频变
发表于 2007-12-1 21:42:14
我不敢说我的教育成功,但我的孩子从小懂得实力和竞争的重要性,通过实力和竞争获得私立学校公办班,可以用比别人少二倍的学费,获得最佳的教育。我也不是没有能力为我孩子买名牌衣服,但他从来不要,因为他从小就懂得这些都不是他自己的能力得来的。论坛论坛就是把观点摆出来,认真剖析取各家所长不更好吗?
山清水秀
发表于 2007-12-1 21:44:44
引用第26楼频变于12-01-2007 21:42发表的 :
我不敢说我的教育成功,但我的孩子从小懂得实力和竞争的重要性,通过实力和竞争获得私立学校公办班,可以用比别人少二倍的学费,获得最佳的教育。我也不是没有能力为我孩子买名牌衣服,但他从来不要,因为他从小就懂得这些都不是他自己的能力得来的。论坛论坛就是把观点摆出来,认真剖析取各家所长不更好吗?
同意!
渔夫
发表于 2007-12-1 22:17:35
引用第24楼频变于12-01-2007 21:06发表的 :
我不会要求孩子做他不喜欢做的事,与其要个虚伪的孩子,不如让他做他想做的事,再说梨不是不是他自己能力获得的,如果将来他有这个能力,他怎么做是他的事。
wo要说的是孩子在不同的年龄阶段,家庭教育的侧重点应该是不同的。
山清水秀
发表于 2007-12-1 22:26:07
引用第28楼渔夫于12-01-2007 22:17发表的 :
wo要说的是孩子在不同的年龄阶段,家庭教育的侧重点应该是不同的。
孩子在不同的年龄阶段,家庭教育的侧重点应该是不同的
鸿爪雪泥
发表于 2007-12-2 12:59:50
呵呵,看了大家的谈论,谈一下我的看法,大家都把注意力放在这个“让”字上,而忽视了产生“让”行为的情境,也就是孔融在什么条件下实施“让”的行为,如果不把这个问题看明白,单谈竞争与谦让的关系,没有任何的意义。如果几个孩子比赛,看谁能够到树上摘的犁最多,这时候孔小弟如果让了,这就是错误的行为,因为那是竞争的情境下,“让”代表了退缩,这时候的“让”所呈现的积极的自我品德评价不足以抵消“让”行为本身对个性中进取精神的培养的消极影响(这句话比较长,希望大家仔细看),是弊大于利。而在非竞争情境下,我们应该赞扬孔小兄弟的“让”的意识,这是一种美德,不自私,多关心别人是良好的个性修养,而且懂得关心别人的人在竞争环境下也不会采取下三滥的卑鄙手段去获得成功,这样的人的成功,自我感觉坦荡踏实,别人也认可赞美。呵呵
所以请朋友们不要忽略“让”的情境单独谈“让”的对错,那没有意义,甚至于进入歧途。
秋风
发表于 2007-12-5 12:10:53
要看为什么分这些梨。如果必须分我分配的原则是:
好东西大家都想要。因此,先分配给需要分这些梨的人 一些工作,以完成工作的速度和质量来决定怎么分配。也就是社会主义的按劳分配,实际上是培养孩子 要通过自己努力来取得自己想要的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