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积分
- 15077
UID24280
注册时间2007-9-20
最后登录1970-1-1
人气值 点
在线时间 小时
|
当前集体备课的病症
新课程改革,创新和教师发展是关键。然而,当前一部分学校集体备课的现状并非如此,下面举几种常见的不良现象:
一、 沉默不言
教师内心渴望集体备课能给自己带来好处,可又往往抱着自卑或偷懒心理。一些教师怕自己的想法太幼稚,所以不发言或少表态;另一些教师想:“偷工减料”,认为不发言就不必做精心准备,因此大家都沉默不语。
二、 胡乱指责
在集体备课中,一些经验丰富、资历很深的老教师或某些中层领导将一些教师的想法批的一无是处。集体备课成了整人课、批判课,因此很难收到实效。于是其他教师不得不小心谨慎,察言观色。
三、“一言堂”
集体备课成为学校工作任务的传达会,成了学科、教研组长或者教务主任轮番进行大论演说的宣讲会,成了各种理论学习的学习会。任务发布完了,大家还没来得及讨论问题,结束的时间就到了。
四、我行我素
一些教师由于没有真正深入研究教材,虽觉得集体备课是讨论的很好,却无法将其用来指导自己的教学实践。结果只能是讨论归讨论,上课时还是各唱各的调,我行我素。
五、流于形式
对于集体备课,很多学校缺乏科学、有效的检查制度。学校领导在检查集体备课活动的开展情况时,仅限于看看备课活动记录,很少到教研活动现场考查活动情况,很少走进课堂检查实际教学效果。于是,教师们只满足与完成基本的备课任务,不去做更深入的集体探讨,因而集体备课活动只能是流于形式了。
六、没有目标
很多教研活动的课题仅仅局限于教学常规事务的处理,讨论课堂教学、学生管理等,对于科研话题很少涉及。有些校长认为:“常规教学年搞好就不错了,有和精力来搞科研?”学校领导和教务处的教研目标不明确,导致整体教研能力低下。
七、一备永“逸”
在一些学校,集体备课等同于轮流备课。一部分教师认为,集体备课就是把过去个人备课转变为教研组内每个教师轮流备课。换句话说,集体备课就是“个人不备课”。不少教师认为,只要拿着集体备课稿,就可以完成教学任务。
八、机械死板
集体备课要求教师在教学目的、训练检测等方面做到基本统一。但这并不意味着从备课形式到教案内容都要高度一致,不准许教师根据班级实际、学生特点发挥个人的创造性。现实中的一些学校为了便于检查,对教案的数量、篇幅、结构等都有严格划一的限制,致使教师们为了应付检查干脆弄一个模样的教案。
九、消极应付
在教学中,教师为学校统一的教学模式所束缚,难以真正防开手脚,去从事真正意义上的教改尝试,因此教师只能视集体备课为“走过场”。学校在教学管理的过程中的条条框框太多,致使教师在从事教学是顾虑重重,根本无法静下心来全力攻关,何谈搞科研?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