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称评定进行时
即时信息。。。。。 还在进行 又到职称评定的时候了,评到的就一劳永逸,欢天喜地。没评上的就只有擦干眼泪,继续雾里望花。对于教师职称评定,我谈点不成熟的看法:一、违背了平等的原则。比如同样是小学教师,大家都是一样的干活,为什么要分个小学三级、二级、一级、高级、特级。从教学水平看,有的高级教师不一定当得到小学三级教师吧!从胡子长短看,有的还没长胡子就评上什么高级了,也还没什么业绩呢!这实际上是封建等级制度的思想在作怪。
二、违背了《劳动法》。《劳动法》指出,要“按劳分配”、“同工同酬”,可有的高级教师耍得好好的领高工资,初级教师累死累活领一点稀饭钱。如果真的要照顾老同志,薪级工资就体现了,何必又在岗位工资上拉开差距呢?或者高级职称都从年老的评到年轻的,大家也毫无怨言,大家都要老的,慢慢等吧!
三、教师职称评比的不合理。上面没有一套统一的评定标准,都是由各个学校自己定标准,有的学校甚至因人而异,每年一个标准。从评了中级、高级职称的基本上都是领导或跟领导沾边的就说明问题了吧!
四、指标的限定,导致“僧多粥少”。特别是在农村学校,没有高级职称指标,中级职称指标按总教师数的33%,除去要照顾的人群又还有几个呢?这次我们学校因民师纳入,分了八个中级职称指标,可够条件的就有69人。残酷啊!
五、已失去对教师的激励的作用。由于是职称终身制,评上了的就大功告成,功德圆满,无欲无求了。原来当班主任的,嫌累不当了。教学上也没有刻苦耐劳的精神了。没评上的,也慢慢等吧!一是等人退休,把指标空出来。再者,教学业绩好的也不一定评得到。看不到希望,也就是失望、无望。那就耍吧!撞钟吧!
六、加重教师心理负担,不利于教师心理健康。教师现在也算一种高危职业了。对教师来说,由于现在各种法对学生权利的过分保护,教师在管教学生方面已弄得筋疲力尽。上面的各种评比更加重了教师的心理负担。大家知道,在农村,教师没有什么福利待遇,大家的工资差距主要就在职称上,评上中级职称,现在一个月就多一百元,以后可能差距还更大,大家的期待是可想而知的了,评不上的受的打击是不言而喻的。可这种打击,这种心理负担是谁造成的呢?
综上所述,我认为职称评定有必要进行如下改革:
一、够条件的都评。这样就可减轻教师的心理负担、心理压力。只是财政上要破费了。
二、评聘分开。凡够条件的都评,但在聘用上要根据当年的教学业绩、工作量来衡量。这样就能够起到奖励先进、惩罚后进的作用。
三、取消职称评定。既然职称评定的弊端已显露无遗,那又何心苦苦守候呢 几人欢喜,几人愁啊。 第一点建议好!第二点同样缺乏可操作性,第三种建议不好,那样教师还有什么理由涨工资呢? 干什么活给多少钱,这才叫按劳取酬。 其实评职称就是变相给老师们涨点工资, 支持楼主的看法 引用第2楼淡雅的香于11-09-2008 13:57发表的:
又到职称评定的时候了,评到的就一劳永逸,欢天喜地。没评上的就只有擦干眼泪,继续雾里望花。对于教师职称评定,我谈点不成熟的看法:
一、违背了平等的原则。比如同样是小学教师,大家都是一样的干活,为什么要分个小学三级、二级、一级、高级、特级。从教学水平看,有的高级教师不一定当得到小学三级教师吧!从胡子长短看,有的还没长胡子就评上什么高级了,也还没什么业绩呢!这实际上是封建等级制度的思想在作怪。
二、违背了《劳动法》。《劳动法》指出,要“按劳分配”、“同工同酬”,可有的高级教师耍得好好的领高工资,初级教师累死累活领一点稀饭钱。如果真的要照顾老同志,薪级工资就体现了,何必又在岗位工资上拉开差距呢?或者高级职称都从年老的评到年轻的,大家也毫无怨言,大家都要老的,慢慢等吧!
三、教师职称评比的不合理。上面没有一套统一的评定标准,都是由各个学校自己定标准,有的学校甚至因人而异,每年一个标准。从评了中级、高级职称的基本上都是领导或跟领导沾边的就说明问题了吧!
四、指标的限定,导致“僧多粥少”。特别是在农村学校,没有高级职称指标,中级职称指标按总教师数的33%,除去要照顾的人群又还有几个呢?这次我们学校因民师纳入,分了八个中级职称指标,可够条件的就有69人。残酷啊!
.......
有一定道理 支持2楼评上职称就不干活了干活的都是没职称的而且这样评对副科老师很不公平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