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积分
- 0
UID31973
注册时间2008-12-8
最后登录1970-1-1
人气值 点
在线时间 小时
|
楼主 |
发表于 2008-12-19 16:48:41
|
显示全部楼层
儿子学习的四件宝
我家有四样东西,它们分别为:中国地图和世界地图、中国历史朝代表、课外阅读登记表和一个精美漂亮的“采蜜本”。在求知的海洋里,儿子经常用到,它们给了儿子许多帮助。
一、中国地图和世界地图
从儿子背上书包的第一天起,我就没想过给他买什么语文、数学教辅书,而是从书店买回两张精美的地图——中国地图和世界地图。我跟儿子讲地图的作用,又和儿子把地图端端正正地贴在客厅的墙上。以后,只要儿子看书或看电视时,出现了不管是世界上哪个国家、中国的哪座城市或者名山大川,我都会有意识地引导孩子在地图上寻找它们。就这样,儿子在这方寸之地,走遍了世界上许多国家和城市、大洋和高山,对它们的地理位置也相当熟悉了。两年下来,儿子养成了有地理问题就找地图的习惯。
比如,阅读《环游世界八十天》。这本书的内容很精彩。书中的主人公,英国的福格绅士,与朋友打赌,计划用八十天时间环游地球一周。福格从英国伦敦出发,先是乘坐一艘气球船来到法国南方;接着乘气轮船赶到西班牙;然后又到了瑞士、印度、中国、日本、旧金山、纽约;最后横渡大西洋,回到英国本土。主人公每到一个新的地方,儿子就到地图上找出相应的位置。就这样,书中的主人公环游了地球一圈,儿子也在地图上“环游”了地球一圈。一本书看完了,对世界上许多国家和一些著名城市的位置,儿子也有了一定的了解。
又如,《再说长江》和《大国崛起》这两部电视纪录片拍得很好,儿子一直陪我看完了。片中每提到一个地方,或讲到某个大国,我总会适时地引导儿子在地图上找出这些地方的位置。现在儿子对地图是越来越熟悉了。
二、中国历史朝代表
学习是一个长期的过程,知识的获取也是一个长期的过程。特别是对于一个孩子来说,他不可能在一时之间系统地学习完某一方面的知识,刚入学校,他们在学习上都是“蜻蜓点水”式的。今天在这儿看一个故事,明天在那儿听一个故事;今天有些收获,明天又有另一些收获;在课堂上学一点儿,与朋友聊天时学一点儿。他们所得的知识基本上都是单个的、孤立的知识点,没有什么系统可言。他们也不会整理,更不会把知识系统化。例如,儿子听了那么多的历史故事,了解那么多的历史人物,为了让孩子掌握得更有成效,我曾经做过一份中国历史朝代表。按照历史朝代排序:夏、商、周、春秋、战国、秦、汉、三国、两晋、南北朝、 隋、唐、五代、宋、元、明、清、中华民国。上面同时注明了每个朝代的起始和终止年份。这张表的最大特点是,在每个朝代的最后,我都特意留了一块很大的空白位置。告诉儿子可以把自己知道的历史名人、历史故事填到这张历史朝代表中。
看书、看电影和电视时,每次看到历史名人,我也提醒儿子把这些名人的名字填入中国历史朝代表。儿子看了电视《鸿门宴》,我就让他把刘邦、项羽、张良的名字填入“秦朝”;看完了《三国演义》,就让儿子在历史朝代表中“三国”那一栏里填入三国名人曹操、刘备、诸葛亮、关羽等;背了苏东坡的诗,就让儿子在“宋朝”那一栏里填入苏东坡;看了《孟姜女哭长城》这个民间故事,就在“秦朝”那一栏里填入孟姜女的名字,儿子知道了这个故事发生在秦朝;看了《荆轲刺秦王》这个历史故事,就让儿子在“战国”那一栏里填入荆轲的名字;看了《指鹿为马》这个成语故事,就让儿子把赵高的名字填入“秦朝”; 了解了岳飞这个人,就让儿子把岳飞、秦桧的名字填入“宋朝”那一栏……
