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我要加入

手机号码,快捷登录

手机号码,快捷登录

查看: 446|回复: 3

施恩与感恩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9-5-27 10:37:0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作者:大漠飞雪e
周末的清晨,楼下一片嘈杂,好像是有人吵架了,而且吵得很凶。再也没法入睡,只好穿衣起床,简单收拾后准备去菜市场。下楼的时候,发现了众多的围观者聚集,从他们的语言碎片里,我大致明白了事情的原委,原来吵架的是出嫁的姐姐跟弟媳。
  正在众人议论的时候,姐姐又开始指责了:“你可真不知好歹,这么多年要不是我罩着,有你们一家吗?孩子生病、买房子、店铺开张,哪一次不是我借钱给你们?我说你两句怎么了?!”我看她的话语咄咄逼人,一副居高临下的气势,心里颇不以为然。
  “是,大姐,你对我们一家有恩,我知道,我从心底里感激你。这么多年,我在你面前一直小心着,生怕你不高兴。你对我有恩,我就该千恩万谢吗?可你总这样压我,我受够了。”
  “你,你……”姐姐分明是气急败坏,余怒未消地大声囔囔。
  人群慢慢散开,有人小声嘀咕:“亲姐弟,帮就帮呗,用得着这样称功吗?还喋喋不休。”很显然,姐姐的做法叫人颇有微词。
  人都是有尊严的,如果因为一时的贫困窘迫而有求于你,无疑就是在你的面前放下了尊严。你施恩于他,他自当心存感激,因为感激,他时时处处小心谨慎。如果你以救世主的姿态盛气凌人,那份感激就变味了,一旦被压抑的情绪所触发,愤怒也就天经地义地爆发了。
  施恩于人,当不求回报。《史记·淮阴侯列传》里记载了漂母之恩的故事,面对漂母的施恩,韩信说:“吾必有以重报母”,漂母怒曰:“大丈夫不能自食,吾哀王孙而进食,企望报乎!”这是典型的施恩不图报。诚所谓“赠人玫瑰手有余香”嘛。
  如若施恩而希冀收到某种回报,那就演变成了一种功利性的施舍,救助就彻底变味了。施恩于人,切不可以救世主般的姿态凌驾于对方之上。岂不闻“饿死不食嗟来之食”,谁愿意仰人鼻息、看人脸色?!谁愿意由此背上沉重的心理负担?!
  中国是一个礼仪之邦,圣贤先哲的古训犹在耳边。仁义礼智信乃立身之本,“饮水思源”、“知恩必报”、“投桃报李”说的是受惠者当有感恩之心。漂母的一饭之恩,韩信在功成名就之时以千金相报。韩信的故事告诉我们,受人恩惠,当铭感五内,时时思图报之。
  一个人心存感恩,犹如黑夜中指引航向的灯火、干裂的泥土遭遇清泉,给人以无限的希望和生机。心存感恩,心境明朗,如沐春风,温暖而踏实;心存感恩,坦荡大气,顶天立地,成就当之无愧之“人”;心存感恩,体味生命的意义与价值,激发信心和勇气,享受生活的甘甜与灿烂。
  我相信,大多数施恩者在施恩之时并没有去考虑什么回报;施恩图报者毕竟只是极少数,诚然,其行为称不上是君子所为。可是,作为受惠者,如果没有感恩之心,无疑是在摧毁人的善念。倘若一味利用人性的善良,那就是对爱心的亵渎,此不义之举只会让人失望。不知感恩、利用善良,爱又将如何延续呢?!当然,绝大多数受惠者都是心存感激的。那些不懂知恩图报、有恩不报的人,毕竟是少数,因此,万不可因为这少数人,而不再行善举。社会的各种救助活动,民间自发的救助行动,帮多少莘莘学子完成了学业,助多少人度过了难关,使他们重拾生活的信心。人人献出一点爱,就会汇成爱的海洋,这个社会就会很温暖,就会很美好,就会很和谐。关爱弱势群体,帮助需要帮助的人,是社会文明的重要标志,因此我们应该大力提倡。
  感恩的方式有多种,只要我们愿意,就可以做到。“不因善小而不为”,一点点善举,是为善良张目,成就的是人的信念。一句暖心的话语、一个鼓励的眼神,一次救助行动……感恩生活、感恩社会,加入到传递爱的行列吧。
  “施恩图报非君子,有恩不报是小人”。——这句名言揭示了施恩者不图回报,受恩者必然回报的哲理。但我们有些人,施了一点小恩小惠,就在那里大肆张扬,甚至期望回报,与施恩的出发点大相径庭,实在有背古训!
发表于 2009-5-27 10:53:06 | 显示全部楼层
施恩图报非君子,有恩不报是小人
回复 鲜花 鸡蛋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5-27 11:54:38 | 显示全部楼层
关爱弱势群体,帮助需要帮助的人,是社会文明的重要标志,因此我们应该大力提倡。
回复 鲜花 鸡蛋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5-27 21:02:54 | 显示全部楼层
施恩与感恩是矛盾,也不矛盾
回复 鲜花 鸡蛋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我要加入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爱宝坻社区

GMT+8, 2025-2-7 06:20

Powered by Discuz! X3.5 Licensed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