聂小倩 发表于 2007-9-27 12:08:50

又听蛙鸣(李景华)

有件事让我惊喜——我又听到了青蛙的鸣叫声。
那轻轻地敲击着耳鼓的“呱呱”声,分明是从青蛙的大嘴里发出的。曾经多么熟悉,小时候,乡村的农田里、池塘边;暮霭下、雨雾中;常常蛙声一片,那时候听蛙鸣从没感受到一点点触动,那声音给人的感觉就象风吹日照、草长花香,寻常得不能再寻常了。而现在,这声音竟引起我极大的关注,如同关注一个新生儿降临这个世界。它把我沉闷了许久几近退化的好奇又激活了,我一下子感知到却原来生命中有着太多太多的新奇在涌动。
那晚在阳台晾衣服,忽听远处有个声音隐约回响,像是青蛙在叫,我惊异,却不敢轻信自己的耳朵,再仔细聆听——是的,不会错,就是青蛙的叫声。“是青蛙的叫声!”我不禁喊了出来。久违了的蛙鸣,原本熟悉的声音依旧熟悉,原本寻常的同样是这声音此刻却倍感亲切。
我异常热烈地反应引得老公和女儿都坐不住了,六只耳朵凑到了一起静静地听,六只眼睛相互对视着说话。
终于禁不住这声音的诱惑,我们一家三人走出了家门,寻着蛙鸣去感受大自然的奇趣。
可知道,青蛙的生命是极其洁净的,在污浊环境中,它们宁愿选择死亡也不苟且偷生。近些年由于环境被破坏,使得青蛙几乎灭绝,我们极少能听到蛙声了,以致于偶有这声音传出也常常被以为错觉。现在又能听到蛙鸣,预示着环境的改善,至少也有小范围环境的好转,怎能不让人惊喜。更何况青蛙是人类的好朋友,它的再度光临无疑是件令人欣喜的事。
走过一片空地,蛙声近了,顺着声音传来的方向,我们穿过一片杨树林,这才见一汪清池,池水鼓弄出一片蛙鸣。显而易见,这个小水池是因为有人建房取土形成的,忙碌的人们无意中给这些对环境很挑剔的青蛙创造了一个栖息的场所,而不远处,就是一片荒蛮的建筑工地和一条充斥着异味的污水沟。这种糟糕的周边环境难免令人担忧,实恐这世外小桃园的“居民们”不保长久安宁。然而毕竟又有了这样一片静土出现,也足以叫人欣喜一番了。
走到泥泞的水池岸边,我们三人努力不再出声,唯恐惊扰了蛙儿们歌唱。尽管如此,这群机敏青蛙还是察觉出有外来者光顾,忽而间一同停止了欢快的叫声,我们更加蹑手蹑脚,屏心静气。待蛙儿们确信没有危险存在时,它们又重新拨动了胸中的弦。我们三人屏住的气息这才缓缓地放松了。
借着微弱的月光,能看见铺满水面的细碎光屑晃动着,环形涟漪泛起又荡开去,水草摇曳着纤细的身影,时而还有黑色小灵偶跃出水面,或许是小鱼,那身姿轻盈得落水竟无声,偶然间一粒饱满的“扑通”声,那便是小青蛙在跳水。所有这些活动都在悄无声息的进行着,唯有蛙鸣有力地、不间断地响着,振颤着空气,弹拨着夜色。
简直让人难以置信,生出这么一群青蛙仿佛就在一夜之间。
老公望着水面,表情很温和,不知他的思绪是否在动、怎样地动;女儿显然己投入其中了,猜她定是在想——我也要成为一只小青蛙,在水里自由自在地游玩、歌唱;难怪人说女人好幻想,儿时的情景这时己借助我的大脑融进眼前这片夜色小景中——
从前的农家孩子哪个不是伴着蛙鸣长大,那浸润着朴实的欢乐是今天的孩子们无从体会的,就象我的女儿,她也会把“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咏颂得很好听,但她无法真正理解人蛙共享丰收的喜悦是怎样一种意境。身处那情那景,即使再愚笨的心也懂得感动,那是怎样一种天人合一的境界。有蛙鸣的农田,禾苗把叶尖变作耳朵来听;有蛙鸣的池塘小溪,水也有了灵性似的,冲动着鲜活起来;有蛙鸣的夜晚,星星都渴望着下得凡间生儿育女;有蛙鸣的雨后,孩子们的快活感染着苍老变童真。枕着蛙鸣入眠,你会觉得你是大自然中最受娇宠那一个,你可以是一只柔软的小虫,一个含苞的花蕾,一条通体透明的小鱼,任凭你怎样呼吸都顺畅,任凭你怎样伸展都舒服,任凭你怎样雀跃都轻松。那是何等美妙的大自然,又是何等美妙的生命。
有了哇鸣,大自然便有勃勃生机,也正因大自然的和谐完美,蛙鸣才越唱越动听。但愿人们珍惜这一切,留住这番奇美,让身边总有景。
静听蛙鸣……

