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我要加入

手机号码,快捷登录

手机号码,快捷登录

查看: 2268|回复: 8

靓鱼水族小型鱼篇 带饲养介绍。。。

[复制链接] 来自:天津市
发表于 2008-4-2 20:37:1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游客,如果您要查看本帖隐藏内容请回复
 楼主| 发表于 2008-4-2 20:47:08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天津市
红玫瑰鱼
红玫瑰鱼体呈纺锤形,稍侧扁,尾鳍呈叉形,体长可达5厘米。红玫瑰鱼从头的前端起至尾柄基部有一条两边呈锯齿状的黑色纵向条纹。背部为紫红色,腹部为淡黄色,全身基本为玫瑰红色,故称为红玫瑰鱼。红玫瑰鱼在发情时出现的婚姻色更加鲜红,如同樱桃花一样,故又称为樱桃鱼。红玫瑰鱼色极艳丽,小巧玲珑,深得热带鱼爱好者的喜爱。

红玫瑰鱼的雄鱼有互相排斥的习惯,但不互相攻击,它们排斥的主要方法是:当两条雄鱼在一起,它们便会各自旋转,并增加婚姻色,以显示自己的美丽,取得雌鱼的好感。

红玫瑰鱼性情温和,适宜与其它品种的小型热带鱼混养,红玫瑰鱼对水质不苛求,适宜生活在20-25℃的水温中。红玫瑰鱼吃动物性饵料,不择食。红玫瑰鱼胆小怕事,声音过大时,它们便躲藏起来,但有时它们也爱在水面蹦跳,所以饲养红玫瑰鱼的鱼缸一定要加缸盖,以防它们蹦出。

红玫瑰鱼的睃雄鉴别比较困难,其主要鉴别方法是:雄鱼细看时会看到其尾鳍微红,身体颜色鲜艳;雌鱼尾鳍淡黄,身体颜色较淡,身体较粗壮。

红玫瑰鱼是卵生鱼类,繁殖比较容易。繁殖缸尺寸为39*30*24厘米,繁殖水温以25℃左右为宜,水的硬度为4-6,酸碱度为6.5-7.5。繁殖前应先在缸里铺一层金丝草。然后将经过认真挑选的亲鱼按雌雄1:1的比例放进繁殖缸里。亲鱼入缸后异常活跃,雌雄亲鱼都会出现美丽鲜红的婚姻色,它们追逐蹦跳,有时会跃出水面,所以应加上缸盖,以免发生意外。经过追逐后,雌鱼排卵,雄鱼射精,使卵受精,受精卵比水重,沉入水底粘附在金丝草上。每对亲鱼每次可产卵150粒左右,多者可达300粒能上能下,产卵结束后,应将亲鱼捞出另养。以免它们吞食鱼卵。

受精卵经过约24小时可孵化出仔鱼,仔鱼再经过24小时可发育成能游动摄食的幼鱼,这时应喂以“洄水”,10天后可改喂小型鱼虫。
回复 鲜花 鸡蛋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4-2 20:54:58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天津市宝坻区
看看
回复 鲜花 鸡蛋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8-4-2 20:58:38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天津市
                 头尾灯鱼
又名电灯鱼。分布于南美洲的圭亚那和亚马逊河流域。

  特征

  体长4~5厘米。体长而侧扁,头短,腹圆。两眼上部和尾部各有一块金黄色斑,在灯光照射下,反射出金黄色和红色的色彩。鱼在游动的过程中,由于光线的关系,头部和尾部的色斑亮点时隐时现,宛若密林深处的荧火虫,闪闪发光。

