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积分
- 915
UID29429
注册时间2008-7-13
最后登录1970-1-1
人气值 点
在线时间 小时
|
二、“静”中国茶道修习的必由之径
中国茶道是修身养性,追寻自我之道。静是中国茶道修习的必由途径。如何从小小的茶壶中去体悟宇宙的奥秘?如何从淡淡的茶汤中去品位人生?如何在茶事活动中明心见性?如何通过茶道的修习来澡雪精神,锻炼人格,超越自我?答案只有一个——静。
老子说:“至虚极,守静笃,万物并作,吾以观其复。夫物芸芸,各复归其根。归根曰静,静曰复命。”庄子说:“水静则明烛须眉,平中准,大匠取法焉。水静伏明,而况精神。圣人之心,静,天地之鉴也,万物之镜。”老子和庄子所启示的“虚静观复法”是人们明心见性,洞察自然,反观自我,体悟道德的无上妙法。
道家的“虚静观复法”在中国的茶道中演化为“茶须静品”的理论实践。宋徽宗赵佶在《大观茶论》中写道:“茶之为物,……冲淡闲洁,韵高致静。”徐祯卿《秋夜试茶》诗云:
静院凉生冷烛花,风吹翠竹月光华。
闷来无伴倾云液,铜叶闲尝字笋茶。
梅妻鹤子的林逋在《尝茶次寄越僧灵皎》的诗中云:
白云南风雨枪新,腻绿长鲜谷雨春。
静试却如湖上雪,对尝兼忆剡中人。
诗中无一静字,但意境却幽极静笃。
戴昺的《赏茶》诗:
自汲香泉带落花,漫烧石鼎试新茶。
绿阴天气闲庭院,卧听黄蜂报晚衙。
连黄蜂飞动的声音都清晰可闻,可见虚静至极。“卧听黄蜂报晚衙”真可与王维的“蝉噪林欲静,鸟鸣山更幽”相比美。
苏东坡在《汲江煎茶》诗中写道:
活水还须活火烹,自临钓石汲深清。
大瓢贮月归春瓮,小勺分江入夜瓶。
雪乳已翻煎处脚,松风忽作写时声。
枯肠未易禁散碗,卧听山城长短更。
生动描写了苏东坡在幽静的月夜临江汲水煎茶品茶的妙趣,堪称描写茶境虚静清幽的千古绝唱。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