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我要加入

手机号码,快捷登录

手机号码,快捷登录

查看: 2485|回复: 0

一个时间的河边的垂钓者或鱼——读三木子的诗(王恩洲)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6-5-16 08:28:3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久违了,我青年时代的梦。
久违了,那份生于小城镇、确实脱不掉泥土味、但又不能不称为“文化人”的卑微与自豪、欣喜与激动。
人都说山不转水转。这句话随着年龄的增长越来越让人感到它的深刻,深刻在它用浅显的语言讲出了人生的真谛——其实,山也在转,只不过是相对的。
这不,我与宝林又见面了。
我也与宝林的诗又见面了。我们阔别多年却又突然而见。自以为能够代表宝坻这方热土文化底蕴、且是新叶吐翠后的秦柳又见面了。
1979年初,我在县文化馆负责一本不定期的刊物《新叶》的诗歌编辑工作。一天,收到了一篇《小鸟和高粱的爱情》的来稿。尽管作品还显幼稚,但,不难看出作者有着自己对诗歌艺术的独特感觉,有一定的写作基础。我将作者找到编辑部,与他一起进行了修改。不久,这首小诗发在《新叶》第二期上(后发表在《喜剧世界》)。这作者就是宝林,他的笔名叫三木子。当时他在县气象站工作,很喜欢写作和读书。
1982年我在县广播电视大学工作站做兼职教师,主讲汉语言文学的几门课,三木子是广播电视大学的学生,可以说我是他的老师。后来我到区(县)人大常委会工作,此时他已经在人大常委会机关工作多年,我们又有了工作上的交往,但他始终叫我老师。20多年过去了,物是人非,可他对文学的热爱却痴心未改。特别是近年,连续读到他的小说《眼睛》(发表在《天津文学》)、《云儿》、《有病》、《我打我的脚的》、《开会》(发表在《天津日报》文艺周刊)等小说诗歌散文作品。近日,又得到了他自己编的诗集《三木子诗选》。读着他的一篇篇诗作,让我触摸到的是他对文学事业的满腔热爱。



三木子的诗内容是厚重的,丰富多彩的。他的诗充满了对祖国和人民的热爱。他嘱咐自己的女儿“孩子/请你不要忘记祖国吧/她是你诞生的摇篮”(《给女儿》);在《我站在地球上》中,热烈抒发了对祖国母亲的赞颂,祝福祖国统一、富强,更加美好;“我是车/拉上祖国飞速前进”(《我的呐喊》)表达了一代青年甘为祖国建设贡献力量的愿望。他的诗表现了对故乡的深情。“石板桥/羊肠路/绿绿的苇子/摇摇的树/圆圆的尖尖的是粮仓/两头粗中间细的是葫芦/墙头上/挂着几个/扁圆的/南瓜/院子里/跑着几只/鸡雏(《农家》)就是他笔下童年的故乡;“微笑/爬上楼顶/眺望家乡”、“车轮如同在心头碾过/夜色下无月正好掩盖掉乡情”(《旅行笔记》)是他对故乡深深的渴望。他的诗有着对人生意义的不懈的思索,“别人的外套/不会也不可能适合你的/灵魂”,“有人贩卖自己的灵魂/有人出售自己的肉体”(《外套》);“把三十多个岁月从头到尾洗得/干干净净/然后放到乡亲们的目光下晾晒”(《故乡三章》);“在这个充满月光的夜里/我怕你一个人的世界漆黑一片”(《月色温柔》);“他知道/有多少麦粒/就有多少罪恶和罪恶的自己/这一切/都出于乡下的那块生长自己的麦地/和麦地里的自己”(《麦子》)。他的诗里有对生活的思索、对社会的窥探、对卑微灵魂的拷问和鞭挞:“我们是鱼/垂钓者是/谁”(《垂钓》);“我失落的足迹/永远让我的心土/有被踏的疼痛/我失落的声音/永远让我的嘴巴/紧紧关闭如门/我失落的身影/也要使我仅剩的肉体/没有灵魂”(《致运家庄》);” 是谁寂寞时/用棍棒将我捶打/让我哭泣”(《鼓皮》);“我说你醒着的时候披了一张人皮/你说我醒着的时候戴了一副面具/我说我的面具是为你戴的/你说你的人皮是为我披的/我说人们醉酒的时间很短/你说人们许多时候不是人”(《醉语》)等等。从中可以看出,他的诗歌充满哲理、激情、信念,更充满了对人生的热爱。他对主观情绪的宣泄是毫不吝惜的。但他又不仅仅为了宣泄而宣泄,同时,他勇于袒露、鞭挞自己的灵魂,进而在新的层次努力实现自我的完善。
当然,如果要讲作品的不足的话,应该说作者的作品多以个人情感的宣泄为主,视角显得单调,格调低沉了些。这是作者今后应该十分注意的。

