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积分
- 1
UID9065
注册时间2006-4-3
最后登录1970-1-1
人气值 点
在线时间 小时
|
黄金分割的哲学
黄金分割率, 0.618033988..., 是一个神奇的无理数. 它不但在数学中扮演着魔幻般的角色, 在建筑, 美学, 艺术, 音乐, 在几乎人类生活的一切领域里, 都可以找到这个精灵的存在.
三千六百年前, 巴比伦人和古埃及人把黄金分割用在大金字塔的建造上. 两千三百年前, 古希腊数学家欧几理德第一次用几何的方法给出黄金分割率的计算. 米开朗基罗, 达.芬奇把黄金分割溶于他们的绘画雕塑. 贝多芬, 莫扎特, 巴赫在他们的音乐里流淌着黄金分割的完美和谐. 人体最适应的温度乃是用黄金分割率切割自身的温度, 仁慈的造物主亦用黄金分割打造漂亮女孩们亭亭玉立的身材...
中国的古人虽不知这个神奇的数字, 却给我们留下不少至理明言: 善画者留白, 善乐者希声, 善言者忘语, 善书者缺笔, 大贤者若痴, 大智者若愚. 这些古代哲理, 都隐喻着黄金分割的精髓. 明朝李焕说:\"和盘托出, 不若使人想象无穷耳.\" 国画, 书法讲究\"意到笔不到\", 笔到则太露, 意到则回味无穷. 和盘托出是一展无遗, 而留白或枯笔, 亦即只托出一大半儿(0.618)就给人留以想象和发挥的余地. 国画大师齐白石说:\"作画妙在似与不似之间, 太似则媚俗, 太不似则欺世.\" 画的太似则成为\"死画\", 缺乏精气神, 太不似则是\"瞎画\", 纯粹糊弄人. 那么妙处就在于把握\"似与不似之间\"的分寸, 黄金分割率或许是大师蕴于心间的尺度, 寥寥数笔, 便见神韵. 白居易的千古绝唱\"琵琶行\", 从\"弦弦掩抑声声思, 似诉平生不得志,\" 到大弦嘈嘈, 小弦切切, \"大珠小珠落玉盘\", 突然间,
冰泉冷涩弦凝绝,
凝绝不通声暂歇.
别有忧愁暗恨生,
此时无声胜有声.
这种沉寂, 给聆者带来的惆怅比激烈的合弦更强. 乐曲里的幽怨悲苍, 非静穆无以烘托. 此诗不仅道出了\"善乐者希声\"的真谛, 细细品来, 你还会发现从有声到无声, 又从无声到有声, 恰恰转折在黄金分割的那段期间. 如果说这种分析有些牵强附会, 那么我们看看中国最古老的古琴, 处处透着黄金分割的神奇. 至于古琴发明何时已无考, 传说中有伏羲, 神农, 或是舜帝. 琴背两池, 左龙右凤. 控制琴弦发音的枢纽有三: 轸, 凫掌, 凤嗉. 琴有五弦, 音有八度. 琴节为徽, \"以琴长全体三分损一, 又三分益一, 而转相增减\", 全弦共有十三徽. 把这些排列到一起, 二池, 三纽, 五弦, 八音, 十三徽. 多么奇妙的排列, 恰是费波那奇数, 而两个相邻费波那奇数比率则越来越接近黄金分割率. 是有意还是巧合? 看来, 中国古人对黄金分割的领悟与运用, 与西方确有异曲同工之妙.
可是, 黄金分割率与人生哲学又有什么关系呢?
纵观悠悠历史, 人们有意无意宣扬信奉的人生哲学可简约为两类: 零一哲学和半半哲学.
何为零一哲学? 这是我给取的名字. 在二进制里, 只有两个值: 零和一. 在人世上, 与其相对应的有: 美与丑, 善与恶, 真与假... 非此即彼, 互为对立. 然而, 作为一种哲学, 它们却是统一的.
信奉零一哲学的人必是赌徒, 敢于玩命. 对他们来说, 追求才是人生的目的, 与人奋斗就是幸福. 他们可能是市井刁民, 亦可能是世家子弟. 他们走向零一之路的起因错综纷繁: 或天生的野心, 或偶发的机遇, 或对权势的贪婪, 或被逼迫的无奈... 他们追寻的的终极也许各种各样: 有的想君临天下, 有的想富甲一方, 有的想金榜题名, 有的想青史留芳...
于是乎, 他们引发了人世间的战斗纷争, 制造了人世间的灾祸苦难, 演出了人世间的悲歌喜剧, 谱写了人世间的历史苍桑...
\"大风起兮云飞扬, 威加海内兮归故乡,安得猛士兮守四方\", 是对一的欢呼, \"数风流人物, 还看今朝\", 是对一的歌唱. 然而, 在这条道路上, 更多的却是零的悲哀与失望. \"风萧萧兮易水寒, 壮士一去兮不复还\", 是仁人志士对零的咏叹, \"砍掉脑袋碗大的疤, 二十年后老子又是一条好汉\", 是江湖草莽对零的呐喊. \"勘破红尘, 四大皆空\", 是万念皆灰时对零的认同. 而\"时运不济, 天负我也\", 则是英雄没路时对零的哀怨.
史记里有\"蜚鸟尽, 良弓藏, 狡兔死, 走狗烹\"之名句. 虽说的是过河拆桥, 杀戮功臣的史实, 要后人提防\"只可共患难, 不可共富贵\"的主子. 其潜在的含义岂不是眼看着快到了 \"一\"又突然复归于\"零\"的悲惨结局.
