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ID1
注册时间2005-8-20
最后登录1970-1-1
人气值 点
在线时间 小时
|
一个经典的故事,竟能从江南传到塞北,传到位于天津市蓟县黄崖关长城之外的白蛇谷,足见这民间传说“白蛇传”的魅力。
白蛇谷系西湖故事后,白、青二蛇北上在此继续修炼而得名。加上青蛇沟,这两个古老的地名,当地的百姓不知从哪辈子起,一直叫到了现在。于是很早以前,这片山水就打下了神秘的烙印。
经典的传说无需再考证,神仙落脚的地方必定是仙境所在。仅就白蛇谷里的青蛇沟而言,每当雨天来临之前,上空总会腾起云烟,已成为当地百姓观看天象的晴雨表。仲夏时节,沿津围公路北过黄崖关口只2里许,路西的白蛇峡谷幽幽地敞开,便引得游人进入了云深不知处。
顺着谷底平缓中略略抬起的石板路前行,谷中各种山鸟啾啾的叫声充盈于耳,蝉也可着嗓子歌唱自己短暂的“虫生”,不知疲倦的潺潺溪水,还窃窃私语地主动与人伴行。山谷里到处是那“人为”的果蔬庄稼,在湿漉漉的薄雾中缭绕着人烟――是谁在这神仙家的门口,收获着种瓜得瓜的善因之果?
稍许,山谷没了去路,眼前一面断崖横陈前方,占据了十几米宽的整个谷底。断崖高有20多米,似乎告诫人们“凡路”已到尽头。仰望崖顶豁口处,一匹瀑布垂落而下,义无返顾地向外倾泻着浩荡的“天水”。崖下自然成一深潭,水潮澎湃又波纹四溢,幻化着潭边亦真亦幻的人影。
再前行,须绕过悬崖瀑布。从一侧的陡坡攀登,登至崖上,便有另一番天地。更高谷底的山泉依然流淌,它还没有瀑布的脾气――匆匆地赶往下方的崖口,是别无选择地去做生命的喷薄。而此时两边秀峰更是变得险峻高陡,山谷也就更显得窄暗深幽。此段山谷藤萝蔽日,路隘林深,石潮苔滑,与谷外温差有10多度,人称清凉谷。也是,白、青二蛇修炼的地方怎不清凉。清凉中清静幽寂,人能至此一享清凉,说不定是哪辈子修来的缘份哪!
清凉谷收闭了我等凡体汗浸浸的毛孔,凉爽中却抑制不住体内热血的沸腾。因为前面要登几十米高、几乎是垂直上下的通天缝了。这是我所见到的许多一线天类景观中最窄最陡的石缝。一线天不仅只容一人通过,上方还夹一悬空巨石摇摇欲坠,似乎在想试探凡人的胆量。险路必定要付出凡人的体力,那肉长的心脏可不管你意识上的“仙化”。仙境里的东西一定不会吓人,再特殊的景观都应被视为奇美。谁若害怕那谁还是凡人的魂魄,就像人若羽化成仙后飞来飞去,而不会晕高怕摔着一样。
一线天就是在这样的仙俗相伴中充满刺激地拔地而过,登至新的制高点后,便是横向沿着山坡上的缓路向更高的侧岭进发。白蛇谷景区的山路很有特点,总是这样一纵一横地进行。面对隔段而来的层层悬崖,纵时纵得惊险;脚踏葱茏茂密的道道山坡,横时横得舒坦。游客们以身为笔,就是在这样的纵横中,纵情于山水巨画中写意。纵过一线天不远,便有一白蛇洞,传说白蛇就是在此最终修炼成仙。入得洞来,清新凉爽。山洞向上一直延伸,深不可测。凡人不知深浅也罢,肉眼却见洞上崖壁处,真有一溶岩形成的酷似白蛇的浮雕。此景此境亦真亦幻,任你浮想联翩。而在此前的青蛇沟里,还可见一种当地俗称“青蛇柳”的小乔木,据说此木唯此独有,连植物学家也叫不出它的学名。这怪柳枝干绵软,颜色青绿,形形色色真如青蛇,难道这又是自然的巧合?
亦真亦幻白蛇谷,亦仙亦凡总是情。那前面的山神洞我还得过,那云中的山岭我还得登,那天然的怪石岩画我还得欣赏,那成片的野生榛子、猕猴桃我更得吃。我终究还在人间,还是这饮食男女。但又毕竟是在白蛇谷,是在人间仙境。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