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醉九山顶(瑜琼)
近日,我有幸和宝坻文学爱好者一起游览了坐落在蓟县境内、颇有庐山“横看成岭侧成峰”风韵、似九龙环绕的九山顶。沿环形山道,我们迂回前行。走出不远,便看到一处如老家门框似的旧址。我知道是有名的“杨穆庵寺院”。来之前就曾听说这里面曾住过两位传奇女性和两位奇人出家为尼的经过。可是,我不明白,没有和尚,为什么框上还有“寺院”字样?是为了吸引游人而故意设景呢?还是另有世人无法知道的传说?怀着谜一样的悬念,踩着脚下或峭或缓、或平或险的山道,心里念着“走路不观景、观景不走路”的古训,一路往上爬,期待着前方或许能给我一些答案。然而,除了满山满岭不再滴翠的紫荆藤、野猕猴树、山核桃树、山榆树等,再没有一丝有关“杨穆”的旧址痕迹。爱追根问底的我只好作罢。
爬爬、停停,我专心地观起景来。仰头向上看,蜿蜒的山道总不能把我的视线引到山顶。耸立在我周围的是绵延不断的山峰和漫山遍野的枯藤古树。虽枯,却并萧条。向下看则是骇人的山涧。我站在山腰之上,环顾左右,感觉自己渺小的不如山道旁兀自开败的一朵朵无名小黄花。人在山巅,不得不被浑然天成、有着18亿年历史的石头山所折服。一路慨叹着,便没了最初爬山的力量和热情,坐在石头上喘息,瞬间心里冒上来很多伤感的想法。休息片刻,抓着一棵树继续往前爬。
“龙泉洞”里水声潺潺,一根细黑的皮管把甜甜的泉水倒向远方。导游解释说,下山时要经过一处景点“抗日边区”,在那里,用倒出的泉水熬八宝粥,供游人解暑止渴。就是这粥,对我们产生了极大的诱惑,用这么珍贵的水,熬出来的粥是什么味道?它一直是鼓励我们向上爬的动力。半途而废,只能顺原路返回,领略不到另一面的风景。
来到一处平台,我们仰头向上看。一块巨石上,卧着几对活灵活现的小石头动物。它们像有生命一样,栩栩如生。一只青蛙脉脉含情地望着雾气腾腾的山涧、犹如望着大海。还有沉思的鄂鱼、戏耍的群猴。我惊讶于鬼斧神雕般的自然之笔,正是这挥毫泼墨的气势激励着我们不懈地前行。
欣赏着奇峰美景,陶醉在薄雾蒙蒙的仙境中。去他的烦恼,去他的忧伤。祖国江山如此多娇,禁不住想放声高歌。置身于如诗如画的美景中,一阵冲动,我爬在最前边。我喜欢一个人攀登在最险峰,听自己紧张的心跳,汲取一点自然的灵气和智慧。
当我终于汗水淋漓地站在山巅之上,激情满怀,遥望祖国的大好河山时,我突然觉得自己变成了巨人,竟把18亿年巍峨屹立的大山踩在了脚下。我自豪地想向群山挑衅,怪石嶙峋算什么?山峰险峻算什么?只有人类最伟大。人,只能被自己吓倒。只要有毅力,就可以战胜一切险阻。人,才是屹立在东方的蛟龙,图腾在万物之上。没有不能征服的山,没有不能征服的困难。随着从谷底不断向上攀升的雾气,我好像长了翅膀,云一样缓缓地飞飘起来。好久,都不想走下山。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