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王 发表于 2009-4-19 12:44:33

星期天才在一起工作的赵工,是国家解放后早期培养的大学生,为人热情、谦逊。这模糊的影像是我为他拍的唯一照片。

地王 发表于 2009-4-19 12:44:58

给798厂设计的高压瓷片电容器击穿测试台。现如今,798这个军工电子的先驱成了闻名遐迩的“艺术区”。这个项目结束了工人在6kv高压下“手板、脚踩、棍棍拨”的危险操作,实现了程序化的一键完成。

地王 发表于 2009-4-19 12:45:20

拍了十多张,这张最好。取名“飞车奇兵”

地王 发表于 2009-4-19 12:45:39

地王 发表于 2009-4-19 12:46:05

1984年杨小利老师的作品“城市之光”入选13届全国影展,刚入道的我也学着杨老师的样子,在同一地点同一角度拍下了这张照片(杨老师的作品是白天)。

地王 发表于 2009-4-19 12:46:30

家人的外教同事提出拜访全家,会面地点选在了住房相对宽裕的我家。我向朋友借了台美能达DX-7为外国朋友和家人拍照,结果拍出的片子反倒不如海鸥4B-1。一起包中国的饺子。令人难忘的还有那次拜访后导致了派出所民警的登门拜访。(原图彩色)

地王 发表于 2009-4-19 12:52:27

 这就是被称作防川的小村子。现在防川已经成了旅游点。这就是被称作防川的小村子。现在防川已经成了旅游点。现在我想,去防川应该是那年代我那些朝族朋友所能给我的最高礼遇了,很想念他们。

地王 发表于 2009-4-19 12:53:55

以后,我又去过一次珲春(对方邀请帮助解决点技术问题),完成任务后,热情的主人邀请我倒防川去看看,并告知那个地方是三国(中、朝、苏)的边境,报请沈阳军区批准后,县委派了车子送。一路经历了军人的两此严格检查。

地王 发表于 2009-4-19 12:54:16

完成任务后我和队长最后离开,当地的县委派了工作人员和小车送我俩到图们市。出了县城不远看到一个亭子,送我们的同志告诉我们:当年乾隆爷来过此地,后人故建亭纪念。乾隆爷?怎么来的?要知道,我们来时坐了两天的火车半天的汽车!

地王 发表于 2009-4-19 12:54:36

小X的漂亮妻子是个美发师,家里开了个小发廊,吃饭的地方挪开饭桌就是营业室,墙上挂着的张喻的明星照是那个年代标准的时尚标签。
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查看完整版本: 凝固在胶片上的80年代 感动啊(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