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ID1
注册时间2005-8-20
最后登录1970-1-1
人气值 点
在线时间 小时
|
皇帝一梦选秀女
传说,清朝乾隆年间,有个康娘娘是宝坻县新开口康庄子人。提起康娘娘,还得从皇帝做梦说起。
皇帝做了一个梦,梦见一个骑龙抱凤的美女从京东方向飞来,长得甭提多俊了。一下子把皇上迷住了,正要想美事,忽然醒了,原来是场梦。皇帝心里好别扭。后来有人圆梦,说是要得贵人。皇帝差人朝京东方向选来。
皇家选秀人马,走了十几天,也没选中这骑龙抱凤的秀女。这一天来到宝坻县新开口,地方官跪在地上接旨,四外挤满看热闹的。这时,有个乡庄的秃丫头,十多岁,一脑瓜子秃疮,脓袋鼻涕多长,挺不像样。秃丫头好事,也往人群里挤,人们没把她放在眼里,把她扒拉一边了。秃丫头挤不进去,就爬墙头,骑在土墙上看。说也凑巧,人声嘈杂,把鸡鸭吓得炸了窝,一只公鸡飞到秃丫头身上,秃丫头一把搂在怀里。这个时侯,正被巡查的皇家官看见,这官员一想:上哪儿去找龙和凤呀,这土墙便为龙,那花公鸡便为凤,骑龙抱凤的贵人找到了。
家事
提起康娘娘的家事,上点年纪的人都知道她爹姓刘,叫刘琪,外号刘三瓢儿。原本不是康家庄人,老家是下边儿的(宝坻大洼地区)。刘三瓢儿小时死了父亲,跟老母过日子,长大该挑家过日子了,还是要吃没吃、要喝没喝的。有这么一天,刘三瓢到树林子里,找了个歪脖树上吊,来了个白胡子老头说:“挺大小伙子,咋寻短见呀。”刘三瓢儿低着头,不言声。老头说:“逃荒去吧。”三瓢儿说:“逃荒!逃荒!逃到哪算一站呢?”老头说:“往西北走,把脚走到八斤半,必有大福大贵。”按老者的指点,刘三瓢儿带着母亲顺着河埝往西北走。一天,上来恶天头,下起瓢泼大雨。刘三瓢儿母子实在走不动了,看堤下有个村子,跑到村边场房里避雨。麦秋口的天头,一阵暴雨过后,天头晴了,母子二人出了场房,继续赶路。走不多远,刘三瓢儿的一只鞋被泥粘掉了,提起这只,那只也被粘住。三瓢儿把一双鞋提起,豁,好沉好沉的。刘三瓢儿对母亲说:“妈呀,咱别走啦!看我的鞋足有八斤重了。母子两人,欢喜坏了,这就是咱的家了。进庄一打听,知道这就是新开口,避雨的地方,正是老康家的场房。刘家母子央求康家主人,留下给康家看场房。
刘三瓢儿很勤快,又会办事,时间一长,康家很稀罕三瓢儿,有啥事也愿意交给他办。刘三瓢儿也忠心,啥事都张罗,不到一年,就当上了管家。
这一年,老康家要选坟地,风水先生在庄东认准一块凤地,他向东家夸下海口:在正穴上,把鸡蛋埋下,一宿可以孵出小鸡来。东家吩咐刘三瓢儿照着做了。第二天,没等天亮,刘三瓢儿摸着黑,偷偷地刨开土一看,好,真的孵出一只小鸡来。他把小鸡装在口袋里,又把预先准备的熟鸡蛋埋在原来的地方。等天亮了,刘三瓢儿跟着东家来到地里,主人一看,这坟地不灵,只好另选一块。
后来,刘三瓢儿的母亲死了,求主人给他那块地,把老母埋在那块地里。
时间不长,刘三瓢儿娶了媳妇,媳妇生产了,是个闺女,落草时,顶天矗地香三天三宿,起个小名叫香头。
香头被选了,奴婢刘家的女儿哪能进宫,只好随主人,姓康了。
金碗贵人
康娘娘进宫时还和在家一样,是个秃香头。可五官长得很搭称,带上花枝招展的帽子,显得格外俊俏。再加上皇上总想梦中的美女,选来后,就把香头放在身旁为贴身使女。
