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我要加入

手机号码,快捷登录

手机号码,快捷登录

查看: 1365|回复: 0

体罚学生和教师困境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6-12-15 19:31:0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如果我们在公共场合去问每一位教师:体罚学生对不对?答案肯定是否定的。如果我们在非正式场合去问同一个问题,答案肯定不会这么简单。 中国几千年“黄荆条下出好人”的观念,和现代“以人为本”的科学教育观念,其实随时都在教师的心里“打仗”——体罚所体现的暴力效果是立杆见影的,而且也可以宣泄教育者“恨铁不成钢”的怒火;谆谆教导的投入(感情、学识、耐心以及对人的悟性)是深不可测的,而产生效益的过程却是缓慢的,还要面对失败的危险以及随之而来的挫败感。从人的本性或者惰性来说,当发现学生做了不可容忍的事情时,教师的选择向体罚倾斜是正常的。

  所以一位好教师的产生才显得难能可贵,因为他在教书育人过程中要不断地自觉进行自我教育,不断地战胜自己。其实,他内心的“挣扎”未必不是一种折磨。不是每一位教师都能战胜自己。许多时候,教师的情绪被怒火控制和支配,此时的行为已经不能称为“教育”,而是“惩罚”。学生不是不能接受惩罚,而是“惩罚”要在“教育”的前提下,为“教育”服务。单纯的惩罚也许能建立“条件反射”,阻止学生再犯同样的错误,不过他并不会明白自己为什么错了,只会因为惧怕某位老师而变得规规矩矩。要求每一位教师都“因材施教”当然困难重重。我们并没有给教师提供足够的时间和空间来丰富自己,战胜自己,研究学生个体。有几个班集体不超员?有几位教师不承担着繁重的教学任务?备课、上课、批改作业已经让教师苦不堪言了,还要应付职称评定要求的种种考试,能有多少精力进入学生的精神世界?许多教师其实懂得科学的教育观念,明知体罚不对,但为迅速解决问题,还是“不该出手也出手”。君不见,民办学校的撒手锏除了完善的设施,不就是“小班制”、一定程度上使教师摆脱了疲于奔命的状态吗?

  有谁来真正关心教师本身的心理负荷以及相伴的心理问题?作为教育部门,对教师要求得多、管理得多,而关心得还远远不够。“以人为本”,这个“人”,不仅是学生,还应该包括教师。 好教师的伟大之处,在于他能够自觉用一种坚定的责任感迫使自己去克服种种困难、抵制诸多诱惑。但我们不能期待每一个人都“自觉”。

  所以,当前我们要做的,是创造条件让教师走出面临的两难困境。只有这样,科学的教育观念才会真正成为教育的指挥棒,体罚学生的现象才会真正减少。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我要加入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爱宝坻社区

GMT+8, 2025-2-7 07:40

Powered by Discuz! X3.5 Licensed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