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安思危(育英中学  王文思)
一只野狼不停地磨牙,狐狸看到了,对它说:“天气这么好,大家在休息娱乐,你也加入我们队伍中吧!”野狼没有说话,继续磨牙,把它的牙齿磨得又尖又利。狐狸奇怪地问:“森林这么静,猎人和猎狗已经回家了,老虎也不在近处徘徊,没有任何危险了,你何必那么用劲磨牙呢?”野狼停下来回答说:“如果有一天我被猎人或老虎追逐,到那时,我想磨牙也来不及了。而平时我就把牙磨好,到那时就可以保护自己了。”这则寓言在提示我们:做事应该未雨绸缪,居安思危,这样在危险突然降临时,才不至于手忙脚乱。
增强忧患意识,居安思危,在某种程度上体现了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早在先秦时期,《左传》便提出为政要“居安思危”,“思则有备,有备无患”;孔子主张要“安而不忘危,存而不忘亡,治而不忘乱”;孟子也提醒人们“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先哲的这些警世名言,蕴涵着宝贵的辩证法思想,是历代先哲从当时社会政治实践中总结出来的重要经验。
在中外历史上,由于统治者居安思危、选贤任能而造就“太平盛世”的现象不在少数;反之,因为统治者贪图享乐、不思进取而导致人亡政息的例子也不胜枚举。前者如唐太宗接纳魏征“居安思危,戒奢以俭”的建议,励精图治,从而为“贞观之治”奠定了基础;后者如清朝晚期,统治者夜郎自大,以“天朝大国”自居,闭关自守,因循守旧,最终使中国陷入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历史反复证明,增强忧患意识,做到居安思危,是在一定社会历史条件下达到政治清明、社会进步和国家长治久安的一个重要条件。
在全球化浪潮席卷全球的今天,机遇与挑战共存,富强与衰落同在,我们一定要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始终保持着强烈的忧患意识,居安思危,奋发图强,为国家独立、民族振兴、人民幸福而不懈奋斗。只有增强忧患意识,居安思危,艰苦奋斗,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我们才能确保自己立于不败之地,才能在新世纪新阶段续写新的辉煌。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