闲余时候,皇帝把洗脸水、茶根儿弹在香头的脸上、头上,以取乐逗耍。香头把这事跟别的宫女说了。有的岁数大些的宫女说:“哎呀,那是皇上喜欢你,再遇到那事,你就跪下磕头谢主龙恩。”香头记在心里。一天晚上香头给皇上打来洗脚水,皇上又用手蘸水弹逗。香头趴在地上就磕头,这一头也搭着磕得猛了些,连帽子都掉了,带下秃疮壳,原来是一个明亮的金碗。皇上一看,呀!眼前的香头粉面黑发,真像梦中的美女,十分诱人。当晚,皇上就把香头收为贵人。
划圈放鸭
康娘娘几岁的时候给康家放鹅、放鸭。放鸭时,懒得看着,画个圈,把鸭子圈在圈里,鸭子就在里边呆住。鸭子饿了,她说一声:“给鸭子来点啥吃的。”一会儿,就飞来乱七八糟的东西。
有时候,香头自己饿了,看见卖烧饼果子的,她说:“给我点吃,你一会儿就卖了,要不,你一天甭想开张。”人家给果子吃,可不是,一会儿满筐的烧饼果子卖个净光。
牤牛保驾
香丫头小时候别看秃,就是命大。一天大清早,香头光着屁股蹲在房后院拉屎。这时,一二百头牛冲出栅门,跟潮白河开口子一样,哞儿哞儿响,把秃香头跋踩底下啦。大人着了慌,觉得这回孩子没命了,等牛群过去,就看一头牤牛四蹄点地,护着香头。人们说香头命大,牤牛给她保了驾。后来真的入宫当了娘娘。
芦苇与酸菜柳
康娘娘入宫后,惦记着宝坻县家乡的父老。三年头上回家探亲,到家一看,还是和小时候一样,一眼看不到边的盐碱沙洼,满地长着野草、芦苇、酸菜柳,看着特别荒凉。康娘娘心里很不是滋味,她弯腰用手指狠狠地掐芦苇,不小心手指被芦苇叶子划破,血滴在酸菜柳的叶子上。打那时起,芦苇叶子上便流下了康娘娘掐的指甲痕迹,酸菜柳在叶子上留下血一样的红点。
康娘娘放银
康娘娘在宫里听说宝坻县连年闹水,父老姐妹生活很苦,就跟皇上说情,给老家的人们放点赈银.皇上答应了,从皇库中拨一部分银子。
康娘娘闻听,很高兴,差人买来一批毛草纸,皇上不解,盘问娘娘,康娘娘说:“如今关卡甚多,朝上朝下,省庭府衙,县内乡里……你赏赐的那些白银到老百姓手里恐怕剩下不了几个子了。我买纸要把银子包上千万层,以备剥刮。
据说,那次放的银子,全部到了老百姓的手里。
宝坻的由来
这天皇帝退朝后,来到后宫同康娘娘一起饮酒聊天,问娘娘:“老家何地?”康娘娘留了个心眼儿,觉得皇帝是金口玉言,借皇帝的嘴把家乡封为宝地,于是就答道:“乃是宝地。”皇帝又问:“即是宝地年景应该不错呀!”娘娘又留了个心眼儿,趁机多给家乡争点俸禄,便说:“唔,九河下稍十年九涝。”果然皇帝十分同情,说:“应该多放些赈给老家!”说完立刻诏爱卿刘墉进宫。
刘墉来到后宫见多皇上和娘娘,皇帝吩咐道:“宝地是娘娘老家,九河下稍十年九涝,年景不好,还多赈济些才是!”刘罗锅子领旨回来,心想,只有我山东才是宝地,你娘娘咋也跑这争宝地来了?可皇上有旨怎好与娘娘抗争。刘罗锅子眉头一皱。有了!便把娘娘的宝地的地字写成坻。氐者乃女流也。意思是你那儿的地不就出了个女流做了娘娘吗?娘娘的家乡即是宝坻那我山东才是宝地。
后来尽管几次向皇帝面陈娘娘老家的情况。无奈刘罗锅子的山东口音“地”与“坻”分不清。皇帝始终也没听出破绽来,就这样,宝坻这个名字便延续到今天。
巧定姻缘
康娘娘做太后的时候,办了这么一件好事:
朝中有个严大人,他有个儿子,十七八岁,聪明好奇,总想到宫里溜达溜达,看看里边究竟是啥样。好,这皇宫里可不是随便进去的。当官的都不能随便进去,就是让你进去,也不能抬头满世地看,一看就有掉头之罪。
