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现代儿童关于爱的教育
卢梭是法国著名的启蒙思想家和活动家,在其道德教育中,他指出,做一个人“虽然憎恶不合理的社会,但因为具有善良的天性,所以怀有同情之心,爱所有的人,教育就要发展这种博爱精神,培养善良的爱人之心”。我且不评论卢梭的博爱教育观点正确与不足,我只想谈谈在现代社会中,对现代儿童进行爱的教育,培养他们的博爱精神是非常重要并且必要的。
这是因为:
第一,在当今社会中,由于社会的进步,带来了极大的物质财富,同时也带来了很多不正当的精神财富。例如:自私自利,一切向钱看,各扫门前雪,莫管他人瓦上霜等。这些不好的思想在成人的身上可以说大有人在,他们的言行无时无刻不在影响着儿童们,潜移默化地毒害着孩子们的灵魂,而反映在孩子们身上就是冷漠无情,缺乏同情心。
我曾亲眼看见过一件这样的事。一只不知为什么受伤的小燕子从空中跌落在地上,它可怜巴巴地挣扎着,我正想过去将其拾起,这时过来一群小学生,他们拾起那只受伤的小燕子你看看,他看看。我想他们一定会将其捧回家,把伤治好,然后放归大自然。我带着愉快的心情刚想走开,突然他们之中发出一串“喔喔”的喊声,我回头一看,他们中的一位将那只小燕子向空中抛去,那只小燕子重重地摔在地上,死去。我的心抖的收紧。我走过去,轻轻的问他们:“你们为什么不将小燕子带回家,把伤给它治好呢?”其中的一位回答:“我爸爸给病人看一次病就挣回一半,我把它带回家,治好了,谁给我钱?”另一位说:“上次我带一只小鸟回家,妈妈说:扔掉它,救它,它不会帮你考大学,快去看书。”我惨然了,安徒生童话中那些富有同情心的孩子们远离这个世界上的孩子们了。由于社会的影响,孩子们冷漠无情,缺乏同情心,因此对当今的孩子们进行爱的教育是非常必要的。不然将来的社会将变成互相残杀,近似于野蛮的社会。
第二,在当今社会,由于计划生育,独生子女越来越多,他们是家庭中的小皇帝,全家人的掌上明珠。因此使他们从小就觉得自己地位优越,高高在上。对家里所有的人,召之即来,呼之即去,使他们从小就养成了自私,高傲,任性,以自我为中心的性格。不关心别人,只关心自己,这样的独生子女,自己稍不顺心,就给爸爸妈妈耍脸子看,甚至绝食,离家出走。吓得全家上下像热锅上的蚂蚁,有的家长甚至为此而耽误工作。面对这种情况,对儿童进行博爱教育是必要的。
由于以上种种原因,造成现代儿童自私自利,冷酷无情,缺乏爱心,同情心,我们应该怎样对他们进行教育呢?我认为:
首先,要从家庭开始,从儿童生下来,父母对他们充满爱,信任他们,由此来激发儿童的爱。由于儿童对父母的爱发自内心,由此儿童爱的种子就会在心理发展起来,父母要抓住这一点进行爱的教育,从爱爸爸妈妈,扩展到爱家庭其他成员,以至爱所有的人,爱其他有生命的东西。
其次,对儿童爱的教育要非常注意父母的榜样作用和教师的以身作则。
俗话说,近赤着红,近墨者黑,在儿童世界中,父母的榜样,我认为是非常重要的。因此,父母要教育自己的孩子成为一个具有同情心,爱别人的人,首先父母本身应是具有爱心的人,用自己的言行,举止,你的善的行动去潜移默化地影响孩子。据调查,大凡家庭中父母爱心之多的家庭,那么它们的子女也富有爱心,同情心,知道爱别人,关心别人。而家庭中父母是自私自利的人,冷漠无情的缺乏爱心的人,那么它们的子女也大多是缺乏爱心的人。因此,作为父母,我想说,为了使你们的子女成为具有博爱之心的人,那么你们自己先捧出一颗爱心吧。
另一方面,在孩子们的世界中,教师的榜样作用也是非常重要的。孩子们上学的时候,除了父母,接触最多的就是老师。老师的言行深深的影响着他们。因为在孩子们心中,老师就是他们崇拜的对象,因此为人师表培养孩子们的爱心,老师首先要做出表率。例如:老师平时礼貌待人,对自己的学生充满爱心,爱每一个学生,那么学生也会爱老师,同时爱每一个同伴。对于这一点我是深有感触的。记得在小学时我新接了一个班,有一个孩子由于家庭的不良影响,动不动就打别的同伴,别人不小心摔了就拍手喊:“该”。有一次他从楼梯上不小心滑了下来,我赶忙上前将他扶起,像妈妈一样关心他,爱他。后来我发现这孩子变了。我的爱心在他的身上起了作用。他的伙伴不小心被皮筋绊倒了,这次这个孩子没有喊该,而是上前扶起她,问她摔疼了没有。我看到这种情景,感动得真有些泪流满面。我更感到作为一个老师的责任重大。
最后,对儿童进行爱的培养,还要注意对儿童进行爱心行为的练习。
因为儿童思维具有具体形象性,对于简单的说教什么是爱 ,同情心,他们并不懂,因此,要对儿童进行爱心行为的练习,首先从家庭开始,让儿童了解父母工作的辛苦,让他们看父母工作的过程,从而让他们懂得父母劳动的辛苦,由此爱父母,尊敬父母。继而让他们看所有劳动者的工作,让他们从中受到教育,爱劳动者,爱别人,同情别人。其次,在学校,老师要为儿童创造一个良好的练习环境,可以制作一些学好样的光盘让学生观看,老师故意设计一些能够练习儿童爱的行为的小场景,在场景中让儿童去实践,老师观察他们的表现,并且给与指导。这样儿童在爱的环境中受到爱的关怀,在爱的环境中去爱别人,关心别人。
总之,在当今社会中培养儿童博爱精神是非常重要而且必要的,因此,为了下一代,为了社会的文明,让所有的人都具有一颗爱心吧,让我们的世界充满爱。让我们的下一代健康的成长,请捧出一颗爱心来。 对孩子进行爱的教育的确很重要,楼主的提示很及时,相应的对策也很好。学习了。
