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我要加入

手机号码,快捷登录

手机号码,快捷登录

查看: 1917|回复: 1

孤本平遥(张英)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6-10-8 10:06:2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走进有1400多年历史的文化名城--山西平遥,仿佛倏然间闯进一个尘封的旧梦。漫步街头,你一下子就感觉到,这是一座真实的古城。放眼望去,满目青砖灰瓦,错落着就构成了一幅中国明清民居文化的风俗画,古朴中透着亲切,那亲切又翳着一层久违的新鲜。
暮春的平遥温润如玉。人在画中走,历史就变得活灵活现了。随意推开一扇虚掩的老门,在那深阔的院落里放慢脚步,缓缓而行,听得见历史的低语。细细地咂摸着那精致的砖雕木刻,斑驳的色彩未被岁月的风雨剥尽,你或许从中就能找到一份富庶和安逸的感觉,烙印在每个角落,像是时光为我们随意抛下的礼物,真让人艳羡。稍稍翻阅平遥的历史,就会发现当年的平遥城,竟拥有半数以上的票号,这里竟是中国第一家银行(票号)的诞生地,这里竟是中国封建社会的金融大城。遥想当年,晋商取利四方,有装不满、拉不尽的“小北京”之誉。财源茂盛,富达三江,这是中国人实现富足的一个范本。
其实,对于今天来说,平遥又是一个历史与文化的孤本。如今,这里依然有许多旧迹可寻,更有其独特之处。
城墙是独特的。平遥的城墙之所以独特,主要在于它的设计蕴涵着另外的意义。在平遥城墙上设置有3000个垛口、72座堞楼,象征着孔子周游列国讲学时的3000弟子和72贤人,这无疑是一种附会,但也反映了平遥人民对文化的向往。而城墙也如同民族的命运一样,承载着许多不幸。1938年2月1日,日寇侵占平遥,毁城建堡,古城遭到惨重破坏,在城墙南段至今尚有多处弹痕。这是日本军国主义侵犯中华的见证,也是古城捍卫民族生存的光荣疤痕,让中华儿女永志不忘。50年代又遭不幸,“文化大革命”期间,拆墙盗砖乱挖乱建,使千年古城面目全非,平遥也以她的韧性坚强地走到了21世纪。
酒是独特的。当年慈禧品尝这里的黄酒后大加赞赏,如今在平遥的古城里依然能闻得到醇厚的酒香,只是这酒仅出自一家独一的酒坊,别无分号,那主人说他的酒决不批发。言语间竟听得一些自得,这或许也是一分遗传下来的古风吧。我为在其他地方喝不到这美酒感到遗憾,不过这倒留下了几分思念,时时勾起我对古城的回忆。
牛肉是独特的。在这里据说牛在杀之前先灌饱花椒水,牛肉先用当地产的一种硝盐生腌七天,然后再煮,并不加任何作料。多少年来,人们用现代手段分析,易地易法试制,终不得其味,因此至今还是一绝。
漆器是独特的。其历史可追溯到唐代,现仍可找到明代的原作。它一律选上好的椴木制成,猪血砖灰抹缝,再涂上中国老漆,共四遍。每遍涂后都要用细砂纸蘸水,细细打磨,最后一遍,则要用手掌蘸油用力推磨,所以叫“平遥推光漆”,制成后平光如镜。更绝的是,这种家具可避水火,一壶开水浇上不起皮,火红的烟头放上不留痕。真令人咂舌。
平遥有太多值得人回味的东西,这城墙、黄酒、牛肉、漆器不就是孤本平遥的一页篇章吗?
平遥是古老的,也是美丽的,因为它的端庄与质朴。愿她永远保持端庄与质朴。
发表于 2007-1-5 10:30:25 | 显示全部楼层
今又读张英先生的文章,其在游走之间记叙了自身真实、朴素的情愫,令人不禁也随着他的文字回想起平遥之美。品味其另一作品“茶缘”,竟有了同一种生活感悟。 [s:12]  [s:10]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我要加入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爱宝坻社区

GMT+8, 2025-2-10 23:59

Powered by Discuz! X3.5 Licensed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