聂小倩 发表于 2007-4-25 22:24:53

评剧前辈刘宝山(孔昭伦)

在评剧历史上,有一大批造诣深厚的宝坻籍艺人,比如活跃于评剧发展初期的金叶子、韩九龄、乐不够,其后的刘宝山、李宝泉、杜鸿宽等也是宝坻人。他们在评剧史上都留下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其中,刘宝山更是被评剧界誉为评剧教育家。
刘宝山1886年出生于宝坻县郝各庄乡官庄。其父以理发为生。刘宝山幼年在家务农,十五、六岁时曾给人家扛过活。他酷爱文艺,农闲时,经常与本村好唱者一起演唱莲花落或河北梆子(当时人们称为“秦腔”)。十六岁时,正遇河北梆子文武老生金茶壶(本名张月亭,宝坻城关人)在本县巡演,他跟随戏班,连续观看了金茶壶的多场演出,并能仿唱一些金茶壶的唱段。金茶壶发现了刘宝山的才能,主动收他为徒,每年给刘宝山家七十元生活费。从此刘宝山弃农习艺,拜金茶壶为师,学唱河北梆子,工文武老生。
金茶壶常演的拿手戏有《金铃记》、《张保摔子》、《反徐州》、《五雷阵》、《战北原》、《观阵》、《龙虎斗》等。刘宝山随师边学边演,常在剧中扮演些次要角色。在这期间,名伶李桂春(李少春之父)常与金茶壶合作演出。李的演唱,也使刘宝山受益非浅。由于刘宝山天资聪颖,学艺刻苦,很快学会了一些剧目。尤其《观阵》一剧,唱、念、做颇有其师风范,曾巡演于大连一带。十九岁时,刘宝山嗓音突然闷哑,因此辍演,回家务农、养嗓。不久遇西路评剧艺人金叶子回家乡演出(时称“蹦戏”),刘宝山很感兴趣,遂即加入金班,从金学唱评戏。因刘有河北梆子基础,很快掌握了多出剧目,当年就进入天津演出。
几年以后,刘宝山与师父金叶子以及柳叶红等人合作。在艺术实践中不断锐意改革创新,吸收各兄弟剧种的长处,使西路评剧逐渐得到改进。民国四年前后,他们所在的戏班,时称“京东第一班”,在天津剧坛呈现繁荣的势头,与东路评剧(时称“京东庆春班平腔梆子戏”)形成竞演局面。后东路评剧声势日隆,西路评剧日衰,刘宝山又加入了东路评剧班,从师成兆才学艺。很快与月明珠、金开芳、董瑞海、夏春阳、倪俊声等人同台演出,为发展东路评剧做出了贡献。
1917年夏,宝坻遇水灾,官庄被淹。刘宝山返乡,与其弟刘宝玉带领全家以沿街卖唱形式逃难到遵化县马兰峪。适遇莲花落艺人刘祥瑞在此献艺。他一人说唱,极见功力。倍受欢迎。因为当时受环境所迫,刘宝山又拜刘祥瑞为师改唱莲花落。
其后返津,又师从昆弋武生郝振基习武工,并吸收民间武术技巧,充实了评剧表演艺术。此间,正逢评剧女伶兴起,刘宝山便开始边演出边教授女徒。
刘宝山戏路宽,生、旦、净、丑各行当皆能应工。1925年前后刘宝山主要以授徒为业。1931年曾在北京与宋殿芳(艺名小金叶子)等人合作演出西路蹦戏。
1937年芦沟桥事变后,刘宝山举家离津回宝坻,边务农边自发组织抗日宣传工作。此间,刘宝山曾被县城日本特务机关抓去进行迫害。审讯中,刘宝山义正词严,使敌人不敢对他轻举妄动。此后,刘宝山曾组织以艺徒为骨干的抗日宣传演出队,自编自演了团结抗战的剧目《特务缴枪》,亲自登台演出了消灭汉奸的剧目《血泪仇》,刘宝山扮“王仁厚”,徒弟王庆峰演“王东才”,受到广大农民热烈欢迎。他们的义演在宝坻一带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不料却激怒了日特,日特预谋杀害刘宝山等人。某日演出当中,一颗手榴弹突然从台下扔向舞台右侧,恰巧落入窟窿里,在台下爆炸,混乱之际,日特乘机拥向后台搜捕刘宝山等人,王庆峰机智地掩护师父从后街逃走,才幸免遇难。
刘宝山为人重义轻财,时常周济困难艺人。1950年与其子刘小楼离津赴哈尔滨。1966年五月初一病逝于哈尔滨。
刘宝山的拿手剧目有《乾隆下江南》、《铁莲花》、《罗锅子抢亲》等。
刘宝山一生收徒颇多,男徒弟有李忠、韩云、寇文质、宋树芳、宋树林、王小楼、刘小楼、孔广山、郝永福、刘万生、王庆峰、刘天宠、张太等人,女徒弟有李金顺、李宝顺、李银顺、白玉霜、筱桂花、金灵芝、花金顺、花艳玲、花艳茹、鲜灵霞、花金芳等人。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评剧前辈刘宝山(孔昭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