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我要加入

手机号码,快捷登录

手机号码,快捷登录

查看: 1276|回复: 3

房价差异的意义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6-6-30 20:29:0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其实房子的成本都是差不多的。
就拿宝坻最贵的地价每亩70万来算,设计40%绿化、道路等公共用地。假设设计成6层住宅。大家请看:
地价均摊到每平米300元,宝坻包工队大包的价是950元每平米。假设小区配套费为成本的20%,那么合计为1500元每平米。70万元每亩的地块开发完卖房子3200……3500元每平米,心明眼亮的人就会明白:总理为高房价流泪的真正原因。
发表于 2006-7-1 11:33:07 | 显示全部楼层
无语。。。。。。。。。。。。。。
 楼主| 发表于 2006-7-2 12:32:18 | 显示全部楼层
既然成本大体差不多,为什么各个开发商开发的住宅价格会差别这么大呢?
   房地产开发以前多少带些计划色彩,比如宝坻就那几个开发公司 (房管局的、建委的、城关镇的……)而现在基本分为两大阵营,一种是企事业单位的下属房地产开发公司,公司领导没有太大的资金动用的权利,最大也就是贪一点吧;而另一种是正在崛起的民营房地产开发公司,这个不同,除去成本,利润可都是他的。挣了一亿想十亿恐怕是每一个房地产商的欲望。
   计划经济下生存下来的房地产开发公司资本不用积累,前期投入基本是政府的,这类公司不会去挖空心思的谋求无极限的利润;民营企业不同,他们是将房地产开发作为一种经营行为在运作,他们的第一桶金基本上都是肮脏的。现在房地产商们起家基本靠的是土地+银行,土地以前基本上是暗箱操作,有关系就可以拿地,土地出让金可能都可以欠着;然后拿着这未交土地出让金的地块去银行贷款,那可是优质资产,银行基本会按开发商的要求放贷。这里面不可避免的是掌握土地和银行放行的官员。恐怕没几个是干净的。
   那么这些掌权的有小辫子在开发商手里的土地和银行部门的领导们在房地产蓬勃向上的气象下就活的比较滋润,高呼房地产是支柱产业。既然是支柱产业,就应该好好经营。
   那么下一步就看开放商如何经营了。首先进入的不是设计单位,而是广告公司,广告开始没边没沿的来了,
比如聘请某国某国设计师,整体规划如何如何好。然后盖房子之前先要盖一个高档的售楼处,召若干有水平的售楼人员。君不见,很多售楼人员都要求正规本科毕业人员,甚至将房子交给专业销售公司销售,这就提升了项目的整体层次。既然项目的层次上来了,价格也应该上来了吧。
   第二步,房价上来了恐怕很多人就买不起了吧。对不起,开发商如是说,房子不是给你们盖的。买不起的人应该去找政府,政府部门不是还有许多自己的房地产开发公司么,他们不要求巨额回报,公司能够正常运转就可以。大家看出来了吧,房地产商开始鼓吹贫富分居了。这有什么好,首先安全,这是有一些钱的人最看重的。否则挣了若干银子倒让贼偷了,岂不冤!  
   第三步,开始圈定购买人群。产品得有目标客户呀。于是开始有业主联谊等活动,有一些钱的人是很愿意认识比自己更有钱的人的。于是对该项目认可。
   
   可以说现在开发商深刻的研究了购房人的心态。买不起的人他绝对不理,而有一些钱的人呢更愿意将自己身份拔高,这才是他们的目标客户。在这里房子除了成本之外加了广告宣传的费用、加了专业销售公司的利润,还加了身份标识的价值。最终是这部分人在享受……承受高房价。这是开发商人为造成的高房价。
   
   还有很大一部分是因为城市改造、拆迁造成的居住困难。这部分人最好的选择是能够买到经济适用房。可是如何解决这个问题,民营开发商不愿意干,利润比较低,最重要的自己能动用的银行资金比较少。城市中轰轰烈烈的拆迁造城运动,资源重新分配,伤害最大的是那些拆了旧房未得到满意住房的房主。

   随着城市建设,住宅小区的居住会形成不同人群。那么房价就会存在较大的差异。这种差异是人为附加上的,也是不可消除的。
 楼主| 发表于 2006-7-2 12:35:52 | 显示全部楼层
偶尔所想,有失偏颇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我要加入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爱宝坻社区

GMT+8, 2025-2-11 12:50

Powered by Discuz! X3.5 Licensed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