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我要加入

手机号码,快捷登录

手机号码,快捷登录

查看: 1214|回复: 2

静坐与心理健康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1-9-8 09:40:2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我们每天面对着繁杂的事物,致使我们的身心时常处于相互的矛盾和冲突之中,静坐的功能,可以协调、统一我们的思路。
  脑电图的波形清晰地显示了静坐前后的差别。没有经过静坐锻炼的人,其波形波动较大,一般呈V字形。若经过一番训练,则变得比较平直,近似于一条直线。在美国的密宗道场,曾对静坐的人做脑电图测试,发现当人的思绪散乱时,脑波也呈不规则的展现,波形起伏很大。稍有定功的人,波形起伏的间距就明显地缩小。真正到入定的时候,脑波图形则成平稳的直线。因此,当一个人静坐到某种程度时,身心即进入非常平衡统一的、净化升华的状态。经过这种锻炼后,既提高了对环境的适应力,能从容地应付各种复杂的情况而不忙乱。同时,增加了对事物的洞察力,遇事能冷静地分析、理性的思考。对情绪的自制力也大大的提高,不再轻易地发脾气。更坚韧了不畏艰难的生命力,经得起风霜的摧折。当这些能力不断地在我们身心中增长时,就能加速我们去成就一切善法。这是练习静坐才能得到的、最现实的功能。我们通过静坐,练就强劲的适应力、洞察力和自制力,就会成为生活中的强人,事业成功的创造者。
  基于上述原因,禅修之风已在世界风行。不过西方人在吸收东方精神文明精华、运用禅上,也表现出西方文化的优秀传统:将禅简化、科学化、世俗化,运用于实际生活之中,为现实人生服务;或以禅为一种心身、心理疗法,用以治疗各种身病、常见病和疑难病;或依禅创编出潜能开发法,锻炼诱发特异功能;或将禅的锻炼运用于企业管理、教育、体育、文学艺术等方面;收效颇佳。
  在欧美各国,先后从斯里兰卡、日本、中国引进佛教,佛教团体、僧尼、寺院、禅定中心陆续出现和稳步发展。佛教的禅定不但在佛教信徒中被实践,而且被更多的西方人看作自我调控身心,进行心理锻炼、心理治疗的技术,习禅者在不断增加,禅定中心开设有多处。
  在日本,把到寺院去禅修作为职员再培训的新途径。所谓“寺院禅修”,即让年轻的职员进入寺院,由长老带领,进行艰苦的训练。他们每天清晨三点半起身,接着就是长时间的打坐,不准乱动,不准相互观看和交头接耳,一日三餐全为素食,还要打扫寺院、挑水劈柴。这种苦行僧式的修炼目的,就在于使这些新职员树立起百折不挠、永往直前的毅力和信心,为其事业上的成功,打下坚实的思想基础。80年代,著名的横滨总持寺曾集资五十多亿日元,在寺内建了一批宿舍,专供前来受训的职员们居住。在1990年,就为100多家企业培训了6000余人,据说培训效果很好。目前,不仅有不少新职员继续进寺院修炼,而且还有一些高级职员,也要求进寺院接受这种训练。
  在我国的台湾台北市郊的北投农禅寺内,40人同处一室盘腿而坐,屏气凝神,神情庄严。他们每天要盘腿静坐十炷香,每炷香约40分钟。除此之外,快走、慢跑也是每天的必修课程,这是台湾社会逐渐流行的禅修。参加打坐的都是政要、老板和教授等,他们在此却都放下身份,依照打板、撞钟及木鱼、引磬发出的声音行事。前"国防部长"陈履安有两年来在此虔修"立法委员"曾在院会上就此事是否影响台湾"安全"而发生争辩,认为一心向佛者的谦恭心怀,与军方领导大开大阖会有冲突。陈履安却回答说:"参禅是培养定力使工作更能冷静、无私地处理,被外界误认为会对政务怠懈,使我感到遗憾"。北投农禅寺门前人潮不息,其他各地禅修中心有如雨后春笋。假期到寺院礼佛、涤心的"短期出家",蔚成风气。
  佛教禅影响西方社会后,引起了一批心理学家、哲学家、文学家、艺术家,乃至物理学家、医学家等自然科学家的关注。佛教禅被从科学的角度予以阐述,吸收融汇到科学体系中,促进了现代西方心理学、哲学、心灵学等学科的发展。根据禅、瑜伽的原理和方法,多种身心锻炼法、身心疗法被创编推广,运用于生活。他们根据以上原理编制的多种开发潜能的技术,不仅广泛运用于社会生活,还获得了由科学观测验证的、今人满意的良好效果。
  我国气功界利用"佛教气功"所取得的特异功能,在开发智力、增强大脑功能等方面均有优异的成果,已为读者来信所熟知,这里就不再介绍了。
发表于 2011-9-8 11:39:38 | 显示全部楼层
多多静坐,呵呵
回复 鲜花 鸡蛋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10-8 22:58:57 | 显示全部楼层
这么好,我得试试
回复 鲜花 鸡蛋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我要加入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爱宝坻社区

GMT+8, 2025-2-5 22:11

Powered by Discuz! X3.5 Licensed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