  饲养特点

  性情温和,身体娇小,喜群聚游动,可与其他品种鱼混养。饲养水温22~26℃,对水质要求不严。饵料以小型活食为主。喜在水族箱中层活动、觅食。

  繁殖特点

  亲鱼性成熟年龄为9个月。雄鱼体色较深,臀鳍中部有透明的横条,雌鱼则没有;雌鱼体比雄鱼宽而肥大,腹部浑圆。繁殖水温24~25℃,水质中性软水。在30厘米×25厘米×25厘米的鱼缸底部铺放头发丝草,傍晚时放入亲鱼一对,第二天黎明就可产卵。产卵结束后将亲鱼捞出,第二天傍晚就能看到孵化出的仔鱼,三四天后仔鱼游动觅食,25天后仔鱼即发育为幼鱼。雌鱼每次产卵200~300粒,产卵间隔时间10天。
回复 鲜花 鸡蛋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8-4-2 21:01:55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天津市
             黑灯鱼
黑莲灯鱼

一、名称和产地
黑莲灯鱼的学名为异纹鲃脂鲤(Hyphessobryconheterorhabdus) ,隶属于脂鲤科(Characidae)原分布于南美洲巴西亚马逊河下游沿岸热带原始森林间的水域中。
在此鱼的体侧,从鳃盖后缘直贯尾鳍基部有3条纵向条纹,上面一条红色,中间一条淡黄色,下面一条深黑色,似身披绶带一般,十分璀璨醒目,故有三带鱼之称。因这三条色线距离很近,而且上、中两线比下面的黑线要细,若粗略一瞥,会只看到一条比较粗的黑色条纹。因该鱼属灯鱼类,所以称为黑灯鱼或黑莲灯鱼。它的中文名有:新光电管鱼、光电管鱼、双线电灯鱼、双线灯鱼、绶带鱼、黑霓虹、双线脂鲤、黑霓虹灯鱼、椭鱼等。其英文名有: B lack neon tetra、Flag tetra、B lackstripedtetra、Belgian flag tetra、Heterorhabdus flag tetra和False tetra。
黑莲灯鱼色彩艳丽、晶莹剔透、小巧玲珑,与其他灯鱼同箱饲养,该鱼显得格调高雅,出类拔萃,受人钟爱。

二、形态特征
黑莲灯鱼体稍侧扁,与同属的其他种相比,体较短,全长仅3 ~4 cm。头较大,略尖。口亚上位,口裂弧形,吻圆。眼大,位于头侧。背鳍位于身体背部中央,略呈高耸向身后倾斜的三角形,共有9~10根鳍条,其起点与吻端的距离小于至尾基的距离;尾柄上还有一个无鳍条的小脂鳍。胸鳍较小呈长圆形,有10~12根鳍条,起点前部稍隆起,其起点至吻端的距离小于至尾基的距离。臀鳍很长,起点位于背鳍末端下方,臀鳍前端与背鳍上下对应,向后延长直至尾柄末梢,由23~24根鳍条组成。腹鳍位于腹部,接近臀鳍,由8根鳍条组成。侧线鳞37片。尾鳍呈叉形。身体的基色为浅黄褐色,背部呈红褐色且发亮,腹部为橄榄绿色,至边缘则呈银白色。体侧中部有红、黄、黑三条纵带。各鳍(背、胸、腹、臀、尾鳍)均呈无色透明状或浅黄色。眼上半部有红色斑块,下半部为白色,在光线照射下,随着鱼的不停游动发出灿烂耀眼的光辉,犹如一盏小彩灯。

三、饲养方法
黑莲灯鱼生性活泼、温和,容易饲养,适合于在水族箱中群居,可与其它对环境要求相近的小型热带鱼,特别是与红绿灯鱼、宝莲灯鱼一起混养,也可单养。该鱼喜在水体的中层游动,对水质要求较高,喜生活在pH 5. 6 ~6. 2、硬度为2 ~3的弱酸性软水中。饲养水应清澈,但不宜多换水,以保持水质的相对稳定。饲养水要有过滤装置,水温保持在22~28 ℃,最适水温为24~26 ℃。该鱼体型小,单养时最好用小水族箱;群养时水族箱的容积以30 cm ×25 cm ×30 cm,或者更大一些为好。该鱼胆小,易受惊,水族箱里不要铺石子,应种植些阔叶水草,以利其栖息和隐蔽。它喜食活饵料,如水 、水蚯蚓等,也可适当加喂一些干饲料、颗粒饲料。黑莲灯鱼有一奇特的生理现象,当两尾雄鱼打架时,其黑色霓虹纵带会延伸到整个尾部,乃至达到部分臀鳍。

