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积分
- 5270
UID12436
注册时间2005-9-8
最后登录1970-1-1
人气值 点
在线时间 小时
|
一、了凡其人
明朝有这样一个人,叫袁了凡。他写过四篇短文,本名叫《戒子文》,后来广传于世,人们都叫它《了凡四训》。《了凡四训》是一部很了不起的书,对后世影响很大,尤其在佛学界对它的评价更高。几百年来,《了凡四训》刊行了上千万册,畅销海内外。
说起袁了凡,还与我们宝坻有着不解之缘呢。
袁了凡(1535-1609),江苏省吴江县人,原名袁黄,字坤仪,号学海,后改号为了凡。他出生于1535年(明嘉靖14年),十几岁时就死了父亲,因家境贫寒,正在求学之中的袁学海,不得不中途辍学。母亲沈氏毅然叫儿子放弃学业 ,改习治病救人的医术。20岁时,他入赘到浙江省嘉善县的殳家,娶了殳氏为妻。在他26岁时,他遇到了一位姓孔的老先生,在孔老先生的启发点播下,袁学海激发了重习举业的愿望,在亲戚和友人的帮助下,他重新回到私塾学习。他27岁(公元1562年,明嘉靖41年)考中了秀才。之后,袁学海求学更加勤奋了。
袁了凡35岁(公元1570年,明穆宗隆庆四年)时乡试考中举人,51岁时(公元1586年,明万历14年)考中进士。授宝坻县知县,在任七年,直到1592年(明万历20年)。在宝坻任知县期间,他非常注重人民的福利,常常想着做些有利地方的事情。历史上宝坻就是九河下梢,十年九涝,经常闹水灾。了凡积极兴办水利,将三岔河疏通,筑堤防以抵挡水患侵袭;并且教导百姓沿着海岸种植柳树,每当海水泛滥,挟带沙土冲上岸时,遇到柳树就积挡下来,久而久之变成一道堤防。他又督导百姓在堤防上建造沟渠,并鼓励百姓耕种;因此,荒废的土地渐渐得到开垦,了凡又免除百姓种种杂役,将宝坻百姓每亩二分三厘七毫的粮税,减为一分四厘六毫。大大减轻了百姓负担,使得百姓安居乐业。
公元 1792年(明万历20年),袁了凡升拔为兵部“职方司”的主管人,任中刚好碰到日寇侵犯朝鲜,朝鲜向中国求救兵。当时的“经略”(驻朝鲜军事长官)宋应昌奏准请了凡为“军前赞画”(参谋长)的职务,并兼督导支援朝鲜的军队。因不满提督李如松的为人和用兵方式,同李产生矛盾,遭到李如松的陷害。李以十项罪名弹劾袁了凡。了凡很快遭到审判,终于在“拾遗”(谏官)的仕内,被迫停职返乡。在家里,了凡非常恳切,积极地行善直到去世。他死于1609年,享年七十四岁。
明熹宗天启年间,了凡的冤案终于真相大白,朝廷追叙了凡征讨日寇的功绩,赠封他为“尚宝司少卿”的官衔。了凡从当学生时,就非常喜欢研究学问,书不论古今,事不分轻重,他都认真研究,并且非常通达。例如:星象,法律,水利,理数,兵备,政治,堪舆等。
了凡是一个弃恶从善、改造命运的典型。了凡一生经历奇特,由知命听命,转变为向命运抗争,终于考中举人、考中进士。他在仕途中,做过宝坻县县令,做过兵部职方司的主管,做过出兵朝鲜抗击日本倭寇部队的军前赞画,做过拾遗……他曾经蒙冤受屈被含冤弹劾,后来朝廷又为他平反冤案,追封他为“尚宝司少卿”。他的一生和他的思想,讲述了一个真理:勤奋学习,心怀民众,忧国忧民,一心向善,是改造命运、改造社会的最佳选择。
二、《了凡四训》其书
《了凡四训》这本书,是袁了凡先生所作的家训,教诫他的儿子袁天启,认识命运的真相,明辨善恶的标准,改过迁善的方法,以及行善积德谦虚种种的效验;并且以他自己改造命运的经验来“现身说法”教育儿子。是一本有益世道人心,转移社会风气的好书。
所谓“四训”,就是四篇文章。
第一篇 讲的是“立命之学”。所谓“立命”,就是我要创造命运,而不是让命运来束缚我。“立命之学”,就是讨论立命的学问,讲解立命的道理。袁了凡先生将自己所历所见改造命运的种种考验,告诉他的儿子;要袁天启不被命运束缚住,并且应竭力行善,“勿以善小而不为”;也必须努力断恶,“勿以恶小而为之”;如此,则一定可以改变自己的命运,所谓“断恶修善”,“灾消福来”,这是改造命运的原理。
第二篇讲的是“改过之法”。人,既然不是生下来就是圣人,哪里能没有过失呢?孔子说:“过则勿惮改。”只要有了过失,就不可以怕改。所以袁了凡先生在讲过改造命运的道理方法后,就接着把改过的方法,详细地说出来,教训他的儿子袁天启。这第二篇就是讲改过的方法。小的过失,尚且要改;那么大的罪孽,自然就不会再造了。
第三篇讲的是“积善之方”。前面讲了改过的种种方法,能够把今生的过失改掉,自然好命就不会变成坏命了;但是还不能把坏命变成好命。因为这一生虽然不犯过失造罪孽,但是前世有没有犯过失,造罪孽,却不知道,若是前世已经犯,这一世虽然不再犯;但是前世所犯的罪过,还是要受报应。那么要怎么样做才能使坏命转成好命呢?这不但要改过,还要积善、积德,才可以把前世所造的罪孽消去。善事积多了,自然能转坏命成好命。
第四篇讲的是“谦德之效”。第三篇所说的,都是积善的方法,能够积善,自然最好,但人在社会上,不能不和人来往,做人的方法必须加以讲究;而最好的方法就是谦虚了。一个人能谦虚,在社会上一定会得到大众广泛的支持与信任,而懂得谦虚,便更知道“日新又新”的重要;不但学问要求进步,做人做事交朋友等等,样样都要求进步。所有种种的好处,都从谦虚上得来,所以称为谦德。这一篇专讲谦虚的好处。
在创建和谐社会、提高道德意识呼声日益强烈的今天,了凡先生的人生实践,引起了全世界的关注。一般人,对命运多是感到很迷茫,论语说:“不知命,无以为君子”,所以要知命,也不简单。因为这个学问很深,如果对命运真正的了解,自然就理得心安,不可能怨天尤人了。我们现在社会上有很多乱象,各种问题层出不穷,而《了凡四训》这本书,对于人心来讲,有相当大的稳定作用和净化效果。当然,由于历史时代的局限性,在《了凡四训》中,了凡也宣扬了“宿命论”、“因果报应”等封建迷信思想,这与他所处的时代和所受的封建教育分不开的。这一点是应该批判的。
据不完全统计,目前仅我国台湾、香港和新加坡、马来西亚、澳大利亚、美国等地,就有专门研究袁了凡的学术机构几十个,并在全世界印发了几十种上千万本有关袁了凡的书籍,影响巨大。完全可以说,了凡先生,已经是一个在国际上享有崇高威望的历史人物。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