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冬 发表于 2008-10-29 13:53:11

正逢一家影视制作公司筹拍一部功夫连续剧,于是立即联系李小龙试镜。
  这一年的李小龙二十四岁。虽然在试镜中,他笑着承认自己被小宝宝吵得三晚没睡觉了,但是镜头中的他,仍然精神抖擞,气度非凡。
http://clubpic.chinaren.com/uploadfile/200602/483/SskJxO.jpg
这段宝贵的试镜很长,好奇的美国人要李小龙演示了中国戏剧的步法,解说武生和小生走路姿势的区别,还在现场拉上一个美国老公公来当靶子,要李小龙演示武功招式。李小龙当然是只能虚晃。从镜头中可以看到,每次都是老公公还未来得及反应,李小龙的拳脚都已经收回了。
http://clubpic.chinaren.com/uploadfile/200602/483/XHkJxk.jpg

寒冬 发表于 2008-10-29 13:53:27

这次试镜中,李小龙表达了自己对中国武术的分析:
  
  “功夫源于中国,是空手道和合气道的渊源。它是一个更完整的武术体系,它比其它武术更流畅,更具连贯性,而不仅是一招半式。就好像水,水是世界上最柔软的物质,但它有穿透顽石的能力,水没有一定的形态,你既不能够捉住它,也不能够用力打它。每一个学功夫的人都希望具有水一样的灵活性和柔韧性。可以根据对手情况做出变化。空手道的出拳,好像一根坚硬的铁棒,而中国功夫出拳,就犹如一条铁链连着一个铁球,刚柔并济。功夫可以单独或者两个人练习,单独练习的时候会模仿一些动物,比如说鹤、猴、或者螳螂等动物。……”
http://clubpic.chinaren.com/uploadfile/200602/658/grkBCk.jpg
这部电视剧最后未能开拍,但是试镜为他争取了《青蜂侠》中加藤的角色。1966年6月,李小龙第一次出现在美国荧屏上。
http://clubpic.chinaren.com/uploadfile/200602/658/lEkBCb.jpg

寒冬 发表于 2008-10-29 13:53:42

《青蜂侠》是一部每集半小时的连续剧,维持了30集,终因收视率不理想而搁浅。但是,作为配角的李小龙以出色的武术功底,风头远远胜过主角,几乎所有观众都记住了他的名字。因此他有机会继续参与了其它电视剧的演出。
http://clubpic.chinaren.com/uploadfile/200602/658/BfkBCV.jpg
1967年8月,李小龙把自己创建的武术定名为“截拳道”(Jeet Kuen Do,简称:JKD)。
  
  在他参演的一部电视剧里,李小龙大段介绍截拳道:“就是截击拳。你要攻击我就得接近我,接近我就给了我机会截击。在这种情况下,我就会用最长的武器踢你最近的目标,现在是,膝盖。截击拳比西洋拳更具杀伤力。……”
http://clubpic.chinaren.com/uploadfile/200602/828/MXUCPJ.jpg

寒冬 发表于 2008-10-29 13:53:55

多年以后的评论界称:“截拳道是一种容纳百川、取资东西拳术的搏击术,并具有三个层次,一是思想,二是功夫知识,三才是技巧。前者便是李小龙创立截拳道时说的‘以无法为有法’,后两者则是‘以无限为有限’,而这两句指导截拳道修习者的警句,不但表现东西文化融合之成就,也体现了香港人上世纪七十年代的精神,可以说,它是一种时代与文化的产物。……”“这种快速击倒对手的拳击术,在李小龙眼中不仅是一门搏击术,更是一种人生观或处世观。人必须向善,却不应拘泥于形式。正如一杯水放进茶壶便成茶壶之形,放进杯子便成杯形,所以重要的是水的本质。水清则人人皆喝之,水浊则人人皆拒之。”
http://clubpic.chinaren.com/uploadfile/200602/828/dSUCwD.jpg
李小龙创建截拳道,在当时的中国武术界是一件毁誉参半的事。一部分人认为李小龙另辟蹊径可喜可贺;另一部分人,尤其是咏春门派,认为身为咏春门人的李小龙是欺师灭祖。
http://clubpic.chinaren.com/uploadfile/200602/828/pDUCPb.jpg

寒冬 发表于 2008-10-29 13:54:09

事实证明李小龙的截拳道不仅具备理论底蕴,而且非常有实战价值。他在美国开设的截拳道班盛名远扬,授课一小时收费275美元,仍然门庭若市,在西雅图、奥克兰、洛杉矶等地连开了四间“振藩国术馆”。
http://clubpic.chinaren.com/uploadfile/200602/955/qfUTSh.jpg
因为报名的人太多,李小龙需要精心地挑选学生。他的门下有许多知名人士,包括擅演西部牛仔、警探、强盗、体育健将等硬汉的好莱坞明星史蒂夫·麦奎恩,还有大导演罗曼·波兰斯基,世界拳王阿里也曾登门拜访,与他交流经验。美国国内各流派的拳师经常聚集在李小龙的武馆切磋武艺。



http://clubpic.chinaren.com/uploadfile/200602/955/gsUTkX.jpg

寒冬 发表于 2008-10-29 13:54:26

其实李小龙并不满足于开班授徒,他的目标是好莱坞,希望通过电影来弘扬中国功夫。但是好莱坞电影界对他一直比较冷淡。最终让李小龙对美国失望,从而回港发展的导火索,是好莱坞筹拍电视剧《功夫》,李小龙竞争男主角落选。这件事对他打击很大。
  