零一之路是一条不归路. 拥挤挣扎在这条道路上的人, 拼的太苦太苦, 活的太累太累, 失败的太多太多, 成功的太少太少... 况且, 即便成功了又如何? 李白说:\"古来圣贤皆寂寞\", 苏轼说:\"高处不胜寒\", 金庸说:\"孤独求败\", 老百姓说:\"出头椽子先烂\". 曹雪芹的一首\"好了歌\", 告诫世人\"好便是了\", 岂不正是对零一哲学的生动诠解.
与零一哲学相对立的是半半哲学. 这个名词却不是我发明的. 它来自于一篇刊登在89年 \"中国青年报\"的短文. \"半\"者, 0.5也. \"辞源\"译为: 整体中分, 各为半. 实际上, 半半哲学的始作俑者乃是老子, 其精髓在于\"中庸之道\". 老子的\"道德经\"也太拗口. 这里且用清代李密庵所作的\"半半歌\", 以示半半之妙:
看破浮生过半,
半字受用无边...
饮酒半酣正好,
花开半吐偏妍.
半帆张扇免颠,
马放半鞭稳便...
无独有偶, 德国哲学家尼采亦曾作诗\"处世之道\":
别在平野上停留,
也别去爬得太高.
打从半高处观看,
世界显得最美好.
看来, 这几位先哲们都推崇\"行道中庸, 师法自然\". 半半哲学的宗旨是教人适可而止, 豁达平和, 无为不争, 知足不辱, 在特殊情况下甚至可以逆来顺受, 以德报怨.
郑板桥的\"难得糊涂\", 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的半半哲学. 李白的\"人生有酒须尽欢, 莫使金樽空对月\", 是怀才不遇而放浪行骸的半半哲学. 陶渊明的\"归去来兮\", 是顿悟不谏而归隐山林的半半哲学. 老百姓的\"知足者常乐\", 则是萝卜青菜般纯实朴素的半半哲学.
生活本身就是人生的目的. 衣食无忧地活着就是幸福. 无论是有心还是无意, 生活在这种哲学里, 境界高的主张\"无名无利, 无荣无辱, 无烦无恼, 一瞬光阴何足道, 但思行乐常不早\", 而芸芸众生则知命认命, 得过且过, 作一天和尚撞一天钟. 生活在这个阶层里的人们, 有人觉得潇洒, 有人觉得平常, 有人觉得无聊, 有人觉得窝囊...
然而, 从黄金分割率的美感中, 我领略出另一种韵味无穷的人生哲学. 称其为0.618哲学, 或者更响亮一些, 黄金哲学. 它相仿于半半哲学: 平和, 稳健, 乐天知命. 可是, 它又多了一点儿向上, 一点儿进取, 超越了一点儿平庸.
人生之旅, 说短亦短, 说长亦长. 在这个旅程上, 你要有事业, 有生活, 有朋友... 每每用黄金分割率来度量, 你会有一种说不清道不尽的身心怡旷...
在事业上, 要善用0.618. 走的太高了, \"木秀于林, 风必摧之\", 走的太快了, \"欲速则不达\". 黄金分割给了你最理想的切入点. 既不咄咄逼人, 又不自愧形惭. 予己以发展的余地, 予人以超越的方便. 你勤勉, 但不太累, 你出众, 但不离群, 你有目的, 却不奢望, 你有成就, 却不颠狂. 即便狂风暴雨来了, 有高的为你挡灾, 有矮的为你撑腰...
在生活里, 要善用0.618. 你要有立足于中产阶级的经济基础, 但千万莫贪不义之财. 对儿女要给予良好的引导和教育, 但不逼迫他们适应你的兴趣. 夫妻间要恩爱和睦, 但彼此要给对方留一点暇想的空间. 你要正心, 正心而修身齐家, 但你亦要怡情, 怡情则浪漫潇洒. 食不厌精, 但当思一米一粟来之不易. 穿着宜雅, 但须记半丝半缕物力艰难. 饭只吃到六分饱, 方能保持身体健康, 酒要喝到六成醉, 才能体会杜康三味...
在交友时, 要善用0.618. \"逢人只说三分话\"的古训会使你虚伪, 而开放六分则给你带来许多真诚的笑容. 待人以真, 然过密则疏, 交游宜广, 须远离是非. 故友有求, 当援手相助, 但切莫大包大揽. 萍水相逢, 可推心置腹, 但牢记\"防人之心不可无\". 请朋友作客, 你要慷慨大方, 却谨防给朋友造成回报的压力. 到朋友家作客, 你要谈笑风生, 但切忌喧宾夺主...
黄金哲学, 浑然天成, 有\"下里巴人\"之野趣, 亦有\"阳春白雪\"之雅意, 既超凡脱俗, 又毫无玄机. 用眼下的术语: 可操作性强.
林语堂在\"生活的艺术\"一文中, 隐喻地阐述了黄金哲学的理想境界:\"观测了中国的文学和哲学之后, 我得到了一个结论: 中国文化的最高理想人物, 是一个对人生有一种鉴于明慧悟性上的达观者. 这种达观产生宽宏的怀抱. 能使人带着温和的心情度过一生. 丢开功名利禄, 乐天知命地生活. 这种达观也产生了自由意识, 放荡不羁的爱好, 傲骨和谟然的态度. 一个人有了这种自由的意识和淡泊的态度, 才能深切热烈地享受快乐的人生.\"
请走入黄金哲学吧! 请实践黄金哲学吧!
信奉黄金哲学的人多一些, 这个世界便少了一点争斗, 少了一点尔虞我诈, 少了一点溜须拍马, 信奉黄金哲学的人多一些, 这个世界就会多了一些和平, 多了一些真诚, 多了一些欢声笑语, 多了一些天伦之乐, 多了一些蓝天里的风筝, 多了一些白云下的野餐...
这个世界也许会变的更加美好.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