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积分
- 5270
UID12436
注册时间2005-9-8
最后登录1970-1-1
人气值 点
在线时间 小时
|
哈利•波特,这个万家皆晓的名字,出自英国作家J.K.罗琳的《哈利•波特》。由于他的出身,由于他的神奇,由于他的“大难不死”,赢得了几十个国家,上百万个家庭的青睐。在我们的校园里,也正掀起一股《哈利•波特》的热潮。
那么,看《哈利•波特》究竟是好还是坏呢?我们看这部作品,是看故事还是看他的精神呢?下面,就我身边的同学(包括我)说一说。
对于“哈迷”,那是一种生活在虚幻中的人,他们废寝忘食地读哈利•波特的书、看哈利•波特的光盘,买哈利波特的粘贴画。一有时间,那群“哈迷”们便聊起哈利来。看了第一本想看第二本,看了第二本就想看第三本……这样一直到第六部了。唉!终于看完了,心想可以告一段落了吧,岂知大家(指那些“哈迷”们)又开始讨论起J.K.罗琳在第七部会把哈利写成什么样子,哈利•波特到底与哪个女孩儿成了知音,神秘人“伏地魔”什么时候再来与哈利来一次真正的挑战。
唉!真没辙。
还记得第六部《哈利•波特与混血王子》出版以后,“哈迷”们便都“疯” 了――“喂!《哈利•波特》出到第六部了。”“听说到北京了。”“好像是吧,到北京就快到天津了,到天津就到这里了。”“哈哈!又可看到第六部《哈利•波特与混血王子》了。”
这的确,我也承认,J.K.罗琳写的故事确实引人入胜。我想,“哈迷”的这种心情所有人都会明白,因为哈利这个男孩确实令人着迷,一打开,你就会来到魔法的世界中,可以说是不能自拔,达到忘我的境界,就像我,当时受“哈迷”们的怂恿,便买来一本,试着读读,消遣一下,可哪知竞着了迷,当读到哈利被达力追着打骂,拳脚相加时,我慌了。当读到哈利把玻璃消失,放出大蟒蛇,又将达力关进去时,我又为哈利的特异功能感到高兴。当读到哈利进入活板门,见到奇洛教授,又见到伏地魔时,我的心也在颤抖。
因此,我觉得这套书写得挺好。J.K.罗琳的《哈利•波特》所涉及的是各国人民,是家家户户,是每个人的心。这部书的记叙、议论和语言描写,包括肖像描写、心理描写、动作描写,都被描绘得淋漓尽致。《哈利•波特》这部书已风行全球,至于我,还有众多的“哈迷”们是这样想的,它很受欢迎!
但它也有消极的一面,虽然说J.K.罗琳编译这套书是没有恶意的,但是这仍使一部分“哈迷”们“走入歧途”(当然这有些重)。不过这却是事实,由于它的问世出版,好多曾经刻苦学习的同学买了这套书,几乎走火入魔了,他们忘记了学习,上课想着哈利,下课读着哈利;在校想买哈利,放学去找哈利……这就使一种精力全部寄托在了“哈利•波特”上,因此成绩直线下降,老师家长大概也不知孩子为什么“精神异常”。成绩的下降,其实都是因为痴迷于“哈利”。大概哈利•波特作了咒语“莹光闪烁”吧,使它成了亮点,又做了咒语“昏昏倒地”,使读它的人都倒在他的亮点之下吧。
也难怪,现在的我们背着两个“担子”,一个是学校,一个是家庭。说真的,我们也该休息放松一会儿了。如果一味“傻读书”,那会成为一个“书呆子”的。呆子有什么用呢?记得自己看到过一幅漫画,上面画着一位家长给孩子买补品,而孩子背着一个比他大好几倍的书包,里面放着数学、语文、英语、政治、物理、化学……唉!也是没办法的事,我们正处在学习的时期呀!但我的座右铭一直是“劳逸结合”,有学,有玩、有松,有驰,这应该是一种很好的学习方法。
其实,《哈利•波特》没有对错,关键是我们,只要正确处理好课堂学习和课外阅读的关系,就会使我们的学习生活更丰富、更精彩、更有意义。紧张的学习后,读点课外读物,如《哈利•波特》,不是很好吗?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