  看到此处,我非常八卦地怀疑周星驰的《功夫》与此事有关,是蓄谋已久,要为偶像出这口气。众所周知周星驰是铁杆李小龙迷,少年时看到李小龙的电影惊为天人,从而立志投身电影界,用他自己的话说:“我认为我现在做的所有事情,还有我的工作都是李小龙先生对我的影响。从他的电影里我得到许多能量。……”周星驰几乎每部电影中都有李小龙的影子,几乎每部都有,李小龙的招牌动作、招牌形象、招牌服装、招牌口语、招牌招数,甚至李小龙的大头照,频频在周星驰电影中出现,到了《功夫》,向李小龙致敬的细节更是数不胜数。但是,可以拿权力、名誉、金钱等许多东西来搞笑的周星驰,从来不肯拿李小龙搞笑,“因为他是我的偶像,我非常尊敬他,非常崇拜他,所以不能搞笑。”周星驰电影中的李小龙,更多是一种精神的体现,一种力量的象征。香港电影评论学会的《功夫》评论称:“周星驰在其一直以来的作品中,都善用了李小龙在功夫上的创见。……
  《功夫》里无疑继承了李小龙截拳道‘以无法为有法,以无限为有限’的精义。片中火云邪神说天下武功无不破之理,惟快不破,这正是截拳道的原意,即以最短的距离、最快的速度打到对手的要害,故此李小龙提出不要闪避,进行截击(Don‘t Block, Strike),并要求应变迅速,而不需讲求甚么形式化的修饰。在片中,周星驰最后在猪笼城寨以一敌百所施展的正是截拳道式的功夫。……周星驰《功夫》与李小龙电影殊途同归,源出一辙,表达手法和电影结构或有不同,对于现代城市丑象的批判却同样深刻。功夫不但作为一种中国传统价值之具体表现形式,也作为一种人本精神的力量表现。所谓功夫,科学化点说便是把人类潜能发挥出来的一种手段,因此在电影里周星驰强调的是功夫的高低源自对功夫研究的专注和对潜能的开发,同时功夫无分派别之好坏,却只有功夫修习者个人道德的好坏之分,而周星驰与李小龙一样,在这方面皆是取孟子性本善之说……”
  
  跑题跑题,不多说了。周星驰是幸福的,他是被偶像的星光照亮生命的范例;同时他也是可敬的,做到了FANS所能做到的极致,值得各位FANS同仁研究学习……向星爷致敬……


http://clubpic.chinaren.com/uploadfile/200602/955/ErUTkJ.jpg
1970年,李小龙意外受伤,脊背重创,卧床四个月,伤愈后仍须服用止痛药。这段时间里,香港多家电影制片厂登门拜访,希望请他回港拍戏,包括当时香港最大的制片厂邵氏。邵氏开出的片酬是一万美金,当时相当于六万港币,比当时最红的影帝级演员的片酬高出一倍;而嘉禾公司则出到一万五千美金,也就是九万港币。
  
  嘉禾不惜血本一定要请到李小龙的原因,是由于老板邹文怀慧眼识英雄。他在电视上看到李小龙的一段功夫示范表演,拍案叫绝,多年以后还在采访中津津乐道:“他侧踢一寸厚的木板,一脚踢断四块,力度和时间都掌握得无懈可击……”邹文怀还回忆说,与李小龙洽谈合作时,李小龙提到当时正在热播的一部功夫片,问:“这是不是香港目前最好的动作片?”邹文怀答:“是。”于是李小龙很有诚意和信心地说:“如果是我来演出的话,会演得更好。”
http://clubpic.chinaren.com/uploadfile/200602/116/jPVIS.jpg

