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我要加入

手机号码,快捷登录

手机号码,快捷登录

查看: 3050|回复: 0

秦城烟柳(李寿祥)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6-5-16 13:03:3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宝坻有一古城遗址,名曰“秦城”,古城墙上长有一种树,俗称“秦柳”。在宝坻区域内只有秦城遗址生长秦柳。传说秦柳在阴天下雨时会生出烟雾,因此又称“烟柳”。
秦柳并非柳树,经鉴定为毛科,学名称之为“丝绵树”。树叶形似杏树叶,但比杏树稍小些。该树一年开两次花,结两次果。压枝、种籽都可成活。幼苗树干有四条飞翅,给人感觉树干是方形。这种木材,适合制作牙签,其特点:剔牙不臭。秦城烟柳制作的牙签享有胜名,过去不但畅销全国各大城市,而且还作为贡品,供皇宫使用。
“秦城烟柳”为宝坻八景之一。在历史上宝坻的文人骚客对邑中的风光景物、名胜古迹于皎皎中择其八,分别起雅号称之为“宝坻八景”。宝坻八景明、清两代说法并不相同,明代《宝坻县志》记载宝坻八景为:“秦城烟树”、“东寺晓钟”、“北潭秋月”、“夏雾银鲜”、“晴楼碧障”、“石幢金顶”、“芦台玉砂”、“拱都池莲”。到了明代末年,杜文端又将宝坻八景易其四,重新更定八景为:“秦城烟柳”、“海天东胜”、“东寺晓钟”、“北潭秋月”、“长河潮汐”、“朝霞晚照”、“芦台玉砂”、“文灿灵碑”;到了清代乾隆年间,知县洪肇懋重修《宝坻县志》时,因时过境迁,又由于雍正年间设置了宁河县,将宝坻东南一些地方划归于宁河县管辖。所以杜文端增定的“海天东胜”、“芦台玉砂”二景在宝坻邑中已不复存,而朝霞寺当时也已荒废,则“朝霞晚照”之佳景也渺然无存。故洪公又新更定宝坻八景为:“秦城烟柳”、“蓟界云山”、“东寺晓钟”、“北潭秋月”、“石幢金顶”、“珉碣银钩”、“潮河飞练”、“文阁瞻云”。在宝坻八景的历史沿革中,秦城烟柳之佳景始终处于显赫的地位。
多年来,文人墨客和其他人士到古“秦城”遗址游览时,往往触景生情,口吐珠玑,抒发胸臆。
唐代诗人在《送客还幽州》的诗中写到:惆怅秦城送独归,蓟门云树远依依。秋来莫射南飞雁,从遣乘春更北飞。明代弘治年间的宝坻县令庄襗,最初将宝坻八景之一命名为“秦城烟柳”,并以《秦城烟柳》为题写下一诗:何代英雄事已磨,尚遗废垒枕荒坡。几回隔陇闻樵唱,犹似当年奏凯歌。漠漠淡烟秋色老,萧萧落水雨声多。行人不必重回首,渭河咸阳事若河。
清代乾隆年间的宝坻知县洪肇懋,也感慨万端地奋笔疾书,写下题为《秦城烟柳》诗一首:旷代谁复辨真伪,萧凉往事已成尘。当年蓟北都非晋,此曰城南尚号秦。缕缕烟痕还似旧,依依柳色几更新。凭临无限伤心处,荒垒残阳独立人。
秦城遗址在宝坻城南4.5公里处,古城址东西长870米,南北宽630米,旧城垣依然清晰可见,残存的城垣最高处还有5米多高。秦城作为一座历史悠久的古城,虽然早已荒废,但其遗址却一直为世人瞩目,是人们怀古的向往之地。秦城究竟始建何年?传说唐太宗东征,亦驻跸焉,故名“秦城”,但无证可考。据清代乾隆年间的《宝坻县志》记载:“秦始皇并燕筑城置戍,此则秦城所由名也。”
从一九九○年我市考古队及宝坻文化馆进行的两次考古发掘得知,秦城始建于战国晚期。秦始皇统一中国后,也建筑并使用过此城。考古发掘中发现大量的秦代建筑材料和其它的遗物,城垣及城内外都有汉墓出土,这也足以证实此城荒废于汉代。根据史料记载和实地考古调查,可以断定秦城始建于燕国晚期。因秦代建筑并使用过此城,因此而得名。秦城遗址文化内涵丰富,历史久远,天津市人民政府于一九八二年将秦城遗址列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我要加入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爱宝坻社区

GMT+8, 2025-2-11 21:30

Powered by Discuz! X3.5 Licensed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