房间里,一关就是老半天,如果恰逢吃饭的时间,也不把他放出来,而是由大人把饭送进去给他吃。这样的次数多了以后,孩子的性情都变了,以前聪明灵气的一个小人儿变得迟钝、呆板,但攻击性却越来越强,稍不如意,便伤人毁物。这又是粗暴教育引起的一个恶果。对孩子严格要求并不是什么坏事,只是这种严也要讲究方法,讲究态度,解决问题,纠正错误,并不是一关了事,对一个不谙世事的孩子,更不能这样。
无数血与泪的教训说明了粗暴教育贻害无穷:经常挨打的孩子,一般会有暴力转移倾向。把自己挨打后的怒气向旁人发泄,在为人处世方面,喜怒无常;有的孩子为了避免受到棍棒之苦,做了错事或者自己认为做错了事后,怕父母和老师的责罚,便会养成说谎的习惯,说谎了又要挨打受罚,这样就形成了恶性循环;屡屡遭受否定的孩子还会出现懦弱、固执、说谎的现象,当这类孩子在遇到难于解决的问题后,不是找人倾诉,也不是积极地寻找解决的办法,而是容易走向极端,往往会酿成一些更大的遗憾;另外,因为父母的粗暴教育,致使一些缺乏沟通的孩子会产生强烈的孤独感,易患儿童自闭症,等等。
以上种种恶果表明:粗暴教育下的孩子难以健康成长。也许有人要说,有很多名人不是小时候也挨过打吗?我们不否定偶尔使用小小的惩罚,但这种惩罚过频过重,便会适得其反。即使没有使身体受得很严重的伤害,也没有扭曲心灵,至少自信心会受到打击。孩子的心灵和身体一样,都是娇嫩的小树苗。在成长的过程中,会被外界的环境所左右,如果操之过急,无疑是拔苗助长。
我们到底需要一种什么样的教育,才能让孩子健康和谐地成长?
俗话说:“数子十过,不如奖子一功。”成人都需要时常得到认可,被人赞美,何况一小孩?与粗暴教育相反的是给予孩子充分的尊重与自主,蹲下身子,倾听孩子的声音,了解孩子的需要,赞美孩子的进步,这就是美国式的教育———赏识教育。美国式的赏识教育倡导自尊、信誉、宽容、诚实,喊出了“享受学习”的口
号,让孩子自由地选择自己感兴趣的东西,父母以一种朋友式的教育让孩子在宽松的环境下快乐地成长,以一种欣赏的眼光来看待孩子的成长。
借鉴西方的教育方式,把中国式的“严”与美国式的“赏识教育”结合起来。以“严”为实体,以“赏识”为外衣,“严”是原则,“赏识”是教育方法。但这个“严”并不等同于简单粗暴,更不等同于棍棒。
孩子犯错误时,父母令其改正错误的态度要坚决,在这个改正的过程中,就要倡导一种平等、温情、关爱的教育氛围。给予孩子充分的尊重,像欣赏朋友一样欣赏孩子的进步。这样做,并不是说对孩子的错误不闻不问,在孩子犯错误时,就像和朋友谈心一样,建议他改正,如果不改正,会有什么后果,这一点一定要和孩子讲明白不可。如果孩子拒不改正,必要时可让他尝试一下犯错误所带来的后果。我们常常看到中国的孩子在撒娇、无缘无故地哭泣时,孩子的父母亲或者祖父祖母会急匆匆地抱起来哄个不停。而美国的父母亲处理这种问题恰恰相反,让他无理的哭闹自己停下来,然后告诉他为什么不理他,错在哪里了。
爱孩子的最好方式就是尊重孩子。
说到这里,我想起一个退休教师的故事,她帮人带着一个男孩。男孩子十二岁了,见人就低头绕开,从不与人交流,包括自己的父母亲。男孩在五岁之前,其实是天真活泼的。后来突然变得不讲话,不与人交流,以至于发展到不能上学,不明底细的人都以为他是弱智,他的父母亲也只有自叹命运不济。这位退休教师帮忙带了孩子一年后,奇迹发生了:男孩子变得友善有礼貌,也能正常地与人交流,重新上学后成绩竟然能保持在班级中上水平。他父母亲在感激之余,也百思不得其解。
心理医生的一番分析,让小男孩子的父母亲茅塞顿开:原来小孩患了严重的自闭症。原因是他们为了让孩子早日成才,不断给他施加压力,每个星期的课余时间都排得满满的,学完西洋乐器学民族乐器,学完绘画学唱歌,孩子不堪重负。但心中的苦闷和忧郁还不能向父母倾吐。