寒冬 发表于 2008-10-29 13:54:47

1970年,李小龙回到香港。不算已往的几次短暂过境,此时李小龙已经阔别香港十二年。与他合作过的黄握中先生在回忆中说:“……当时我想到李小龙将来在香港的电影发展前途一定非常好,因此我第一个找他出了一本书,就叫《李小龙》,做了一本采访,再配上一些照片,印了五千本左右,一出来不到两天就全部卖光了,他的电影还没有出来,就已经非常轰动了,当时香港观众非常崇拜他,给他出书也为我赚了一笔小小的钱。李小龙刚刚回来的时候,非常热情也非常健谈,还很幽默,常常讲笑话,人很随和,所以我们跟他做采访的时候大约花了两三个小时,他也很耐心地接受我们的访问。……”
http://clubpic.chinaren.com/uploadfile/200602/116/FXVIz.jpg
邹文怀与李小龙签了两部片约,第一部是《唐山大兄》,由香港功夫片导演罗维与著名小说家倪匡合作完成剧本,低成本电影,只在泰国的一个小村庄拍摄,布景极其简陋,情节也比较简单。但是李小龙的惊人表现胜过一切。他一改以往功夫片那种繁复而花哨的招式,出手快、准、狠,几乎全部在两招之内搞定敌人,迅猛犀利的拳脚以及高亢的啸叫兼具个性与力量之美,令人目瞪口呆。片中有一段是李小龙独战六名歹徒,展示了“李三脚”之势不可挡的威力:三次转身踢脚,每一次转身所踢的角度都不同,一条腿能够踢到一半然后决定该向高处或低处出击,快如闪电,对方根本无法招架。
http://clubpic.chinaren.com/uploadfile/200602/116/AsVIP.jpg

寒冬 发表于 2008-10-29 13:55:01

《唐山大兄》在港上映不到3周,票房已达350万港元,同时连破东南亚地区的所有华语片票房纪录,掀起了功夫片的新热潮。
http://clubpic.chinaren.com/uploadfile/200602/277/orzVb.jpg
 《唐山大兄》也颠覆了当时的香港电影市场,使尚处于起步阶段的嘉禾公司一举迈进了强劲竞争者的行列。邹文怀和李小龙对他们的初战告捷都很满意,继续合作下一部电影。李小龙十分尊重和信任邹文怀,许多事情上对邹文怀言听计从;邹文怀亦允许李小龙在电影制作方面参与更多意见,还下令增加了财政预算。
http://clubpic.chinaren.com/uploadfile/200602/277/fKzud.jpg

寒冬 发表于 2008-10-29 13:55:15

决心在香港大展宏图的李小龙将莲达和家人都迁来香港,定居在九龙塘的一座两层别墅。这座别墅拥有十一间房,还有日本式花园,在当时的香港是非常高级的住宅。
http://clubpic.chinaren.com/uploadfile/200602/277/RtzuU.jpg
李小龙的第二部功夫电影是《精武门》,讲述了创办精武门的民族英雄霍元甲被日本人谋害,其高徒陈真为师父报仇雪恨的故事。这部电影至今仍然被列为功夫电影代表作之一,不但把真刀真枪的中国功夫推至新的层次,带来前所未有的视觉享受;亦突破了以往功夫片狭隘的复仇主题,将影片上升到民族大义的高度,穿插了陈真飞脚踢碎租界公园大门上“华人与狗不得入内”的木牌、将“东亚病夫”字幅撕碎塞到日本武士口中等情节,以其强烈的爱国意识和民族精神引起广泛共鸣。
http://clubpic.chinaren.com/uploadfile/200602/448/kEkCPf.jpg

寒冬 发表于 2008-10-29 13:55:29

我自己对这部电影更是印象深刻,因为是在这次的香港国际电影节里,在添马槛露天银幕上看的,足有二十多米高的超大银幕为这部电影更壮声色,每一场对战都是激动人心!尤其是陈真单人匹马挑战日本武馆,将全馆武师打得爬不起身的经典场面!李小龙不但展示了他奔雷闪电一般的威猛拳脚,还第一次在电影里使用了他最擅长的、后来风靡世界的双截棍,让全世界见识了精湛的双截棍术,当时有武术家曾惊叹道,光是看李小龙舞双截棍的镜头就已经值回票价!
  
  当然,擅长真功夫的李小龙拍摄这样的镜头并不困难,难的是与他合作的人。据当时的工作人员杜惠东讲:“……因为李小龙是会真功夫的,所以拍电影的时候就不习惯用那种假的方法,他要在电影里真打。但是如果对手演员的位置不好,就可能会被他打伤,远了又容易打不到,所以他用的那一批武师都是合作熟的,不熟的都在外围,不认识的根本不用。”杜惠东还说,其实李小龙也是用替身的,如今在《功夫》中扮演包租公的著名武星元华当年就是专门替李小龙翻跟头的替身,因为李小龙是学咏春拳出身,不会翻跟头。
http://clubpic.chinaren.com/uploadfile/200602/448/IHkCwn.jpg
《精武门》比《唐山大兄》更为进步的,不仅是制作技术和动作表达,也包括李小龙本人的演技。李小龙显然很希望让观众知道他是有演技的演员,在《精武门》中,不仅加多了许多情感戏,还借陈真乔装探秘之机,扮演了多个形象,例如举动迟缓的卖报老大爷和傻头傻脑的电话修理员。
http://clubpic.chinaren.com/uploadfile/200602/448/AKkCPl.jpg
页: 1 2 [3] 4 5 6
查看完整版本: 传奇人物·李小龙先生 (资料超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