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叶果 发表于 2008-11-17 21:53:43

漫行西藏——  康定的灵魂---将军桥周边(第46楼)

  作者记:在户外群中结识漫行差不多一年了,开始时我们聊活动、聊装备、聊地形,他的见解总是中肯无华,感觉他是个很平常、很平淡的人,再后来我们聊起西藏,聊西藏的建筑、文化、宗教、气候、风情,包括地质、植物、路况无所不聊,对于在平原上生活的我来说,他简直是一部西藏百科。漫行的职业是教师,每个寒暑假都会在西藏渡过,自2001年起,他先后10次进入西藏,并游历了云南、四川、青海、新疆、甘肃等地,积累文字游记、图片信息无数。每次读他的博文,都能真切感觉到他是那么深刻的喜欢着西藏、眷恋着西藏,就象一个当地人一样熟识着西藏。


1楼:布达拉宫外的转经路 2008年11月6日
5楼:在路上给西藏人照相的感受  2008年9月26日
9楼:西藏建筑大门上好看的门穗  2008年11月18日
13楼:羊卓雍湖畔的达娃一家人  2008年10月23日
14楼:八朗学的联想  2008年11月4日
15楼:八朗学的联想  2008年11月25日
16楼:我所见到的莫迁和她的“迁客栈”  2007年11月
18楼:那不如的回忆  2008年12月25日
19楼:哲蚌寺红色的海洋
22楼:我看到的青藏铁路及其列车2009年1月14日
35楼:住在拉萨东措青年旅馆202室的人们  2009年2月18日
37楼:林芝的藏得猪 2009年2月25日
38楼:在夏河遇到泥石流  2009年5月14日
46楼:康定的灵魂---将军桥周边  2009年9月2日 

七叶果 发表于 2008-11-17 21:57:29

布达拉宫外的转经路

拉萨有几条著名的转经路,围绕布达拉宫的围墙顺时针的环绕行走就是这些著名的转经路之一。每天的清早开始一直到中午,有很多人手持转经筒或者手持念珠在围绕着布达拉宫转经,这些人里拉萨人居多,也有一些从拉萨以外来的朝拜信徒,他们步伐急急切切,匆匆忙忙,一直往前走.也有不少的来自拉萨以外的藏族朝拜者虔诚的用磕长头的方式在这里转经.他们围绕着围墙认定一个目标,环绕的走下去,直到这一天的心愿达到了满意才回家。

我作为一个外来人,本来就对布达拉宫的后面是什么样子的充满了好奇,又看到人们围绕布达拉宫转经也感到很新奇,索性就随着人流一起行走,顺便看看布达拉宫的后面是什么样子的。一路上,看到了布达拉宫从左侧的围墙开始有了一排排的转经筒,这些转经筒的个子相比一些大寺院的不是很大,有的人们搬动着转经筒行走。我注意到相隔几十米远的就有一个雕像镶嵌在布达拉宫的围墙上,上面都是有关藏传佛教的内容,几百年来,这些雕刻见证着西藏的变化。现在,这些雕像仿佛在向人们叙说着布达拉宫、拉萨、西藏的历史。顺时针环绕布达拉宫外围走,跟随藏族人用转经的速度走的话用时要近一个小时,那时会气喘吁吁的很累的了,我走马观花用了2个多小时才走完。         

地王 发表于 2008-11-17 21:59:31

很想去看看

京东穆易 发表于 2008-11-18 18:45:29

小七啊 那么向往西藏 有机会的话 就亲自去看一看吧 咱们一起驴着去

七叶果 发表于 2008-11-18 21:10:04

引用第3楼京东穆易于11-18-2008 18:45发表的:
小七啊 那么向往西藏 有机会的话 就亲自去看一看吧 咱们一起驴着去
我不!我Jeep着去!

七叶果 发表于 2008-11-18 21:17:50

在路上给藏族人照相的感受

说起来内心很矛盾,从旅行纪录或者搜集资料的角度来说,应该尽量的多拍摄人物.可是,实在不愿意打扰他们的自然平静的生活,生怕唐突冒失的照相行动给他们带来心里的不愉快.所以,我在旅途当中纪录了很少人物生活.多年来,我在路上所遇到藏族人当中,有一些愿意接受为他们照像,甚至有的路遇藏族人走过几十米远以后又返回来要求给他照相.说来这些藏族人的内心期望很简单,就是想在照相机的屏幕上象照镜子一样的马上看到自己的形象,他们并没有奢望得到冲洗后的相片.当然,也有不少的藏族人在我提议给他们照相后,欣然接受.

西藏的兰天、西藏的大地、西藏的很多地方至今保持着原始原貌,西藏的人和他们赖以生存的环境一样也体现着人类本来的质朴。当我回味我给他们拍照的相片时,我看到的是大方、自然的表情,是大气豪放的神态。对比我们内地人,我们内地人往往照相的时候不自然状态多了一些。
            

corniy888 发表于 2008-11-20 20:07:25

民工

说得不错,有收获,顶一下

zol5557 发表于 2008-11-21 18:10:18

条码打印机

帮顶~~~

文姬 发表于 2008-11-21 18:15:44

很美,想去看看

七叶果 发表于 2008-11-24 21:00:53

西藏建筑大门上好看的门穗

在西藏可以看到一些建筑的大门环上拴有很好看的门穗。这些拴有门穗的门环在寺庙的院门上可以看到,在寺院的殿堂的门上也可以看到。在普通建筑也普遍的可以看到门环上好看门穗的,比如在旅馆的大门环上、在甜茶馆的大门环上、在普通家庭的大门环上,都可以看到好看的门穗。其实可以这样认为:在藏式的建筑大门上,只要有门环,就拴有门穗。门穗的样式一般是用五颜六色的薄布编制成的,有大有小。一般拴在门环上的门穗大小可以和门的大小、门环的大小成比例的,这样可以在视觉上觉得好看,否则,门大、门环大,而门穗小,看上去会觉得小气。也有的门穗用一个白色哈达代替,门主人在门环上拴上一个白色哈达也起到门穗的作用。也有的门环上门穗、哈达兼而有之的缠绕在一起。

这些门穗有什么作用呢?我看到在很多的寺庙门穗受到前来的藏民抚摸、头触般的顶礼膜拜,这些门穗都已经被触摸的乌黑,这门穗上沾满了信徒为佛前的油灯添过酥油的手再抚摸门穗的酥油渍。我想,这些门穗除了有美化的作用以外,更重要的是有信仰上的作用,就类比我们汉族人的大门要贴门神那样吧?至于这门穗发展来历、以及门穗的确切作用还是不太清楚,看来还需要慢慢的了解。
         
页: [1] 2 3 4 5 6
查看完整版本: 漫行西藏——  康定的灵魂---将军桥周边(第46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