四、雌雄鉴别
在外表、色彩上雌雄鱼很相似,不易区分。若仔细观察,可发现体形上有所区别,雄鱼体型较窄且瘦小,背、臀两鳍较大,臀鳍略弯,末端成尖状,颜色较深;雌鱼体型较宽且肥壮,背鳍稍短小,臀鳍末端圆浑,边缘形成直线,繁殖时期腹部膨大。

五、繁殖方法
1. 亲鱼的选择和培育
选用全长4 cm的成鱼作为亲鱼。先挑选一尾腹部膨大的雌鱼和一尾色彩鲜艳的雄鱼分开饲养一周,亲鱼培育期间要喂给它们足量的活水 ,并保持水质清新。
2. 繁殖前的准备
用规格40 cm ×30 cm ×30 cm的水族箱作为产卵箱。将水族箱清洗干净,箱底不宜铺沙,但可铺一层小卵石,或种一些金丝草、狐尾藻,也可将水草用玻璃棒固定后沉入水底作产卵时的卵子附着物。要求产卵箱中水的pH值在5. 6~7,硬度2. 5~3,静置两周;也可在箱内注入三分之二蒸馏水和三分之一干净的老水。水温以保持在25 ~27 ℃为宜,加入半勺食盐以杀灭水中的菌类。
3. 产卵
产卵箱周围保持安静,有利于增加雌鱼产卵的可能。产卵箱要放在阳光不能直接照射到的地方,箱的三面用纸遮好,避免光线射入。在强光下黑莲灯鱼的受精卵发育不良。通常于晚间将仔细挑选过的亲鱼按雌∶雄= 1∶1投入产卵箱。亲鱼入箱前一天停止投饵,让它
们将排泄物排干净,以免尔后污染产卵箱水质,临入箱前再把亲鱼喂饱。一般于次日清晨或隔1~2 d的清晨产卵。在产卵前,雄鱼围绕着雌鱼游动,似作求爱状,然后双双进入浓密的水草丛间,互相挨紧,随后雌鱼开始产卵于金丝草上,雄鱼靠在雌鱼体旁射精。受精卵微带粘性,粘附于水草上或沉落在产卵箱底,产卵持续时间约1. 5~2 h。黑莲灯鱼有产卵后自己吞食鱼卵的习性,故亲鱼产卵后应立即将其捞出另行喂养。一对亲鱼每次繁殖可产卵50~200粒左右,但其中有一部分卵未能受精。有时放进产卵箱的雌鱼不发情,不接受雄鱼
的追求,不让雄鱼亲近。遇到此种情况,应将雌、雄鱼暂时分养,并喂以活饵,过几天(约7~8 d)再将其重新投入产卵箱,并增添1~2尾雄鱼,使雌、雄鱼之比为1∶2~3。经这样处理后,一般第2~3 d即可开始产卵繁殖。
4. 育苗
黑莲灯鱼的受精卵对光十分敏感,若不采取遮光措施,孵化率和幼鱼成活率都将受到影响,因此要让受精卵在黑暗中孵化。受精卵在水温25~26 ℃的条件下,约经24~36 h出膜。刚孵出的仔鱼身体极细小,呈透明状,吸附在水草或箱壁上。此时仍应注意遮光,因为仔鱼尚未摄食,体能很有限,若有强光刺激,窜动几下即告死亡。但此时可揭开部分黑纸,仅让少量光线透进产卵箱。在光线强度勉强能看得见物体的情况下,将白色死卵全部消除掉,否则会败坏水质,使刚孵出的仔鱼在3~4 d内全部死亡。孵出的仔鱼第一天卧在箱底;第二天以后陆续粘附在箱壁上,头上尾下作悬挂状;到第4~5 d仔鱼的卵黄囊消失,开始水平游动,并从外界寻找食物。此时,逐步撤除遮光的黑纸,让微弱的散射光透进产卵箱,并开始投饵。由于仔鱼游动能力弱,食料必须到嘴边才能吞进,因此开口饲料要用细筛滤取的“洄水”或人工培养的纤毛虫、轮虫和浮游动物的幼体等。每天投喂4~5次,每次投饲量要少,以免残饵多而败坏水质。以后可随鱼体长大,逐渐添加个体较大的活饵料,如小型枝角类、草履虫、丰年虫无节幼体,但绝不可投喂剑水等,否则会伤鱼。仔鱼孵出一周后,可把产卵箱逐渐向明亮的地方移动,并注意保持水质清新(经常用橡皮管吸除沉积于箱底的残饵和混浊水) ,再用放置多天的水通过细孔喷壶替换部分水温相同的饲养水,以保持水质清洁。
5. 日常管理
黑莲灯鱼的幼体呈银灰色,在起初的2周龄内不爱活动,多数时间停留在水草的茎叶间。3周龄时开始变色,体侧有金属光泽,眼睛上出现黑色条纹。到1个半月龄时,幼鱼的色彩已定型,和成年鱼完全一样,此时可将它们从产卵箱中移至宽敞的水族箱进行正常饲养。6~8月龄的鱼可达性成熟,繁殖周期为60 d左右,一年可繁殖多次。
饲养期间,如果水质不洁幼鱼容易受细菌感染,症状是从黑色霓虹纵带部分开始发炎,进而扩散至发光的金色纵带部分,甚至全身失去光泽,最后死去。这种病有传染性,发现病鱼应立即捞出消灭,并注意观察其它鱼的情况。治疗方法是在水中加入土霉素1~2片。
回复 鲜花 鸡蛋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8-4-2 21:05:10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天津市
                 虎皮鱼
虎皮鱼Puntius tetrazona 又名四间鱼、四间鲫鱼。原产地:马来西亚,印尼苏门答腊岛、加里曼丹岛等内陆水域。

