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积分
- 5270
UID12436
注册时间2005-9-8
最后登录1970-1-1
人气值 点
在线时间 小时
|
认识海明威还是起源于他的名著《老人与海》和他那富有传奇色彩的人生。前者,作家为我们塑造了一个硬汉子桑提亚哥的形象,他的那句“人生不是用来被打败的。人可以被毁灭,但不能被击败”的至理名言,让人体会到了生命的真实。后者,海明威本人则以其张扬的个性,敢为人先的冒险精神,极其男人气概的英雄性格,成为一个“被模仿被追捧的范型”,完完全全的一个“另类”人物。
这样,印象中的海明威总觉得距离自己远一些,然而,在读了海明威于1954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后所转达的答谢辞《孤寂的生涯》后,我不禁对先生肃然起敬。
一个伟大的人物,他的言行举止,可能“另类”,可能痴狂近乎病态,但是,他们总是具有伟大的人格。海明威就是这样的伟大人物。这篇短小精悍的讲演词就是海明威伟岸崇高的人格风范的良好体现。
应当说,能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是每个作家梦寐以求的事情,一旦跃入龙门,名彪青史不说,现实的好处就会纷至沓来,但在这样一个巨大的荣誉面前,海明威显得那样的谦逊、淡泊、谨慎,甚至惶恐。他说:“没有一个作家,当他知道在他以前不少伟大的作家并没有得此项奖金的时候,能够心安理得领奖而不感到受之有愧。这里无须列举这些作家的名字,在座的每一个人都可以根据他的学识和良心提出自己的名单来。”这里,海明威以一个作家的良知在告戒自己切不可为荣誉所惑,应当清醒地对待这个奖项。应当说,这不是他故作姿态,而是他的肺腑之言。海明威这里没有列举那些前辈作家的名字,我们也能想到托尔斯泰等伟大的人物。
接着,海明威明确指出一个作家应具备的最基本的品格,那就是要耐得住寂寞。他说:“写作在最成功的时候是一种孤寂的生涯,作家的组织固然可以排遣他们的孤独,但是我怀疑它们未必能够促进作家的创作,一个在稠人广众之中成长起来的作家,自然可以免除孤苦寂寞之感,但他的作品往往流于平庸,而一个在孤寂中独立工作的作家,假如他确实不同凡响,就必须天天面对永恒的东西,或者面对缺乏永恒的状况。”斯言至矣,确实,一个作家如果总沉溺于“稠人广众之中”,为了名利,孜孜钻营,苦苦奔走,那么,他可能获得眼面前的一些好处,但他的作品往往流于平庸。而伟大的作品之所以伟大,就在于那是作家殚精竭虑、呕心沥血的结果,就在于作品是在极力探索人类思想中最深刻的东西。这就要求作家的精神世界要和他的作品一道去作艰苦的灵魂探险。其实,海明威所说的“文学要耐得住寂寞”在文学史上是不乏其人的。司马迁为写作《史记》跋山涉水、考察探访,历经十五载才完成;曹雪芹为创作《红楼梦》于悼红轩中披阅十载、增删五次,托尔斯泰为完成《安娜·卡列尼娜》历时五年,先后进行了12次修改……试想,他们中的哪一个不是耐得住寂寞的人呢?也正因为如此,这些作家作品才得以名彪青史、万古流芳。
下面,海明威对作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他说:“对于一个真正的作家来说,每一本书都应该成为他继续探索那些尚未到达的领域的新起点。他应该永远尝试去做那些从来没做过或者他人没有做成的事。这样,他就有幸会获得成功。”这是海明威对一个作家提出的更高层次的要求,那就是要永不满足于已有的成绩,要不断超越自我,不停地创造。确实,海明威以自己的实际行动获得了一步步的成功,从《太阳照样升起》、《永别了,武器》,到《丧钟为谁而鸣》,再到《过河入林》、《老人与海》、《乞力马扎罗的雪》等,可以说他的每一部作品都是不断超越的结果。
在答谢辞的结尾,海明威真诚地说:“作为一个作家,我讲得已经太多。作家应该把自己要说的话写出来,而不是讲出来。”这是海明威对自己,也是对每一个真正的作家的正确定位,它道出了一个作家应该恪守的信条,那就是,作家应该用作品说话,应该用文字表达心声,以达到启迪、教化的作用,而不是到处“讲话和活动”!
总之,海明威这篇演讲词以其独到的见解,精辟的议论,朴实的语言,真挚的情感为人称道。“耐住寂寞,自强不息”,就是海明威对人们的真情告白,当今社会,人们更应坚持这份操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