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我要加入

手机号码,快捷登录

手机号码,快捷登录

查看: 1119|回复: 6

鸡的悲喜剧(文/雷抒雁)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8-8-20 19:45:3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有一天,鸡突然质问人:“为什么要吃鸡蛋?”人反问鸡:“你为什么要生蛋?”鸡不屑地回答:“传宗接代呗。”人便露出蛮横的本质:“吃鸡蛋,是因为有营养,好吃!”鸡又问道:“好吃,有营养的东西多啦!为什么偏要吃鸡蛋?”人说:“鸡蛋的外观也好,形式和内容达到了高度完善的统一。”

  一说到美学呀,哲学呀,鸡自然无言以对。于是,人便肆无忌惮地吃鸡蛋。蛋太少

,便多养鸡:粮食不够,就制造饲料。人希望鸡365天不歇气,日日生蛋,最好又都是双黄的。据说这叫市场规则。

  本来,作为生命延续,生一次蛋,于鸡是一次生命力的爆发。但是,为了适应市场之需,鸡便只好多吃饲料,多多生蛋;那蛋越来越小,皮越来越薄,黄也越来越淡,营养也就越来越差。鸡蛋不足市场之需,便有“人造鸡蛋”出笼,那样式与鸡蛋相似无二,只是以无机物合成的。等而下之,市场上竟有用土豆、泥丸之类,化了装冒充鸡蛋的。无知者,也将这些罪孽一并算到鸡的身上,岂不悲哀!

  真正懂得鸡蛋优劣的人,常常不得不跑到乡下去找“柴鸡蛋”。那些老太太们自由放养的鸡生的蛋。柴鸡暂时似乎还不懂市场,只在意传宗接代。

  谁尊重鸡,尊重生命的自然跃动,谁就会有优秀的鸡蛋。须知,生蛋,只是鸡的一种生命方式。

  上边这段类似寓言的文字,是不久前我在韩国首尔参加第一届中韩诗人交流会上的发言。

  鸡,是许多寓言里的主角。

  列宁说,鸡有时会比鹰飞得高,可是,鹰还是鹰,鸡还是鸡。

  山东诗人桑恒昌说,一次,鸡发牢骚,说那么多人吃鸡蛋,可没有一个人感谢过自己。奶牛便说,所有的孩子都吃我的奶,谁叫过我一声“妈!”

  更有故事说,有位老太太开养鸡场,一半公鸡,一半母鸡,结果,自然效益不佳。便请来养鸡专家帮忙出主意。这位男专家提醒老太太说公鸡太多,只吃粮,不下蛋,当然效益不好。半年后,专家又来老太太的鸡场看,公鸡母鸡比数依旧。专家再次强调:公鸡不必那么多,一只公鸡可以配多只母鸡哩。老太太立即反驳:我知道,你们男人都是这么想的!专家哭笑不得。

  鸡被反复提起,自然缘于人对鸡十分亲近,说起鸡的形象及习性,没有人不熟悉,以之喻理,方便,易晓。不过,一切比喻都难免蹩脚。

  我说到鸡与蛋的关系,是想以之比喻诗人与诗的关系。

  如果诗人写诗,是一种生命行为,是有感而发;事件、生活、理念,触动了诗人的心灵,使之动了情,进入了创作状态,自然会有好诗出现。现在诗歌的问题,是诗人“体外受孕”、“无痛分娩”。许多“诗人”视写诗如吐痰,张口便是,随处涂抹。正如一些鸡不正经下蛋,蛋的质量越来越差,甚至有一些“坏蛋”混迹其中。这么一来,读者只好离之而去四处去找“柴鸡蛋”。

  当然,事情的复杂,远非鸡与蛋可以简单比附的。诗的问题,有诗人不严谨、不执著的因素,亦有盲目鼓吹者指鹿为马式的评说引导:亦有部分缺乏文学素养的读者逐怪追奇,以诗为玩物;加之诗歌的阵地失守,凡是愿意发诗的报刊,都把诗当成了节日献礼,花边点缀,或政绩颂言。如此,怎么能有好诗?

  说到鸡与蛋,我只是想提醒诗人,老老实实写作,认认真真“生蛋”。别想着高产,别降低质量,更别以顽劣充才艺;让每个蛋都带着血丝,成为生命激情的一次跃动。

  非如此,诗没有希望!
发表于 2008-8-20 20:10:10 | 显示全部楼层
是一篇好文
回复 鲜花 鸡蛋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8-8-20 20:17:05 | 显示全部楼层
引用第1楼雪朦胧于08-20-2008 20:10发表的:
是一篇好文
谢姐姐,从今以后转载了,转载一些精品,总感觉论坛太水。
回复 鲜花 鸡蛋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8-20 20:52:14 | 显示全部楼层
引用第2楼涧边幽草于08-20-2008 20:17发表的:

谢姐姐,从今以后转载了,转载一些精品,总感觉论坛太水。
谢谢你来我的美文转载做客,顺便做主人
回复 鲜花 鸡蛋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8-20 22:54:14 | 显示全部楼层
不错!
回复 鲜花 鸡蛋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8-21 22:13:29 | 显示全部楼层
现在的文坛也很浮躁啊!
回复 鲜花 鸡蛋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8-29 20:38:01 | 显示全部楼层
引用第5楼花开于08-21-2008 22:13发表的:
现在的文坛也很浮躁啊!
回复 鲜花 鸡蛋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我要加入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爱宝坻社区

GMT+8, 2025-2-8 01:06

Powered by Discuz! X3.5 Licensed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