外形:

虎皮鱼体高,似棱形,侧扁,长5?/FONT>6厘米。体色基调浅黄,布有红色斑纹和小点,从头至尾有4条垂直的黑色条纹,斑谰似虎皮。背鳍高,位于背上中部,尾柄短,尾鳍深叉形。

习性:

最适生长水温24?/FONT>26℃,要求含氧量高的老水。杂食性,但爱吃鱼虫、水蚯蚓等活饵料,干饲料也摄食,爱吃贪食。虎皮鱼好群聚,游泳敏捷、活泼,成鱼会袭击它鱼,尤爱咬丝状体鳍条,不宜和有丝状体鳍条的鱼(如神仙鱼)混养。宜同种群养。虎皮鱼的变异种有绿虎皮鱼、金虎皮鱼等。绿虎皮鱼的体形、鳍形均未变,但体色改变成不规则的绿色大斑块和条纹,非常美丽:绿虎皮鱼要求高溶氧水体。金虎皮鱼体金红色,眼红色。

繁殖特点:

选择4厘米以上的作亲鱼。雄鱼身披鲜艳的婚姻色,腹鳍、背鳍、臀鳍上的红色素更红;雌鱼体态丰满,腹部膨大。要求氢离子浓度100?/FONT>251.2nmol/L(pH6.6?/FONT>7),硬度4度的软水,水温27?/FONT>29℃。虎皮鱼贪食,产完卵就要吃,产卵结束即捞出亲鱼。受精卵经24小时孵出仔鱼,再经2?/FONT>3天,仔鱼可以水平游动,这时,可投喂“洄水”和轮虫。

