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墙之隔 地狱天堂
人生在世,不可能离群索居。这是一个互依共存的世界,从生至死,离不开与人际间的交往互动。然而,由于文化、思想、背景、立场的差异,人与人之间难免会有争执与误解;因此,如何“处世待人”,是人生中相当重要的一门功课。一墙之隔 地狱天堂
在一个小村落里,住了两户人家,一家姓王,一家姓李。两家虽然比邻而居,但声名评价却殊特迥异。王家时常传出争吵的叫嚣声,扰得左邻右舍不相安宁,所以风评相当不好。李家不仅从来不曾发生争吵,而且为人亲善,在村中享有极美的声誉。
年节到了,李家的前后院挤满了前来送礼的村民,欢乐谈笑之声不绝于耳。然而,隔了一堵墙的王家,却充满冷清而紧张的氛围。院子里没有登门拜年的访客,只有一家四口,在摆满应景食物的桌子旁围坐用餐。
王太太首先发难:“你看看你,一事无成!哪像隔壁李先生,事业发达,左右逢源!真后悔嫁给你!”对王先生说完,她双手交叉,无奈地望向李家庭院。王先生听太太这么一讲,顿觉脸上无光:“人家说:‘成功的男人,背后都有一个体贴善解的女人。’我当初就是看走眼,才会娶到你!”说完,拿起桌上的年糕,连同满心怒气,一起吞咽下肚。
一旁的两个小孩,看父母满脸愠色,头低低地迳自喝著桌上的汽水。老大想再倒一杯,却一不小心把整瓶汽水翻倒了。王先生见状,一巴掌挥向老大:“你这是在干什么?你知不知道爸爸赚钱养你们很辛苦?还敢浪费!”老大捂著红辣辣的脸颊,含泪指著老二:“都是妹妹啦!明明知道汽水离我很远,也不帮忙拿一下!害我被打……”无辜的老二委屈地说:“每次都这样诬赖我!明明就是他自己没拿好,又怪我……”说完,迳自嚎啕大哭起来。
只隔一堵墙,李家欢声鼎沸,王家哭声雷动。王先生沉思良久,决定向隔壁的李先生请教。端详著神色黯然的老邻居,李先生满脸疑惑:“王先生,今儿个可是大年初一,怎么这般垂头丧气?”王先生将家里发生的事,钜细靡遗地叙述一番。“李先生,为什么你们家总是平和无诤呢?有什么好方法,教教我吧!”
李先生的视线越墙而过,望向王家的庭院:“我想,你们家全是好人,所以才会吵架;我们家全是坏人,当然就没架可吵啦!”王先生听得一头雾水,十分不解。李先生笑著解释:“当我们认为自己是好人时,总难免会认为自己对、别人错,所以时常擦枪走火。当我们知道自己是还有很多缺点的人,就容易看到自己错,别人对的地方!”
王先生听得似懂非懂:“……我不太明白,可不可以请你举例?”李先生笑答:“你看!刚才客人把茶杯碰倒了,我女儿立刻拿著抹布跑过去说:‘对不起!我没有把茶杯放好!’客人也马上回应:‘对不起哦,是我太粗心大意了!’于是两个人一起收拾善后。但是,如果双方都认为自己是对的情况下,想想看会有什么样的结局?”
想到刚才打了老大一巴掌,王先生不禁万分羞惭。“彼此为对方著想,反省自己,宽恕他人,放一著,退一步,不就海阔天空了吗?”李先生拍拍王先生的肩膀。王先生豁然开朗,连连点头:“是啊!是啊!”王先生高高兴兴地回到自己的家,决定从今以后,也要效法李家的精神。
两户人家,虽然只隔一道墙,却是天堂和地狱的分界。这道墙,就是“宽恕”。同样是打破杯子,李家选择用“宽恕”的心,反求诸己,体谅彼此,以同理心化解对立仇怼;王家却交相指责,上演“全武行”!由此可知,仇恨怨怼的产生,并非来自境界,而是源于自身的心量。
宽心恕人 海阔天空
“宽”,意味心量的宽宏,能纳人之善、容人之恶;“恕”,即是将心比心,以同理心,彼此体谅。所谓:“人非圣贤,孰能无过?”身为凡夫,谁没有过失呢?冒犯他人时,自己内心势必紧张、愧疚、不安,渴望能够获得对方的宽心饶恕。倘若对方丝毫不能谅解,自身绝对是饱受精神上的煎熬,与深切愧疚的折磨!同理观之,当角色互换、立场相反,别人冒犯我们时,何不将心比心,宽心原谅对方呢?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