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种辣
中国人,能吃辣椒的,南方人多过北方人,西边的人多过东边的人。有几个省是著名辣乡。西南的云贵川,中部的湘赣最为著名。湖北的恩施和广西的桂柳地区与湘赣接壤,可以并入。次一等的有陕西。东三省因为朝鲜族同胞多,多少也有点辣味,但与真正的辣乡比起来,成色差许多。能吃辣的人都很自豪,都想争第一,各不相让。有一套顺口溜,说某某人不怕辣,某某人辣不怕,某某人怕不辣,其中境界最高的是怕不辣。四川人,贵州人,湖南人,江西人都把自己往后面放,争当怕不辣,谁也不让谁。我也爱吃辣,但水平中等,不敢与这些辣汉争雄,只能当评论员。
要问我,中国最辣的地方在那里,我认为是湖南,是湖南郴州。因为我到哪里,吃辣都多少能对付,唯独在郴州吃辣吃到胃疼。谁不服,谁去试试。你能行,我就服你。
辣椒是个好东西。小时候,我爸爸就告诉我,在我的老家,有一句俗话:辣椒是穷人的肉。再次的饭食,就上辣椒,也能下肚。辣椒辛香,因为辣椒含油,有一股天然的香气,在没肉吃的年代,辣椒当然是个好东西。
辣是辣,但各地辣的不同。我在云南、四川、东北都生活过,体会很深。再后来,到各地跑,吃的多了,慢慢品出点意思来。中国人吃辣,我认为大致可以分为七类:咸辣、麻辣、酸辣、甜辣、鲜辣、油辣、生辣。
湖南是咸辣。湖南菜辣重,油重,尤其咸的突出。虽然也有酸豆角肉末、剁椒鱼头这样以酸辣为主的菜色,但综合评价,我认为咸辣应是湖南菜的第一特点。最有代表性的是小炒肉,咸辣可口,是下饭的第一好菜。一九七五年,河南发大水,我和妹妹从昆明到北京,被挡在长沙过不去,就去爬岳麓山,妹妹可能劳累加上着急,肚子疼的厉害。就在山边的一个小馆子要了一碗老姜肉片汤,让妹妹喝。那汤大约是用来下饭的,又咸又辣又烫,妹妹喝了,肚子立刻暖融融的,不疼了。湖南咸辣能治病。
四川是麻辣。重庆也是四川,不单列。辣椒、花椒、大葱、生姜,是川菜的四味主调。没了哪一样,菜都没法做。其中花椒又最能代表川菜的特色。麻婆豆腐回锅肉,川北凉粉毛血旺,夫妻肺片豆瓣鱼,重庆火锅麻辣烫。麻辣的让人向往。我在成都生活了四年半,基本泡在麻辣中,感到很幸福。四十年前,在成都上学,那时我们的伙食费是每月九元五角,平均每天三角一分,每顿一角零三厘,几乎顿顿是泡菜下饭,只有星期六能打牙祭,沾点肉星。食堂有一个瘦何师傅,一个胖廖师傅,拿手好菜是泡菜炒肉末,加麻加辣。有时两位师傅高兴,锅里多放两勺油,那油汪汪的泡菜肉末扣在米饭上,真是赏心悦目。见了师傅,恨不得向他们鞠躬致谢。川菜中最能代表麻辣精髓的是陈麻婆。麻婆豆腐名扬天下。豆腐如白玉方,牛肉盖头如琥魄丁,红椒麻椒豆瓣青蒜一汪油。麻婆婆,您怎么想出这么一道菜?把后人搞的神魂颠倒?