虎皮鱼色彩鲜艳,线条分明,卵圆形侧扁的鱼体呈浅黄色,背部为金黄色,腹部为白色,背鳍、腹鳍以及呈叉形的尾鳍和嘴部都是鲜红色的,鱼体两侧通过眼部、腹鳍前、背鳍前部和尾鳍前部前部列有四条横向墨绿发黑的宽条纹,犹如老虎皮,因而得名,也被称为“四间鱼”。同类还有一些变异的品种:金虎皮鱼、绿虎皮鱼、红虎皮鱼、玻璃虎皮鱼等种类。虎皮鱼习惯在水的中层水域游动,是一种很活泼的鲤科鱼类,它们喜欢集群游动,因此在饲养时,最好多养一些,它们之间经常会发生互相殴斗和追逐厮咬的情况,但似乎是在玩耍,而不会产生很大的损伤,虎皮鱼的另一个“恶习”就是喜欢袭击游动缓慢而鱼鳍修长的其他鱼类,尤其是神仙鱼,往往它们美丽的鳍边会被虎皮鱼咬得七零八落、破损不堪,所以最好不要将神仙鱼等行动缓慢的鱼与虎皮鱼一起混合饲养,其他大多数行动快捷的小型鱼类都是适合虎皮鱼一起生活、共存的。 <br>   虎皮鱼喜欢清澈偏旧的水质,对水温变化十分敏感,过于激烈变化的水温环境很容易使它们得病,只要注意这一点,虎皮鱼还是很好饲养的。虎皮鱼不择食,偏爱动物性的饵料。 <br>   虎皮鱼经过6个月左右时间可进入成熟繁殖期,雌雄的鉴别为:成熟的雄鱼背鳍边缘呈深红色;雌鱼的色彩较浅,腹部比较丰满,体型略大于雄鱼。 <br>   虎皮鱼属于卵生鱼类,繁殖比较容易。在适宜水温25℃左右、水质硬度5-7,酸碱度pH7.0左右的小型繁殖缸中先铺设一层莫丝草(Fontinalis Antipyretica)或经过热水高温消毒过的棕丝,作为鱼卵的附著物和保护物。然后,选取有待产特征的雌鱼和健康的雄鱼,按雌雄比例1:1或1:2的比例放入繁殖缸。在安静的环境下,雌雄鱼很快会进入“发情”状态,显现出格外鲜艳的“婚姻色”雄鱼会激烈地追逐雌鱼,直至雌鱼雄鱼相互尾随追逐,此后,雌鱼将鱼卵产在水草丛中,雄鱼会同时使之受精。鱼卵呈白色透明,带粘性,会黏附在水草上,数量为200-500粒之间。待产卵结束即可将种鱼捞出,以免它们吞食鱼卵。受精卵经过36小时左右的时间开始孵化,仔鱼在孵化后的36小时内不太会游动,头朝上吸附在缸壁和水草上,完全靠吸收自身的卵黄素生活,而后才会摄食极细小的浮游生物,此时可喂饲草履虫,也可用少许蛋黄调水后投饲,但必须注意一次不可太多,蛋黄极易污染水质,导致水质腐败。如此,再经过7-10天,仔鱼就可直接喂食小型的鱼虫了。
回复 鲜花 鸡蛋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8-4-2 21:10:06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天津市
墨裙鱼
原产地区(国家) 亚马逊河上游、玻利维亚境内。

体形和习性 体高、侧扁,最长可达8厘米。前半身银灰色,有2条黑长斑,后半身黑色,背鳍高而短在背鳍上中部。背鳍、脂鳍、臀鳍均黑色,尾鳍深叉形透明无色。臀部与腹部一样宽大,臀鳍也特别宽大延长直至尾柄,构成了奇特的形体,游动犹如摇滚舞。黑裙鱼对水质要求不苛刻,水温20~24℃。较喜动物性饵料,但人工饲料、干饲料也摄食。黑裙鱼性格温顺,活泼爱动,宜和其他好动的鱼混养。

