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思想的天空中――读张英的《淘旧书》和《文明的碎片》(德合)
张英是个多才多艺的人。书法、篆刻、音乐他都喜欢。不过,我最欣赏他的,还是写作和收藏。因为好历史,好收藏,所以作者总是有一种深邃的思想,写的文章也多带有这方面的信息。《红楼梦》中有“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的名句,这篇 《淘旧书》,就是融入了他对历史、对旧书文化的一种感情的结晶。作者爱淘旧书,其实,这个旧书的范围包括很广,一般来说,人们把1911年以前的书称为古籍,1912年,即民国以来的旧版书称为旧书,业内统称为古旧书。而在人们的日常习惯上,把所有的古旧书都叫旧书。
作者对旧书一直情有独钟。特别是那些在岁月中已经发黄的书纸,往往给人一种超越历史的感觉。在长期的收藏中,自然有一种感悟,于是也就有了这篇文章。看得出来,他对这个领域的倾情,对这个文明的感情投入。虽然没有长篇大论,但是,“淘旧书成了中国读书人的一种癖好。淘旧书不仅在于淘书者囊中羞涩,还因为旧书独具价格。旧书如同放久的酒,饮起来自有新酿难以比拟的醇香与绵长。”
现在许多收藏都是围绕投资进行的,而他则更多是一种对收藏中所蕴含的历史和文化上的投入,否则也不会有这种情感。一方面,表露了作者对历史的一种洞悉,探究渊源,访其流传,有一个热爱在里面。另一方面,凝聚了作者对文化的一种关注,鉴其美好,乐其韵致。这是一种性情的浸达吧。作者认为,“在这些书摊上花几元钱就能买到鲁迅、郭沫若、茅盾、胡适、周作人等大家的文集。就拿鲁迅的单行本来说,装帧简单、分量单薄、纸色干黄。当然,这些单行本作为新文学版本,现在已经宝贵的历史资料了。”同时,通过淘旧书,作者也丰富了自己的心灵世界。“淘得之书的佳入佳境与心灵的日臻完善是相辅相成的。所淘之书拥塞、压迫、填满着我的书房,日渐狭小局促,而我的知识和智慧却丰满成熟,我的思想认识逐渐升华,在我心灵成长的最珍贵的时光里,书是赐予我最珍贵、最无价的知识的源泉。”
作者的另一篇文章,《文明的碎片》,更是直接表达了一种文化思想。中国古瓷是美的,这是一种土与火的交融,是一种物质与文明的结合。在历史上,我们有许多伟大的贡献。古瓷就是一种杰出的文明。当郑和扬起风帆,当古丝绸之路的驼铃声响动的时候,当然比这个更早,我们古人与各地人民开展交流的时候,瓷器就赢得了世界上人们的喜爱。据说,世界上的人民最早认识中国,就是从瓷器开始的。中国的英文名称china,就是瓷器的意思。
历史总是沧桑的,智慧的文明,在风风雨雨中,流传到今天的时代、不知应该是一种怎样的圆满了。就是一种碎片,也是一种难得可贵了吧!人类的文化,记录着历史,记录着文明。观赏这些文明,总要有一种心中的智慧才是最好的。作者对古瓷充满了艺术上的喜欢。就是其中的碎片,亦是历史的一片天空,从中读出了许许多多的内容。其实,关注历史,也是一种对今天,对明天的关注吧。
艺术是相通的,历史和文化总是结合在一起才能产生巨大的能量,这种能量表现的形式是不一的。而在文学的表达上,却是最能给人一种心灵上的动力。他有这样一段,“面对瓷片,我们会产生丰富而奇妙的联想,任你的智慧随意驰骋于艺术的殿堂;面对瓷片,虽然残缺不全,形状各异,但是同样如一部陶瓷史,书写着两千年的风雨沧桑;面对瓷片,那古朴而艳丽的纹饰,你同样会惊叹我国古代匠师在这小块天地所展示出的智慧和才能,渗透着我们中华民族的文化传统,洋溢着浓郁的民族风格。”这里有艺术鉴赏,只有了解才能更深切地洞悉内中的历史和美来。同时也有语言的恰当表达,才不会出现茶壶里煮饺子,有话说不出的境况吧。所谓心中有,笔下亦有,这才能成就一篇篇呈献给读者的文字。这同时,还要有一种思想上的结合点,才会真实地表达自己,送给读者一个不浪费时间的东西。有一段时间,张英受北京和南方的两家报纸之约撰写稿件,这也是作者的一种成功的表现吧。
我们说,时间是运动的,空间是静止的,人在空间和时间组成的坐标上,身体是静止的,思想是运动的。当我们在忙忙碌碌中,可以有时间静静思考的时候,也许,我们思想的天空是最美丽的,也是最广阔的。 欣赏了 感受了!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