贵州是酸辣。其实不止贵州,广西的桂柳地区,湖南的湘西南,也可划入。贵州是一个多民族的省份,人口多的少数民族有布依、苗、侗、水、仡佬。加上彝、瑶、壮,占了人口大半。尽管各民族都有自己的风俗习惯,但在食俗上却惊人的一致,都嗜酸嗜辣。据说布依族与壮族实际是一个民族,在解放初期定民族成分时,两省各定各的,人为化成两个民族。到现在,广西桂北的壮族和贵州的布依族都自称是“布侬”,可见其真。如此,桂北食俗与贵州同,便不奇怪。贵州的酸辣深入到贵州人的骨髓里。三天不吃酸,走路打颠颠。从重庆进贵州,头一站是遵义,遵义有酸辣粉。从广西进贵州,头一站是独山,独山有盐酸。从湖南进贵州,头一站是镇远,镇远有红酸汤。从云南进贵州,头一站是六盘水,六盘水有酸萝卜鱼。都是又酸又辣。还有凯里酸汤鱼,乌江酸菜鱼,更是酸辣美味。别的省,也有很好的酸辣菜肴,但比起贵州全民吃酸辣来,水平都差一大截。把酸辣让给贵州,理所当然。
云南是甜辣。云南是甘蔗大省,糖多,甜辣不奇怪。但很多外省人对甜辣不习惯,觉得不可思议。别处的酱油都是咸的,唯独云南有甜酱油。别处的咸菜是咸的,即使是辣,也是咸辣或酸辣。或者也甜,但甜中带咸,并不辣。只有云南的咸菜大多又甜又辣。凉拌米线,凉拌卷粉,盐放不了多少,糖肯定少放不了。云南与四川接壤,但云南人对麻辣敬而远之。川菜馆子在北方都能开的火爆,但在云南屈居街头巷尾,登不了大雅之堂。云南人吃辣,最大的特点是辣中有甜,所有我认为云南的特点是甜辣。巧的是,东北的朝鲜族兄弟也爱甜辣。朝鲜辣酱就是甜辣口。所以,云南人并不孤立。
江西是鲜辣。江西地处华东,却偏于华中。襟三江而带五湖,控荆蛮而引瓯越,在饮食上也吸纳南北,综合东西,有不少好东西。浙闽崇鲜,赣人随之,湘地喜辣,赣人亦随之。无论是南昌、九江还是吉安,菜肴均以善烹山珍和水产见长。江西人善用笋,善用菇,十分讲究清鲜,这一点,近浙闽而远湘,但与浙闽不同,赣菜菜品色重,重以辣椒入菜,又与湘同。与湖南争“辣不怕”的人里面,就有江西人。尤其萍乡,因为毗邻湖南,在吃辣上更是生猛,有人形容,连水蒸蛋都要放辣椒末。
陕西是油辣。陕西人不太讲究鲜,但十分讲究香。怎么才能香?油大才能香。说起油,川菜也油,棒棒鸡里,一小半是鸡,一大半是油。湘菜也油,老腊肉肥的咬一口油都要滋出来。但陕西人的油辣,油的纯粹,辣的纯粹。最具代表性的是油泼辣子面。细细的辣子面泼入滚油,炸的辣子香气直冒。一半辣子一半油,趁热浇入一根面条盛一碗的扯面中,无汤无水,只有油辣。所以我想,陕西辣的特点定为油辣,大约不错。
东北是生辣。东北人吃辣,最有特色。其他地方的人吃辣,大多是把辣椒当作调料,很少直接当菜吃。即使有肉馅酿尖椒这类菜,也星星点点。直接入菜,得先处理,泡椒、剁椒、干椒。有人说,不对,南方也有虎皮尖椒啊!对不起,那是从东北传过去的。东北人怎么吃辣椒?东北的辣椒,一大半被生吃了,一小半被生炒着吃了。生吃的是蘸酱菜,生炒的是地三鲜和尖椒肉丝。用辣椒炝锅炒菜的,在东北找不着。这就是东北的特点:生辣。
当然还有另类,比如贵州凯里的牛瘪、羊瘪,用牛羊胆汁混入辣椒调味,可称为苦辣;海南人吃辣椒,是把小米椒切碎、新鲜桔子切成片,蒜头切碎,三者拌匀用盐腌制,叫“辣椒桔”,其味清纯,可称为清辣;云南人把豆腐用松毛遮盖,放到阴凉处捂臭,放辣椒末、香菜末蒸食,可称为臭辣。但覆盖范围小,影响面也小,还是说七种辣吧。 除了辣椒,还喜欢麻椒,这两种东西放一块,就齐活了 辣啊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