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间过客 发表于 2007-10-19 20:41:50

大姑娘美大姑娘浪(东北民歌  孙莲英)

http://bbs.hndt.com/UploadFile/2006-5/200651810315981041.mp3


大姑娘美那那个大姑娘浪,
大姑娘走进哪清沙帐,
这边的包米它已结穗,
微风轻吹起热浪,
我东瞅瞅西看看,
咋就不见情哥我的郎,
郎呀郎你在哪嘎嗒藏,
找得我是好心忙。
大姑娘美,大姑娘浪,
大姑娘走进清沙帐,
这边的高粮它正拔尖,
卡卡直响~~把歌唱,
我东瞅瞅西望望,
咋就不见情哥我的郎,
郎呀郎你在哪嘎嗒藏,
找得我是好心慌,
大姑娘美,大姑娘浪,
大姑娘走进哪清沙帐,
天南地北我都找遍,
为什不见我的郎,
我东瞅瞅西望望,
突见情哥他正把我望,
郎呀郎你瞧你那傻样,
真真把我气够呛

逐月的蓉蓉 发表于 2007-10-19 20:44:15

什么乱七八糟的

小天狼星 发表于 2007-10-19 21:12:25

很好听的歌啊`
大姑娘美 大姑娘浪

管儿 发表于 2007-10-19 21:51:33

很好听的歌

人间过客 发表于 2007-10-19 22:23:29

这首东北民歌,是非常有名的啊。曲调优美,演唱者的声色也非常美。

力哥 发表于 2007-10-20 21:41:04

人间过客就是喜欢又美又浪的大姑娘 哈哈

王小笨 发表于 2007-10-20 21:43:21

引用第4楼人间过客于10-19-2007 22:23发表的 :
这首东北民歌,是非常有名的啊。曲调优美,演唱者的声色也非常美。

我看,主要是色美

人间过客 发表于 2007-10-21 19:05:33

          大姑娘美大姑娘浪
       孔雀蓝 发表于 2006-7-11 9:46:00


  一直不太明白一个"浪"字,怎么就进了歌词,而且到处传唱.在我生长的地方,"浪"是贬义的.而在东北民歌里,完全没了这个意思.于是这个"浪",引起了我的兴趣.在此转引一文,权做纪念!

大姑娘美 那个大姑娘浪
大姑娘走进了青纱帐
这边的苞米它已结穗儿
微风轻吹……起热浪
我东瞅瞅 西望望
咋就不见情哥我的郎
郎呀郎你在哪疙瘩藏
找得我是好心忙

--------旋律一起,主体画面是一片无边无际的“青纱帐”。夏季的炎热在青纱帐的边缘咝咝碰撞。结穗的苞谷也蕴涵着无限的精力和热情。但没有人的田园再怎么蒸蒸日上也毕竟“自春色”、“空好音”,只能是留给蝉嘶鸣的乐园,留给鸟儿吊嗓子的炼声场。就在寂静的夏日热闷里,大姑娘袅娜飘逸地走进了青纱帐。。。。。。。大姑娘是主体画面里的主体,她是夏天里唯一的亮点,也是这片土地的骄傲,山含情水含笑,天地中的一切因她的出现而生动而激动。“微风轻吹……起热浪 ”,这是自然的描写,更是人的精神的外射,人文的自然化具象。大姑娘一进青纱帐,青春的气息扑面而来,香风一起,山河骤变!不仅指自然状态的外边的热空气卷入了相对荫凉的苞谷地,也指像火苗一样跳动闪烁的大姑娘给人美的冲击。我看过由国家一级演员闫淑萍演绎的舞蹈节目,她分别用小姑娘、大姑娘、老太太三种角色比较了“走进青纱帐”的不同。前者娇脆而任性,拘谨青涩而不失活泼可爱,是撅着嘴用小碎步步高频率的舞步走进去的;后者老态龙钟,动作迟缓,但一脸固执僵呆;只有处于中不流的大姑娘泰然自若甩开大步子仪态万方风姿绰约地走进青纱帐,她大胆无畏,“我就美丽我怕谁!”。因为大姑娘美,所以大姑娘浪。这个“浪”字,不作其他地域文化的贬义理解,而是东北人特有的赞美女性的一个词语。“美”是资本是前提,“浪”则是更高层次的美,前者是静态的,后者是动态的。只有经历了“浪”的阶段,一个东北女性才算完成了风华毕现的青春历程。这个“浪”含有风度、才华、聪明和美德的意思。
那么,大姑娘走进青纱帐干什么呢?简单而自然的一个可爱的目的:寻找情哥哥。东北土语“哪疙瘩藏?”传神地道出了大姑娘的娇嗔急噪和东北文化里的俚语的鲜活魅力。


大姑娘美 那个大姑娘浪
大姑娘走进那青纱帐
这边的高粱它正拔节儿
咔咔直响……把歌儿唱
我东瞅瞅 西望望
咋就不见情哥我的郎
郎啊郎你在哪疙瘩藏
找得我是好心慌

第二段和第一段是同义反复。这里的高粱在咔咔拔节,生长的快乐就是一首歌。而看不见我的情哥,让人好心慌。由到处寻找找不到的“心忙”到“心慌”,焦灼程度上的升级递进,增加了“快乐并痛苦着”的艺术效果。

大姑娘美 那个大姑娘浪
大姑娘走进了青纱帐
南地北地我都找遍
为啥不见……我的郎
我东瞅瞅 西望望
忽见情哥他正把我望
郎呀郎你瞅你那傻样
真真把我气够呛

第三段终于是功夫不负有心人。总算瞄见了“我的郎”,苦苦寻找,频频张望,没有结果的时候,忽然的惊喜从天而降临,大姑娘突然意识到应该生气,大大地生气,在生气里享受着被宠爱的滋味,享受着生命之花绽放的快乐。

著名音乐人刘索拉提出“音乐具有生理性”。什么样的人发什么样的音儿,这原声就是生理性。而“原声”说白了就是你的文化背景,你个人的素质、气质和底蕴。而最能反映这种“生理性”的旋律,即寻找的快乐和美妙的青春气息的是同义反复的三句:

微风轻吹……起热浪
咔咔直响……把歌儿唱
为啥不见……我的郎

这三句曲调一致,回旋反复,拐了好几个“弯”儿的旋律,完全是舞蹈的魂魄,又是青春跃动不居的表证,又是地域性很强的泼辣天性的展现。在整段歌子里都是“诗眼”,是高潮,是焦点。
“我只有一条命,一个身体,一种声音,但这确实是我的声音。希望有更多人拿出自己的声音。”刘索拉如是说。东北民歌《大姑娘美 大姑娘浪》正是东北女子身体深处发出的声音,充满了寻爱的快乐,代表了东北人的文化特性。这种文化特性又反映了民族的共性。于是,它不止成了具有地方特色的经典。于是印证了那句老话:越是地方的就越是民族的,越是民族的就越是世界的。这正是它久唱不衰,历久弥新的原因所在。


而我所知道的<大姑娘美>却是看的舞蹈
大眼睛“小辣椒”舞蹈艺术家?国家一级演员王晓燕
的代表作<大姑娘美>
清纯的《大姑娘美》,让世界领略了东北风。也许屏幕上的形象并不完整,面对面的接触更觉真实。透过她那明澈的双眼,让人看到了一名舞蹈艺术家对事业的执著。祝福她舞动起异域的风景,掀起亮丽的彩绸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大姑娘美大姑娘浪(东北民歌  孙莲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