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鸡蛋      耕夫
和妻子结婚时就约定,一生只要一个孩子,我们从自己生命的童年看到了孩子太多带给父母更多的是困惑和艰辛。那时候,父亲在福建当兵,妈妈带我们兄弟六人在农村老家。记得有一次家里一只母鸡下了一个鸡蛋,几个弟弟都争着要吃。妈妈看看这个,又看看那个,觉得鸡蛋太少了,少得可怜,少得竟不能让几个孩子一个人分上一个。我看见妈妈眼角浸满了眼泪,她怕我们看见,悄悄用袖口擦掉了。这细微的动作虽然只是一瞬,但还是被我看见了。我对妈妈说,我是大哥,这个鸡蛋我不吃。妈妈遥遥头,对我说,都是妈身上掉下的肉,有一口大家都要吃一点。看着这个又小又圆的鸡蛋,我感到迷茫和不解。只见妈妈从碗橱取出一个粗瓷大碗,拿起鸡蛋,磕开蛋壳,将蛋清和蛋黄都倒入碗内。最后,还用食指将挂在蛋壳内壁上的蛋清都刮了出来。之后,又从面袋里舀出一勺面粉,轻轻地倒入装有蛋清的碗里。然后,将一根大葱切成细细的丝,连同一勺冷水和一捏细盐都洒入那个装有鸡蛋、面粉的大瓷碗里一起搅拌着,一会功夫,瓷碗内就升腾起黄黄的泡沫。只见妈妈点燃灶火,把一勺猪油放在发红的热锅里,等油锅飘出淡淡的油香时,妈妈不慌不忙地把搅拌好地“蛋黄”倒入热锅里。一转眼,一盘香喷喷地炒鸡蛋就摆在了餐桌。妈妈为我们每一个人夹了一块,高兴地说,今天改善生活,每人吃一个炒鸡蛋。那时候,我们还没有吃过一个完整的鸡蛋,更不知道纯粹的炒鸡蛋是啥滋味,只知道那会儿的炒鸡蛋真是好吃极了!至于妈妈当时有没有吃上,我也没顾得去问。只是当我身为人父时,我才断言,妈妈当时肯定没有吃,肯定是流着眼泪,笑着看着我们几个孩子吃完那个鸡蛋的!
一个鸡蛋留给我的印象刻骨铭心,我一生都不会忘记。那时候,尽管爸爸的“官职”在一个不大的县城里也算是一个“大官”了,但“狼多肉少”的现状竟让妈妈没有能力让一家人吃上一顿香喷喷的炒鸡蛋。那会儿,我就想,等我到了结婚育子的年龄,一定不要这么多孩子。就要一个,免得岁月的沧桑让本来应该年轻的我们陡然衰老许多。
我没有食言,结婚后的第二年,我们就生了一个胖胖的儿子。儿子是我们的全部希望,当孩子满百天那天,我对刚会憨笑的儿子说,爸爸和妈妈一辈子只要你这么一个孩子,决不会让你日后和弟弟妹妹们再分一个鸡蛋吃。妻子不解我的话,我就把当年妈妈是如何把一个鸡蛋分给我们兄弟六个人吃的故事讲给她听。妻子流泪了,她说,如果我有六个孩子,我也会像母亲那样去做的。我的心里涌动着一股暖流和一份感动。是呀,母亲是伟大的,伟大的可以让她包容一切艰辛和困苦。只要孩子们幸福,即便让她奉献出生命她也会舍得。
这就是母亲的胸怀,是世界上所有母亲的胸怀。
儿子在我们的精心呵护下终于长成一个大小伙子。在他成长的漫长岁月里,虽然他不曾有过和弟妹们分吃一个鸡蛋的经历,但他却有过一个苹果要吃上几天的故事。毕竟那时我和妻子分居两地,工资又少,她们娘俩还寄宿在姥姥家里。尽管那样,生活的窘境也没有让我们对儿子的培养失去信念和冀希。
好日子终于伴着改革开放的好政策也来到了我们的身边。妻子从一个濒临倒闭的企业调到市开发区一家著名的企业,一个月的工资相当于她过去一年的收入。面对周围朋友相继把孩子送到国外求学的氛围,我们的心也动了。我们知道,凭我们的工资满足孩子国外求学是不成问题的,但我们还要孝敬老人,我们还有自己要干的事情。但望子成龙的欲念终于让我们夫妻俩达成共识,我们决定,一定把儿子送到国外留学,让他带着亲人的希望,在太平洋彼岸早日学成归来。用学到的知识报效祖国。
大使馆的签证下来了,在儿子就是独自闯天下的前一天晚上,我们一家三口静静地坐在沙发上,探讨着儿子出国后会遇到什么问题,遇到问题后该怎样解决。忽然间,我想起了当年妈妈为我们兄妹炒鸡蛋的故事。我对儿子说,在你离开家之前,爸爸讲给你一个真实的故事,希望你能从这个故事里悟出一个道理来。
儿子没有像往常那样打断我的情绪,而是静静地把故事听完。他把头仰靠在沙发上,目不转睛地望着屋顶那扇五彩的灯窗,然后抬起头来,说了一句意味深长的话:感谢国家的好政策,让我成为家里的独生子。不然我怎么能去国外读书呢?
我和妻子一愣。这孩子怎么会说出这样的话呢?!
儿子歪着头,作着鬼脸笑着对我们说,我说的不对么?如果我也有几个弟弟妹妹,别说我要飘洋过海去国外上学,就是有一个鸡蛋,恐怕也轮不到我一个人吃呀!
我哑然了。孩子说的不对吗?我问自己! 贫富不均啊! 哈哈,和我恰恰相反,我倒是很想再有一个小孩。怕他自己吃一个鸡蛋。怕他不懂得“分享”两个字。从小到大,我们夫妻一直在扮演着这样的角色,和孩子分吃的,一律是一式三份。有时父亲不舍得吃,我就说:你可以给孩子,也可以给我,更可以从窗户扔出去。总之这份食物是属于你的。没别的意思,只想让孩子知道一个浅显的道理:你只应该得到自己的那份,你多得了,就会有人少得。当你得到别人的那份,就应该心怀一份感激。包括父母。时代不同了,教育方式改变了。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