一来二去,儿子在看书、看电影、看电视时便有了这样一种随时记录的意识。现在,那张历史朝代表上已经积累了200 多个历史名人的名字了,它们按历史朝代的顺序排列着。因为记的次数多了,现在儿子的头脑里已经有了一张清晰的历史脉络图,知识也称得上“网络化”了。没事的时候,我们一家就对着墙壁上的这张“宝图”看着,讨论一下表中的人、表中人的事,真是其乐无穷。
三、课外阅读登记表
素质教育给了孩子更大的学习空间。作为其中的一项,课外阅读在孩子的学习过程中是非常重要的。有效地进行课外阅读,不仅可以使孩子开阔视野,增长知识,培养良好的自学能力和阅读能力,还可以进一步巩固孩子在课内学到的各种知识,对于提高其认读水平和作文能力甚至整个学科学习都起着极大的推动作用。另外,有益的课外阅读,对孩子的道德素质和人格塑造也有重大影响。
所以,在儿子的学习中,我和妻子是十分鼓励孩子进行大量课外阅读的。儿子的作业写完后,就可以读自己喜欢的书。在这两年多的时间里,他阅读了大量的课外书籍,内容包括历史、地理、自然科学、童话和神话故事、诗歌、笑话、智力开发等。广泛的阅读让儿子的知识丰富了,内心感受也丰富了。
为了肯定孩子的阅读能力,更好地调动儿子读课外书的兴趣,鼓励儿子读更多的课外书,我专门做了一张课外阅读登记表,并为它取了一个很好听的名字——做个快乐的啃书虫。每读完一本课外书,儿子就找出一支颜色最亮的水彩笔,站到凳子上,仰着头在表格上一笔一画地写上书名。每登记一本书,儿子的脸上就会多一分成就感。有时,他一本本地数着,然后大叫着说:“老妈,老爸,还差X 本,就达到15 啦!”然后,儿子就会高兴地从凳子上蹦下来……
表格上所体现的是儿子读书的“数量”,作为家长,我们也有一种成就感。但对于一个年纪尚小的孩子来讲,还要来一点儿“实”的。我们给了儿子相应的奖励,例如,每看完15 本课外书,我们就会完成儿子一个小心愿。当然精神方面的奖励更多,当着儿子的面,我经常表扬儿子。如果有朋友到我家来玩,我都让他们看看儿子的那张“阅读登记表”。朋友们会赞叹不已:“呵!小小年纪就看了这么多的课外书,不错呀!”儿子的整个身心都会被快乐和成就感所充盈。现在儿子已经看了85 本课外书了,登记表上的空格也越来越少了。看来,我要给儿子换一张更大的阅读登记表了。
四、“采蜜本”
古人云:“不动笔墨不读书。” 读书动笔,能够帮助孩子集中精力,潜心阅读;有利于孩子储存资料,积累写作素材;也有利于扩大孩子的知识面,提高分析综合能力。妻子是个喜欢摘抄的人,以前读书曾经做了大量的读书笔记,为了鼓励儿子摘抄,我找出了妻子原来的摘抄本给儿子看,让儿子向妈妈看齐。我也拿出自己平时看的书,让儿子知道:爸爸也爱看书,也爱在书上写写画画做笔记,儿子自然感到摘抄的必要。
“与妈妈比比,看谁最勤劳,采的花多,是勤劳的小蜜蜂!”我故意挑逗儿子,儿子可不是一般的可以服输的人噢!
我还告诉儿子,“小蜜蜂”应该怎样“采花”——每次看课外书时,在身边要放一支笔,看到好词、好句,或者精彩的段落,在书上先打上记号。等到这篇文章或这本书看完了,再把书上打上记号的内容摘抄到“采蜜本”上。
那一阵子,儿子还真像一只勤劳的小蜜蜂,飞到东来飞到西,忙个不停。我们也不失时机地说:“小蜜蜂呀小蜜蜂,采的花儿多,酿的蜜儿甜。”
儿子读书摘抄的习惯在慢慢地养成。看到儿子读书时能在文章中批画,或者在认真摘抄,我们也总会及时地表扬儿子。当然,儿子有时看书入迷了,不记得摘抄了,或者也有偷懒,我们也会慢慢地引导他。到现在为止,儿子已经摘抄了1000 多条名人名言、成语故事以及精彩优美的句子。“温故而知新”,早上起来,我也要求孩子读读自己的“采蜜本”。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