                三
  
宝林的诗,就其艺术取向来说是另类的。他并不顾忌抒发个人内心感悟或主观臆想。他屏弃了诗歌的外在语言韵律,努力以看似平实的语言,写出内在的境界、韵律以及深刻的思想内涵。如他的《渴望成功或在风中的森林里》这样写道:
四面掌声/我看到无数绿色的手掌相互拍打/无数只嘴巴呼唤我的名字/我的名字是鸟/在林间惊叫着乱蹿/无数的鲜花/我的前后左右/都是碧绿的鲜花/高大如树/我的脚/长满根须/没有风吹动我和我已经长满的/叶子
诗中没有高深莫测的文字,通篇一个意象下来,将作者对成功的期盼和无奈表达得淋漓尽致。再如《八月的蟋蟀》里,作者写道:
一只通体透明的蟋蟀/在我的耳廓里/鸣叫/我的梦全部充满八月的月光/我的那两只银白色的触觉/渐渐长大/如树刺破夜空与黑暗/我知道/八月是我最后歌唱的/日子
作者把那只蟋蟀和他梦中的八月写得脆鸣在耳,透明可及。再如,作者在一首叫《心悸》的诗中写道:
你对面的那棵树长着无数的嘴巴/于是你知道你永远说服不了世人/当你见到秋风里抖动不止的双唇/你闭口无言/等待那已张大的嘴巴/像秋天的叶子落到地上
作者将那长满嘴巴的树写得形象逼真,入木三分,这实在是对当今社会上一些能言善辨、搬弄是非者的绝妙讽刺。当然诗人并不仅仅满足于此,他还把笔触更深地侵入到人的内心世界,通过作品渗透出自己鲜明的爱憎。这正是诗人真正想达到并苦苦追寻的境界。他的诗歌跳跃而不失章法,集形象性、实验性和穿透性于一体,实现了内容与形式的较好的结合。
  由此可以看出作者有着比较独到的人生观和文学观。他的组诗《垂钓》前写有短序,对此作了形象而准确地表述:
每逢闲暇,携小篓,扛长竿,至小河边。上饵打卧下钓,其悠悠然,似神仙也。有大鱼小虾上钩,于竿头挣扎,欣欣之而忘乎所以也。晚荷竿携鱼虾归,上厨入灶下肚,佐白酒半碗,鲜美异常,此乃真神仙也。然人之可悲正在于此钓之时,岂不正受钓于他人,享用他人之悲时,己不正悲?于是乎,晚尝梦,吾如鱼虾,人间如水,无形之钓者常常有之也。真不知何时,吾等至于灶间厨上盘中,成人家酒菜尔。人生岂不悲哉,吾等岂不悲哉,吾等知此岂不悲哉。悲悲哉,是为序也。
小文虽短,含义却深。
岁月如河。“逝者如斯夫”!作者自喻垂钓者或被垂钓的鱼,所谓“钓之时,岂不正受钓于他人,享用他人之悲时,己不正悲”、“吾如鱼虾,人间如水”,一下将人置于广阔的时间和空间的背景之下,把所有人间的伪善一起无情地扒得精光,使其暴露在了光天化日之下。
人生在等待什么?失去什么?得到的是什么?
面对自己,应该说作者是有理由欣慰的。毕竟他有自己的文字在。
祝福你,宝林。
祝福你,抚育众多宝林健康成长的永久的秦柳。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我要加入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爱宝坻社区

GMT+8, 2025-2-11 21:30

Powered by Discuz! X3.5 Licensed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