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诗歌《站在母亲的遗像前》吾感
本人先声明一点,我就是一马甲,但是我没有恶意,在文说文。有两位已经对这首诗提出质疑,我呢就我个人的欣赏水平,评一下这首诗。还请作者原谅,我相信您会有博大的胸怀来容纳我,以及我的评论。同时也希望能带给您进步的契机,我们就互相理解吧。我个人也会从中受益。引用:
站在母亲的遗像前
微风吹起你一缕缕银发
迷人的微笑里隐藏着昔日纯纯的香甜
(这一段我觉得这样比较好:
拜伏在母亲的遗像前
哀尽了记忆的碎片
绚丽的昨天
已然被泪水卷去天边------)
站在母亲的遗像前
无数个寒风凛冽的夜晚
你那干瘪瘦弱的胸膛
为我遮风挡雨驱赶严寒
年复一年伴你一生的是那永恒的平凡
(这一段你觉得这样怎样:
哀思在母亲的遗像前
挥不去从前
您的慈爱与威严
是呵护我的天
母亲
儿子怎能承受您渐渐走远
我将用尽一生的哽咽
依偎您的容颜)
站在母亲的遗像前
搜索讴歌你的诗篇
行行是无尽的思念
还有那
望破苍天渴望幸福安康的呈现
(这一段是之败笔,因为当一个人站在自己母亲的遗像前的时候,可以想到从前,可以想到对母亲的感念。丛诗文的开始,感情发展到这里,作者所拥有的心情,应该是是伤感递进想念。‘搜索诗篇’一句最不应该出现,从这句可以看出,作者是在为诗歌而动情,而没有真情地体现。)
站在母亲的遗像前
锁定赞美你的字里行间
篇篇都是你真情无私的奉献
还有那
岁月艰辛斩不断的重重苦难
(加重败笔的效果)
站在母亲的遗像前
对你的表达文字已精疲力竭
很难很难
用优美动听的歌声吟唱你很平淡
只有那夺眶而出的泪水
依旧涟涟
(重复表达着为歌而歌,连最后一点为歌而情都击得粉碎。)
站在母亲的遗像前
身鞠不起
泪水涟涟
涟涟泪水
滴滴在心间
(呵呵,‘泪水涟涟 涟涟泪水’这种互换式倒装句,用在这里极不合适,因为倒装句有文字戏言的嫌疑,用在凝重的情感诗里,纯属搅乱。有功夫多跟雪朦胧版主学学吧。)
综述:先说‘你’字,诗文写的是母亲,可能幼儿园的阿姨都教过孩子们对长辈要称呼‘您’。
本诗运用排比段落的风格,但是段落所表达的意思不是迥异并进,而是重叠。但凡是文章,都会有‘魂’,诗歌更是如此。本诗歌的衰落正在此处。作者没有抓住‘诗魂’,把诗的魂给写丢了。站在遗像前的是作者,当然要写作者的感情,而诗文的后半部脱离了真实情感。要说诗歌的前半部苍白的话,那么后半部就是跑题,跑了感情的题。所以‘魂’失了,‘神’散了。好像是一盘,没有加调料的菜。全然无味!
我先向作者表示道歉:对不起。我们对待创作文学作品,应以严谨、认真的态度去做,尽量去做到完美。我有疑问,不知作者对此作品修改过几次?我不认为您没有能力。 还请寒作者海涵,不过我觉得铁嘴的意见不错。李白的“静夜思”,不是还有“疑是地上霜”呢吗,您怎么连疑的过程都没有,就微风吹银发了?难怪别人质疑。不通,肠梗阻一样。 楼主评价的不能说是很好,因为每个人对创作的出发点都不相同,人的思路就像密密麻麻的丝网一样。对于这个问题,只能说你和原作者,有不同的思路。原作者也是有他自己的思维方向,有他自己特有的的表述词汇,和一定的拓展空间。
原创天地,需要丰富多样的原创作品,即使是稍稍稚嫩的。我们都从婴儿走向成熟的,我们每时每刻都在学习,在我们自己成熟后,我们会去帮助更多的儿童健康成长。没有一个成年人会瞧不起儿童。对于创作而言,只要你敢于执笔,那么这就是一种成功。
这首诗,虽然平淡,但还是很成功的。首先,立意不错,选材入境,主题鲜明。内容连贯而下,是顺着原作者的思路,而发展的。以思念为轴,以感慨为述,最后以涟涟之泪收尾。这不是很好的感情抒发吗?其实一个文学帖子,只要帖面工整,内容健康,语句通顺,具有一定的文学性,就应该无可厚非。因为这里是论坛,不会像编辑部一样严谨,但是这并不等于我们会容忍垃圾。
说了很多,最后还是要说,评论要有,评论没有错,只有评论才能进步。只要放正心态的去评论或是辩论,我们是支持的。 文学评论,百家争鸣。 引用第3楼雪朦胧于12-05-2007 19:03发表的 :
文学评论,百家争鸣。
其实每个人都各有千秋,象人们对的美的追求与观点一样,正所谓众口难调,有爱甜的,有爱咸的。
或许有的人是要追求屈大夫的那种\"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的境界......
或许是看周星弛的电影<<唐伯虎点秋香>>,所向往他的诗里面写的那种境界....
桃花坞里桃花庵,桃花庵里桃花仙;
桃花仙人种桃树,又摘桃花换酒钱。
酒醒只在花间坐,酒醉还来花下眠;
半醒半醉日复日,花开花落年复年。
但愿老死花酒间,不愿鞠躬车马前;
别人笑我忒疯癫,我笑他人看不穿;
不见五陵豪杰墓,无花无酒锄作田。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