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王 发表于 2009-4-19 12:54:58
小X大我两岁,不善言辞,在单位也没有啥头衔,可却是心肠最火热的。星期天休息非拉我们一行四人到他家去做客,还当着我们的面给我们做朝鲜族的“打糕”吃,我现在真后悔:怎么没把做“打糕”用力“打”的场面拍下来?地王 发表于 2009-4-19 12:55:16
饭店的厨师,知道了我们是北京来的客人,忙完了工作,也跑过来加入了舞蹈的狂欢,“舞蹈家”老P这会儿改伴奏了。地王 发表于 2009-4-19 12:55:36
五十多岁的老会计也是朝鲜族人,他的舞姿经常让我想起电影《英雄儿女》和《上甘岭》地王 发表于 2009-4-19 12:55:57
老P是那单位的主任级人物,可跳起朝鲜舞来,就什么都不顾了。地王 发表于 2009-4-19 12:56:18
尽管我们一再强调生活不麻烦单位和领导,吃饭一律在宾馆餐厅,可仍旧无法回绝三天两头的请客,按现在的标准看,虽然宴请的档次都很“寒酸”可毕竟都是国家的钱啊!何况那个地方经济还很贫困。公款吃喝起源于何时我没有考证,但至少不会晚于80年代初。地王 发表于 2009-4-19 12:56:40
厂长是汉族,不会朝鲜舞。虽说和俺们队长都是大老爷们,可也不妨碍这样“交谊”一把。地王 发表于 2009-4-19 12:57:07
朝族朋友能歌善舞真是名不虚传,瞧!在我们的住处就跳开了。地王 发表于 2009-4-19 12:57:34
副厂长(中)从北京开会回来,来“宾馆”看望。地王 发表于 2009-4-19 12:57:54
80年代的地王 发表于 2009-4-19 12:58:21
一张北京老西直门立交桥的盘旋扶梯往上拍的我叫它《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