王小笨 发表于 2007-9-27 12:10:23

好象在哪里看过

忘了是哪了

快乐晓生 发表于 2007-9-29 19:46:45

这篇文章跟美文版块发表的一篇原创贴标题内容差不多

http://www.ibaodi.com/bbs/read-htm-tid-81882-fpage-16.html


原文:又听蛙鸣
黄昏的一场不大不小的春雨,来也匆匆,去也匆匆,留下来青青的柳枝,幽绿的芳草

我走到楼前的空地中,润泽的空气里弥漫着一股泥土的芳香,不由的我深深的吸了一气,沉寂了整个冬天的身体仿佛也焕发了勃勃生机。春生、夏长、秋生、冬藏,春天本就是使人向上的季节

天色已经暗了下来,自然界中的小精灵们准是都在急切等待着这场春雨的到来,要不为什么都象约定好的一样,在刚刚的雨后,就急不可待的开始齐声演奏着大自然交响曲呢
听吧!这边的草丛下,传来了蟋蟀“愀愀”的低吟,那边的灌木下,油蛄不甘示弱,以高八度的音阶“哒哒”向这边发出挑战。轻风拂来,花草随着风儿摇曳,为小家伙们的精彩表演击节伴舞
暮色里,我正沉醉在这迷人的乐曲声中,忽然间,远远的,传来几声蛙鸣。宛如天籁之音,从世外传来。我怀疑是错觉,侧耳细听,不错,真的是青蛙的叫声!沉封的记忆之门被骤然打开,家乡的青山、家乡的绿水以及伴随我童年的欢快的蛙鸣声浮现在我的眼前、扣击着我的耳鼓
小时候,经常和父母去田里,如果是在早晨,轻雾氤氲于树梢田埂,晶莹的露珠在玉米叶子上滚动着,迎着朝阳熠熠发光。青青的小草由于夜晚水气的沁润,彰显着满目的绿色。这时间,我会情不自禁的在垄间小跑起来,享受着无尽的快意和舒爽。奔跑间,就会看到一只只被我从梦里惊醒的青蛙开始在田间慌乱的跳跃,劈里啪拉的声音不绝于耳,他们无论怎么逃窜,都最终会选择一个方向,那就是地头的小河沟。这些青蛙是晚上到地里来寻找食物,顺便留在地里过夜了。我经常是瞄准一个个头大的青娃,在它后边紧紧的追赶。青蛙玩命的跳,我就玩命的追。追的过程中,我会被庄稼一次次拌倒,摔的浑身是土,满地找牙,这样的游戏最终是以青蛙“扑通”一声跳入小河里为结尾的。我只是想成心捉弄青蛙,不是真的想抓它们,村子里的孩子们都知道青蛙是益虫,是庄稼的好朋友
春天几场喜雨过后,河里简直就是蛙的世界,青蛙们都梳洗一番,盛装上阵,来参加新年的第一次party。在这里你会发现清蛙彼此也有区别,有的浑身葱绿,没有任何的暇屁,有的身上好象纹了身,道道花斑镶嵌绿绒之间。有的温文尔雅,俨然蛙中绅士,有的则苗条柔弱,淑女般的娇小灵活珑。也许是嫌弃白日的浮燥和繁杂,青蛙鲜有在阳光下弹奏精彩的乐章的,他们或浮在青翠的莲叶上,或蹲伏在岸边的芦苇里,白白的肚皮一鼓一鼓的,好象为夜晚的表演编排着音符。
到了晚上,青蛙的激情开始充分的张扬出来,憋了一天的这些琴手,开始闪亮登场
—呱”