一天,下大雪,皇宫找了好多扫雪的,这小伙子花了点钱,买通皇差,弄了一身扫雪人的衣服,带上腰牌,拿着扫雪工具,与大队一起混进皇宫。他进宫后,不干活,这瞅瞅,那看看,越看越爱看。旧社会皇宫与凡间不同,要得真富贵,还得皇王家嘛。这小子看着看着口渴了,跑到一个屋里喝水去了。进屋一看,见一杯茶泡得正浓,他端起喝了,连喝几杯,有些发困,也不客气,躺在床下就睡,一觉睡到大黑。扫雪的都出了宫,宫门已闭,他正着急,一个宫女进了屋,把他吓了一跳,宫女说:“你是谁,为啥私自进宫,还跑进我房中躺着,这还了得,我说一句话,你就得碎尸万段,还不从实说来。”这小伙子吓坏了,把如何想进宫看看,如何装扮扫雪人,如何口渴,如何困睡,一五一十地说了。宫女细一看,虽说是扫雪夫,但面貌非凡,心想:今天,他是九死一生,我要说出,他是一条命,我要不说,我俩一块死。常言说男大当婚,女大当嫁。我在宫里呆了多年,如今又是这个岁数,不如了却一桩心事,死也痛快。宫女把小伙子留在自己的房中,过了夜。等天亮,把小伙子藏在衣箱里,一来二去就是两三个月,宫女怀孕了。
宫女是给康太后梳头的。这个事,老太太深有体会。女人怀孕出气跟平常人不一样。康娘娘一听,知道宫女有毛病,问:“主子到你房中去过吗?”宫女说:“没有。”追问紧了,宫女咕噔跪下,把事情的经过一五一十地都说了:“老太后,你把我碎尸万段,千万把他留下,他是有用的人,你把他收用了吧!”康太后说:“傻孩子,快起来。这有失国雅,不是随随便便的。别说是你们俩,就是你们全家都要抄斩啊!咳,我杀你们俩算啥?你把他叫来,我看看。”领来一看,又白又胖的小伙子,就稀罕上了,把小伙子认作干儿子。
康太后一担,保住两条命,见到皇上,说:“我给你认个干兄弟。”
皇上明知道、干兄弟是私通宫女应为死罪,皆因康太后收为义子,只好不降罪了。皇上诏见御弟,一看,小伙子真精神。一谈吐,对答如流,皇上很爱才,安排家宴,款待干御弟,次日早朝,封个翰林院大学士。
康太后主持婚礼,把宫女聘给严学士,过三天,严学士带着夫人回家看父母。
严学士的父亲,丢了儿子,想得卧床不起,死去活来,听见门口放炮,机灵一下起来,家人来报:“少爷回来了。”“哪来的少爷?”家人说:“少爷做了翰林院大学士,回家看你,少夫人也跟来了。”严大人如梦一场。
严学士父子见面,让夫人给父亲叩头,严大人病也好了。
康太后做了这么一件好事,从此,皇上下了一道令:宫女到二十二岁就放宫,没有被选中妃子的,就放人家回家。这是康太后留下的。
康娘娘的心愿
康娘娘有个心愿,总惦着让宝坻县老家过上好日子。后来觉得自己岁数越来越大,就紧催皇上多给宝坻县办点好事。皇上本来有了新欢就不太喜欢康娘娘了,看她又没完没了地叨磨,心里可就腻烦了,一生气赐康娘娘死于御河桥下。
康娘娘死后,始终也没忘了生前的心愿,到每年夏秋季节都要来宝坻县看看,可她家来总是走水路,经过三河县的箭杆河,转宝坻县的鲍邱河回老家康庄子。这样一来,家乡一点益得不着,反而她回来一趟发一回大水。老百姓更没法活了,就想主意不再让康娘娘回来探家。这时有人出主意,娘娘是个体面人,咱们在她家来的半路上做个丑象,娘娘看了害羞就不会来啦。人们一听有理,就请石匠在三河县城南箭杆河的石桥上刻了一个淘气的小和尚,让这小和尚摸着下身。嘿,这招真灵验,康娘娘再也没家来,宝坻县的水也少多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