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积分
- 0
UID13162
注册时间2006-9-17
最后登录1970-1-1
人气值 点
在线时间 小时
|
楼主 |
发表于 2009-2-3 15:18:56
|
显示全部楼层
请同志们好好看看
日前,国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新闻发言人尹成基在接受采访时称,国务院要求山西、上海、浙江、广东、重庆5个试点省市今年正式启动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而改革的重要内容,是事业单位养老保险与企业基本一致(1月31日《重庆晚报》)。
) c+ Y' n0 A9 ]& Y6 ^* }% K3 B4 ^) P, ^' ~4 c: W$ `% G
笔者注意到,此轮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一个重要背景是,事业单位工资连续上调,退休人数增加。由于事业单位退休费与退休人员退休前工资额直接挂钩,政府财政负担其实十分沉重。那么,改革的目的究竟是“甩包袱”还是“建机制”,十分微妙。! }3 k\" I/ }2 \\# B0 {* X
; nV2 C$ q$ f6 b) u! ^
笔者认为,“甩包袱”很重要。由于人口结构的老龄化转变,社保难以为继。2030年前后,我国60岁以上的老龄人口预计将增至4亿左右;到2050年,我国60岁和65岁以上的老龄人口总数将分别达到4.5亿和3.35亿,这意味着每3个人中就有1个老人。由于子女数量减少和城市化进程,这些老年人都得依赖社保养老,如此严峻的问题不得不引起高度重视。对此,人口计划生育政策的重新调整、鼓励生育、延长退休年龄等等政策,都值得研究和推广。5 B. A' W2 t' b8 r0 u( \\$ C
, o: q6 c- r) s8 u
另一方面,“建机制”也同样重要。当前,企业职工的养老金基本相当于退休前工资的60%,而事业单位退休人员的替代率有的可以高达90%,这违背了基本的职业公平和职业伦理,不利于社会的公平与和谐。很显然,能够“向下看齐”,以公平为准绳来进行改革,这确实难能可贵。但是,如果完全套用目前的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办法,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的退休金必然下降,自然,财政负担也会减少。然而,待遇的降低很难不引发事业单位的集体抵制,导致改革受阻,这也是以往历届政府将方案一再搁置的重要原因。而且,改革是“为了实现企业与机关事业单位之间制度能够衔接”,但措施却是仅“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与企业基本一致”,“机关”呢?特权独享?改革设计者总是不愿从自我改起,增加了改革的阻力,延缓发展进程,无益于和谐。比方说,劳动和社会保障局、人事局等机关能否率先降低自己退休替代率标准,而非一纸公文剥夺他人的权利呢?) c8 q4 y* U8 v; W! J. {9 [
; ]4 C1 h- G1 V6 Q6 L- y% S
制度衔接与待遇难题究竟如何解决,公众拭目以待,但有一点可以肯定,改革背后的人口结构和公平制度这两个问题,一个也不能忽视。
本主题由 yang_jm 于 9 小时前 限时高亮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