两个领唱者率先打破音乐会前的沉寂,合唱随即开始。合唱也不是全体的,而是分区域的。仿佛赛歌会一般,这边的歌手鼓腮弄唇,低吟婉转,想抢一个头彩。那边的挑战者们不甘示弱,约定好的一般,陡然以一个直冲九天的花腔女高音,向对方的阵地发起了冲锋。往往是你刚唱罢,我登场。当音乐会进入高潮时,全体的演员都开始了大合唱,声浪一波高过一波,山呼海啸,排山倒海一般。这时你已经无法分清这里有多少个歌手在唱,乐曲也不是先前“呱——呱“的那么抑扬顿挫,而就是一个长音”呱“。这样的音乐会最大的特点就是不用观众,歌手不会因为上座率而影响演唱的情绪,相反越没有旁观者,他们越投入。
不知什么时候,那熟悉的蛙鸣渐渐在我们耳旁消失了,消失的那么彻底,那么决绝 .
每次回到老家,特别是在春夏之交的夜晚,总会到那条小河边去寻找熟悉的蛙鸣声,而每次踟躇于河岸边,闻到的仅是越来越臭的河水,
听到了阔别已久的蛙鸣声,心里有说不出的温暖和激动。我决定去探访一下蛙鸣的来处,看看让我一直惦念的朋友。我喊来女儿,让她也同我一道去寻找父亲儿时的梦想。女儿从小在城里长大,没有看过真的青蛙,对青蛙的认识是从教科书上得来的。每当我给她讲起:我小时候,每逢雨后,池塘里、小河中那阵阵蛙鸣不亚于暴风骤雨一般。她都会用将信将疑的眼光看着我,好象在说,你说的是真的吗?
循声觅去,出了住宅小区,穿过公路,来到公路下的一个小河边,青蛙的叫声是从这里发出的。这个小河原来是干涸的,这几天连续的几场雨使它也撑满了肚皮。我和女儿轻手轻足靠到河边,然后慢慢蹲了下来,惟恐打搅了小青蛙的兴致。我转过头来,借着路灯的微光,看到女儿既兴奋又紧张的表情,她是在为能亲眼看到青蛙而激动啊,我心中蓦然升起了丝丝的悲伤,是我们对环境的破坏而剥夺了孩子亲近自然的权利啊。 —呱”,“呱——呱”... 
小青蛙好象没有发现两位不速之客的到来,仍然起劲的鸣叫着,是啊,小青蛙在地下可能已经呆了多少年了吧。应该是它的命运不济,刚来到这个世界上,它就不得不钻入深深的泥土中,去等待今天的破土而出吧。它在地下肯定是经受了严寒、酷暑、饥饿、干渴种种磨难,已异乎寻常的坚忍才换取了今天解脱吧。
专注青蛙了,脚下轻轻一滑,一块石子“嗵”滑入水中。小青蛙的鸣叫嘎然而止,水面上起了微微潋漪,显然小青蛙非常警觉,发觉外来可能的危险,遁入了水中。我感觉女儿的手随即沁出了汗珠,她转过头来,懊悔的样子好象在自责自己的不小心。我悄悄告诉她:小青蛙还会叫的。
过了一会儿,小青蛙觉得好象没有什么危险了,才又探出头来,继续演出第二幕。“呱——呱”,“呱—呱”...
微弱的路灯下,女儿无法看清青蛙的样子,央求我能不能在靠前些。我告诉她:小青蛙没有伙伴,很胆小,如果靠近它会吓坏它的。女儿很乖的点点头对我说,那我们回家吧,等小青蛙有了很多的伙伴,我们再来看它...
夜深了,外面刮起了风,我怕女儿着凉,起身走进了她的房间.女儿熟睡的面容挂着甜甜的笑容,我想她一准在梦中和那个小青蛙玩耍呢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又听蛙鸣(李景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