感谢楼主!期待楼主更多的教育原创帖。 我也这样认为,现在的儿童有些爱心淡漠,所以才写了这篇文章我们大家共同探讨。 现在的儿童是这样,真应该进行爱的教育。 我在教育中发现了这个问题,就写了下来. 赞同楼主的立意,“人之初,性本善”,其实,每一个人从出生起经历的每一个成长过程在自己的内心深处都涌动着爱心。只不过当时的环境能不能激发和唤起这种爱心的积累和释放。就当今社会发展过程中,就像楼主所提议的那样,对儿童的爱心教育迫在眉睫,而面对社会的复杂多变,家长又不无担心和忧虑,一个正义、真诚、负责的乖乖面对社会的尔虞我诈、虚情假意会带来多少困惑,会跌多少跟头。又有多少家长会舍得拿自己的独生子女的亲身经历为赌注呢?所以,对儿童进行爱心教育必须得到家长观念转变的共识的支持,得到全社会爱心教育共识的支持。
孩子们从生活中学习
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批评之中,他就学会了谴责。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敌意之中,他就学会了争斗。
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恐惧之中,他就学会了忧虑。
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怜悯之中,他就学会了自责。
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讽刺之中,他就学会了害羞。
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嫉妒之中,他就学会了嫉妒。
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耻辱之中,他就学会了负罪感。
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鼓励之中,他就学会了自信。
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忍耐之中,他就学会了耐心。
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表扬之中,他就学会了感激。
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关爱之中,他就学会了爱。
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认可之中,他就学会了自爱。
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承认之中,他就学会了要有一个目标。
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分享之中,他就学会了慷慨。
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诚实和正值之中,他就学会什么是真理和公正。
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安全之中,他就学会了相信了自己和周围的人。
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友爱之中,他就学会了这世界是生活的好地方。
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真诚之中,他就会头脑平静的生活。
不知各位的孩子啊生活在什么之中呢?
多萝茜·洛·诺尔特
Re:孩子们从生活中学习
引用第6楼清风流云于07-06-2007 22:34发表的 孩子们从生活中学习 :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批评之中,他就学会了谴责。
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敌意之中,他就学会了争斗。
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恐惧之中,他就学会了忧虑。
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怜悯之中,他就学会了自责。
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讽刺之中,他就学会了害羞。
.......
经典
收了 上面几位楼主的观点很好.我们共同探讨吧. 关于孩子爱心培养问题我也有同感,一个没有爱心的人,他会爱社会吗?我们培养人的目的不就是要他们将来服务社会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