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积分
- 10386
UID21974
注册时间2007-6-4
最后登录1970-1-1
人气值 点
在线时间 小时
|
刘达临:美国人的性欲并不比其他国家的人要强,而是要求高。人类越发展,对精神的要求可能要比纯生理的要求。说到对男人过一些性教育,我看应该可以这样理解。如果把妇女解放的意识真正落实到男人身上可能效果会更好一些。
徐兆寿:有时候我觉得美国妇女对性的不满意可能来自于她们自己,即对女权的过分要求,怎么说呢?就是往往超乎自己的承受能力,往往在各方面要和男人比,在心里上始终有一种不平等的先入为主的观念。平等实际上是一种感觉。无论对方拥有多少财富,也无论你是否一无所有,但只要你觉得你们是平等的,它就是平等的。道理是从自身出发的,并不是世界强加给人的。就像一个人觉得幸福,是一种内心的感受,并不是他一定要拥有整个世界。拥有整个世界的人反而可能会感到不幸福,不满足。那些君王不就是例子!美国的女权运动从美国妇女倡导走出厨房的那个年代就一步步地被强化了,它已经成为美国妇女的一种思维习惯。实际上,大部分男人可能对这种过分和夸张的强调很反感,继而对女性表现出另一种冷漠。这是男人和女人常有的情况。也许正是这种思想在美国人身上起作用呢?
相反,中国的妇女是认可型的,没有美国妇女的那种死不认输的架口。只要男人是尊重她的,既然她的地位很低,经济上也不行,但她可能觉得自己很幸福,对丈夫就很满意。这是中国妇女的幸福观。而在严格的一夫一妻制的伦理中,中国的男人还没有像美国人那样学会很快地离婚,中国人对家庭的观念一直很强烈,这是世界上任何一个民族都无法比拟的,也可能正是这一点,中国的夫妻观表现出了独特的风韵。
刘达临:这是两种文化的差异。第一点是中国人对家庭和性问题看得比美国人要重得多;第二点是中国人对离婚一直持否定态度,认为离婚总是不好的,西方人是不在乎的,不行就可以离婚;第三点是中国女人的经济状况不大好,所以对婚姻很在乎。当然,中国人的这些观念都在改变。
徐兆寿:从这些问题出发,我觉得性教育的内容早已超出性本身了,已经成为人的教育。要解决这个问题,我们还得从根本上来解决,就是对妇女的进一步解放,对平等思想的进一步升化。性说到底是一种文化,是一种社会关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