繁殖特点 黑裙鱼8~10月龄性成熟,当雌鱼腹部膨大时,选雄鱼配对入缸。要求水温25℃以上,比原饲养水温高1~2℃,pH6.8~7,硬度4度。放入鱼巢后,可见雄鱼追逐雌鱼,反复多次后,完成产卵排精,捞出亲鱼,以免亲鱼吞卵,受精卵不畏光,一天后可以孵出鱼苗。
回复 鲜花 鸡蛋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8-4-2 21:15:30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天津市
                         斑马鱼
斑马鱼,又名蓝条鱼、花条鱼、斑马担尼鱼(Brachydanio rerio),原产于印度、孟加拉国。 (里面常见的蓝斑马讲解)


  体长4~6厘米。体呈纺锤形。背部橄榄色,体侧从鳃盖后直伸到尾未有数条银蓝色纵纹,臀鳍部也有与体色相似的纵纹,尾鳍长而呈叉形。雄鱼柠檬色纵纹;雌鱼的蓝色纵纹加银灰色纵纹。


特征
饲养观赏  性情温和,小巧玲珑,几乎终日在水族箱中不停地游动。易饲养,可与其他品种鱼混养。饲养水温20~23℃,在水温11~15℃时仍能生存,对水质的要求不高。日常饲养时,在水族箱底部放些鹅卵石,使水质清澈。

科学利用
  由于斑马鱼基因与人类基因的相似度达到87%,这意味着在其身上做药物实验所得到的结果在多数情况下也适用于人体,因此它受到生物学家的重视。因为斑马鱼的胚胎是透明的,所以生物学家很容易观察到药物对其体内器官的影响。此外,雌性斑马鱼可产卵200枚,胚胎在24小时内就可发育成形,这使得生物学家可以在同一代鱼身上进行不同的实验,进而研究病理演化过程并找到病因。

繁殖
  斑马鱼的雌雄不难区分:雄斑马鱼鱼体修长,鳍大,体色偏黄,臀鳍呈棕黄色,条纹显著;雌鱼鱼体较肥大,体色较淡,偏蓝,臀鳍呈淡黄色,怀卵期鱼腹膨大明显。斑马鱼属卵生鱼类,4月龄进入性成熟期,一般用5月龄鱼繁殖较好。繁殖用水要求pH6.5-7.5,硬度6-8,水温25-26摄氏度。喜在水族箱底部产卵,斑马鱼最喜欢自食其卵,一般可选6月龄的亲鱼,在25厘米X25厘米X25厘米的方形缸底铺一层尼龙网板,或铺些鹅卵石,繁殖时产出后即落入网板下面或散落在小卵石的空隙中。 选取2~3对亲鱼,同时放入繁殖缸中,一般在黎明到第二天上午10时左右产卵结束,将亲鱼捞出。其卵无粘性,直接落入缸底,到晚上10时左右,没有受精的鱼卵发白,可用吸管吸出。繁殖水温24℃时,受精卵经2~3天孵出仔鱼;水温28℃时,受精卵经36小时孵出仔鱼。 雌鱼每次产卵300余枚,最多可达上千枚。水温25℃时,7~8天的仔鱼开食,此时投喂蛋黄灰水,以后再投喂小鱼虫。斑马鱼的繁殖周期约7天左右,一年可连续繁殖6-7次,而且产卵量高。其繁殖力很强,是初学饲养热带鱼的首选品种。
回复 鲜花 鸡蛋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4-13 06:56:59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天津市宝坻区
都很好
回复 鲜花 鸡蛋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我要加入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爱宝坻社区

GMT+8, 2025-2-14 06:29

Powered by Discuz! X3.5 Licensed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