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积分
- 3303
UID6190
注册时间2005-11-29
最后登录1970-1-1
人气值 点
在线时间 小时
|
楼主 |
发表于 2007-1-23 14:52:40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天津市西青区
大学生用5000元学费买基金
大学的校园里可谓\" 百花齐放\" ,什么样的人才也不缺。有玩游戏的发烧友,也有交朋友的圣手;有奔跑在操场上的健将,也不乏坐穿自习室的书痴……实际我们还忽略了一个庞大的族群-打工族,自己也曾是其中一员。大一的时候因为财政比较紧张,\"国库\" 又不胜充裕,便决定自力更生。跑断了双腿,才发现\"中介\" 在北京是如此地垄断。似乎每一则招聘广告,都是它们在幕后操纵。这是逆反心理起了作用。
终于被我找到一份助教的工作,整个周末待在一个家教公司里。那段时间,我经受了\" 苦\" 的折磨,也尝到了\" 甜\" 的欢欣。每个周末的早晨,室友们还做着美梦,我便悄无声息地消失。于是他们老说我是\" 神龙见首不见尾\" ;塞在三环路上的公交车里,我知道了资源的稀缺。
终于到了月末,老板叫我到了办公室。笑眯眯地看着我,\" 这个月忙坏了吧,辛苦了,回去好好休息一下。 \"我点点头,悄悄地瞟了一下他手边的那几张红色的钞票。他不慌不忙地从中抽出三张,递给我。我吞了一口唾沫,双手赶紧接过汗水钱,快快地退了出来。转眼,大二出现在我们眼前。因为老板工作调动,我那份助教的工作也没得做了,只好赋闲在校。大学的悠闲时光又回来了。我始终不太能理解欧洲式的散漫哲学,于是选修课就多了起来,打算好好充实一下自己的头脑。其中的一门选修课叫\" 证券投资\".开始的时候对这个词是很生疏的,可对\" 炒股\" 却不陌生。
我就很好奇,连炒股都可以成为一门学问。之后我到书店挑了几门参考书,慢慢研读。这门选修课也是一节未落。渐渐地我知道了实体经济的背后还有这么一个资本的虚拟世界,也懂得了股票,债券,基金等的真正含义,也了解了它们具体的操作流程。晚上到阅览室,《财经》《中国证券报》成为我的首选刊物。我关注着美国经济的疲软,油价的波动,以及人民币的升值……不过最让人心动的还是中国的股市。随着股改的进行,大量资金的流入,股市像愤怒的公牛,拼命地向前冲。不过股市始终是\" 几家欢乐几家愁\".突然想起自己的学费还存在银行里面。年底之前上交学校应该没有问题。也就是说我还有三个月的时间用这笔钱进行投资。不觉心里痒痒。
5000元在我手里了,我该如何处理?买股票吗?开户手续费不说,我哪来那么多时间买进卖出,短期的炒股不是价值投资,不可能把股票攥在手里,不去理会。交易所的时间实在无法和上课的时间进行协调;买债券吗?风险是挺小的,可短短三个月时间实在难成气候;最终我选定了基金,风险中等,收益偏上,而且不用花费我很多时间。抱着对股市利好的信心,我锁定在股票型基金头上。
当时各种基金已经开始大比例分红,伴随而来的是费率优惠,为的是吸引更多资金入市。我是中国银行的忠实客户。当看到中银优势增长基金分红的信息,便打算在净值降下来之时买进。后来我在网上查了相关材料,了解了中银国际基金管理公司的情况,看了这支基金以前的业绩,更坚定了自己的选择。果然基金净值降到了一元左右,而且费率优惠。我带着身份证和中行的借记卡到了柜台前面。在银行工作人员的热情服务下,我很快签定了基金协议,拿到了基金帐户。用5000元申购了中银优势增长基金。然后又申请开通了网上银行。
随着股市的节节攀升,基金净值也一个劲的往上蹿。学习之余,坐在电脑桌前,看看股市,有时也关心一下自己的基金。到现在已经有了30% 的收益。可我相信中国股市的牛市还会持续,所以我决定三个月期满之后,不仅不赎回还要增加投资。经过一番思考,我把投资的事情告诉了父母亲。电话的那边传来他们的责备声,怪我怎么样也要和家里事先说一下,悄悄就把学费\" 花\" 掉了,可知道了我的收益后,他们也无可奈何。这样我就借了家里5000元,答应他们等到收益率到50% 时,便把钱赎回来。
股市有了震荡,可前景依然看好。不过我不再为这几千元钱而兴奋或沮丧。
这段时间我发现了一个另外的世界,从中体会了起伏跌宕,经历了心潮澎湃。现在我很少再把少量的余钱直接存入银行,而会买些货币型的基金。我试着使每一元钱都得到合理升值。也许这就是所谓的\" 理财意识\" 吧。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