在父母亲的眼里,还以为他们所做的一切是为了对孩子好,孩子的反抗被认为是懒惰、不成器。他们在对待孩子反抗之行为时,方法简单,态度粗暴,有时候还施以拳脚,并自以为这就是“严”。在这种粗暴的教育方式下,孩子不仅没学会那些父母认为很重要的知识,相反,孩子脆弱的神经却因为不堪重负而崩溃了。
退休教师在接手这个孩子之时,也是头痛不已。但她没有退却,没有放弃。在教育这孩子的过程中,退休教师遭遇到种种挑战,孩子不愿意与她交流,她就一步步地感化,带他和其他的孩子一起游戏。让他慢慢地和周围的世界接触,并和同龄的孩子多交流,不断地用温暖的声音来鼓励
他:你真棒,你做得真好。孩子的进步得到了尊重,因而在学习的过程中很快乐。更令人欣慰的是,孩子的心灵变得更健康了。这位退休教师深深地知道,如果孩子没有一个健康的心理,即使成为学术上的博士,又有何用处呢?有人说过这样一句话:粗暴与严厉产生逆反的结果,反之理解和赞扬产生积极的结果。粗暴的家庭里的孩子将来都是奇怪的人,1%可能变成奇才,50%以上的变成社会的反叛者,其他人被社会淘汰,生活在社会的底层。
让我们和孩子交个朋友,用一颗柔软的心,用关爱、赏识的眼光关注孩子的成长。和孩子一起为他们的天空画上一道美丽的彩虹,和孩子一起享受学习的快乐、创造的快乐、收获的快乐。
链接资料:
要做一个合格的父母亲,首先要具备现代人所必须具有的民主、自由、平等的精神。要对孩子平等看待,不是作为比我们低一级的部下,而是遇事商量的同事,遇到不同意见进行说理、说服的伙伴,或当作是自己的合作者甚或看作是一个专家权威,就是要时刻让孩子感到自己被父母尊重,把他们当大人看,使他们获得自信心、平等地位与参与性。而不仅仅是一个服从者,一个被支配者,一个下属。
但目前我们发现,很少有父母与小孩讲平等的,父母在家搞的都是皇帝专制,孩子是子民,是被奴役者与被统治者,孩子只有服从的份。这是不行的,所以对孩子自信心的培养,就是让孩子自己去做他想做的事。就是不干扰他,给他自由,让他想做什么就做什么———当然以不危害社会和孩子自身为前提。所以,一个家庭要有自由、平等和博爱的民主氛围,当从我们整个社会开始做起。 昨天我就暴打皮球
皮球放学回家每天都写作业,
我回家再给他判作业。
平时他每页都给我错1-3道题,画个圈叫他改,他拿过来就改,一改准对,
纯粹是一个小马虎
昨天我可得到机会了,
一课一练当中,有一页数学题,只对一道,其他全错!
上下分不清,左右弄混了,数字乱填。
拿起本子,卷成卷,我找皮球去了
“啪啪啪!我叫你整天玩!一页题全错了,你想什么呢!人家墙上贴奖状,你就把这错题给我贴墙上!!!”
皮球哭了,
我就是要他哭,杀杀他的锐气!
球奶奶把皮球哄走去改题了,
皮球拿着改好的题找我,向我承认错误 打人是不对的
可惜皮球啊。。。。 引用第2楼剑如虹于03-13-2007 17:59发表的 :
坚决支持皮球妈妈暴打皮球!
坚决支持皮球妈妈教育孩子所采取的任何一种方式!
我马上找我儿子去 先暴揍 然后再给他找点错!!
别告送你儿子球妈是谁啊 quote]引用第3楼玻璃居主人于03-13-2007 20:17发表的 :
打人是不对的
可惜皮球啊。。。。
今天皮球很乖,
我一进门,,他就兴冲冲的跑过来:\"妈妈.,您看作业,都是我自己做的,而且也检查了\"
我一看,可不,做的很工整,只错一道题 棍棒底下出孝子,神州行,我看行。
有小孩儿这么幸福啊~~~~~~ 引用第1楼胖皮球妈妈于03-13-2007 17:36发表的 :
昨天我就暴打皮球
皮球放学回家每天都写作业,
我回家再给他判作业。
平时他每页都给我错1-3道题,画个圈叫他改,他拿过来就改,一改准对,
.......
俺以前上学时,也被老师称为“小马虎”!!! 萝卜 白菜 各有一爱 小孩子也一样 对症下药 该动粗就动粗 该温柔就温柔 最后 孩子都长大了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