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积分
- 1994
UID35081
注册时间2009-3-19
最后登录1970-1-1
人气值 点
在线时间 小时
|
楼主 |
发表于 2009-6-2 09:56:09
|
显示全部楼层
回 7楼(hh1128) 的帖子
转一贴:
龙门山游记
金秋十月,天高气爽。应几位友人相邀,骑行到蓟北穿芳峪龙门山(东水厂村)游玩。
早晨大雾弥漫,公路上能见度仅五、六米,汽车亮着雾灯蜗牛般地爬行。我们每个人盯着前面的身影,谨慎骑行,直到武清区崔黄口大雾终于散去。我们加快了速度,过宝坻、越蓟县,向东沿邦喜公路到穿芳峪,再向北拐上龙峪路,骑行约5公里就到了东水厂村。
村口道路东侧雕塑着一条出山巨龙,西侧雕塑着一颗硕大的明珠,象征着蟠龙戏珠,又寓意进入龙门。村路两旁和山坡上到处都是苍松翠柏。柿子、红果树、硕果累累压弯了枝头。路边的野花争奇斗艳,微风吹动,摇摆着身姿欢迎远方的客人。
东水厂村有46户人家,160多口人,砖石砌成的民居散落在道路两旁的山坡上,村子虽小,它不但是有名的长寿村,还是赫赫有名的抗日堡垒村。
东水厂村位于穿峪乡最北端,这里东、北、西部山峦起伏,奇峰叠嶂,沟壑纵横,山势险峻。抗日烽火岁月,此为冀东八路军之秘密交通站,盘山抗日根据地之组成部分。八路军十三团指挥部就设在村中。李楚离、焦若愚、李运昌、李子光、包森、田野诸将于此驻扎、活动、指挥战斗。冀东军分区副司令员兼十三团团长包森,伤后在此疗养。传奇人物刘继抗于此拉起抗日队伍。八路军之八名战士于此血染疆场,抗日期间,村民不畏生死保护八路军伤病员,藏匿八路军枪弹,传递文件。有的村民惨遭日军杀害。东水厂村民为抗日战争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山村中部有一棵古槐,虽有干杈,但还枝繁叶茂,树龄已1500多年,树高50米,直径近三米,树下有碑两座,一题为“神槐”,一题为“华夏槐祖”,分别为著名书法家王学仲和徐华鑫题写。
这棵古槐身世不凡。唐朝初期,此间建有青云寺,古槐就栽种在寺前。清朝初期寺庙被焚,古槐却安然无恙。抗日战争期间,著名抗日将领包森经常在树下开会、审汉奸。日本鬼子扫荡时,古槐差点被焚毁。古槐一侧有个能容人进出的树洞,千百年未影响大树生长。抗日军民曾在树洞里藏枪,因此又称藏枪洞,树下有十三团指挥部,包森团长及战士坐过的石墩、石条,抗日将士用过的磨房及石磨、石碾。
村北龙门山脚下有一铁制牌坊上书“龙门山”三个大字。前行300米有一碑亭,正面书“东水厂堡垒村”,后面碑记记述了本村地理位置及在抗日战争时期八路军将士及村民抗击敌寇的真实写照。碑亭下有一很深的石洞,日本帝国主义为掠夺锰硼矿藏强迫百姓下井采掘,是日军侵华又一历史见证。在矿洞西边有两颗柿树,有一石碑镌刻着“烈士千秋”四个大字。纪念八位抗日战士在此遭日军伏击,以身殉国,让后人永久怀念。
进山不久就遇一险峻峡谷,名为龙门口。经房东介绍,因在峡谷几丈高的峭壁上,有一凹洞,洞内经常有獾狸出没,崖洞顶端有四条曲折如龙的附着物,原来是雨水从崖顶渗入所形成的。我们攀上崖壁仔细观看还真有点相似。在石洞顶端有一巨大蜂巢,是稀有中药材。房东观看良久发现没有黄蜂,冒险把它摘下,竞比篮球还大。
进入龙门口,峡谷峭壁上没有石阶,游人抓着铁链,手脚并用,前拉后推才能登爬上去。越过几十米的龙门口,沿着崎岖的山路,千回百转。山腰的梨树、酸枣、柿树果实累累,地上落果遍地,因村民忙于旅游,无暇采摘。山道两旁荆棘茅草丛生,时有松鼠和小动物窜出,真是原生态游。
在两山之间有一石碑,上书“神峰窥乳”站在此处向东瞭望,山脚下突兀地隆起两座如巨乳般的山峰,所以得名。从山谷向北攀登,由于没有正式开发的山路,要手脚并用才能上去。花费一个多小时终于登上九龙头。山顶巨石上镌刻着‘九龙头’三个遒劲的大字,俯望远方,在一轮红日照耀下,山川如画,美不胜收。
山路上蜥蜴很多,忽见一条蜥蜴捉到一只马蝇,在石上美餐。其左顾右盼的憨态甚是可爱。邻居两只小狗,老马识途带领游客上山、下山,忽然站着不动,象是发现了什么,突然扑向树丛,惊起一只山鸡,扑棱棱地拖着美丽的长尾巴飞向远方。
回到“神峰窥乳”处向南峰拉进,山上植被非常茂密,沿着之字形山路攀登近半个多小时终于到了“香水坑”山顶巨石上镌刻着“险崖望龙”四个大字,站在此处可望见九龙头及东水厂村,向崖下望,使人胆战心惊,怪石嶙峋,两侧峭壁如刀削一般,抗日战争时期的八路军藏枪洞就在崖下边,这里人迹罕至,藏得东西很难发现。
莅日,在房东的带领下去山后看龙门山全貌。从神峰窥乳陡路直下,这是去“道古峪”最近的山路,名为“翡翠谷”,两边的小树、酸枣、荆棘、茅草掩盖了路径,得用镰刀、手杖拨开才能行走,在地势开阔的谷地,各种野花点缀山谷,红的、黄的、紫的,真是姹紫嫣红,我们掐了几只编成花环戴在头上,拍照合影,无比惬意。
沿着谷底北上山梁,绕到山后,这里人迹罕见,采药人走的小径已被荆棘荒草吞没,房东在前探路,用镰刀披荆斩棘,沿途有各种草药如地榆,桔梗、葛根、断肠草等。房东说:山中有各种药材二百多种,真是天然宝库。
在山后一块平坦的地方向峭壁上瞭望,龙门山雄姿尽收眼底,九座山头组成的九龙头,气势磅礴,腾飞于云雾之中。
旅游人不爱走回头路,明知山有险,偏向险山行。我们选择了翻越龙门山的陡峭山梁。延着两山之中的岩缝攀援而上。拽着小树、抓住岩缝,脚下一登,松动的石头滚下山谷。爬过一百多米五十度的陡坡,翻过危险的老虎嘴,前面是几十米更陡峭山的山崖,我们紧贴着岩壁向上攀登。有的衣服被荆棘挂破,有的手臂、脸上也受了伤。大家相互鼓励、前拉后托,终于闯过难关,到达岩顶。回首下望,胆战心惊,冷汗湿透了衣襟。
在龙门山东南4公里有一古遗址“穆柯寨”。据传说是北宋时期穆桂英的山寨。它坐落在险峻的山包上,四周用石块砌起高高的寨墙,寨墙南北长二百多米,东西宽约六十米,只有山南一条小路可通山寨。进入山门,延之字形石阶拾级而上,道宽只容一人一骑通过。寨门坚如城楼,进入寨门,东侧有一钟楼,有一飞来钟挂在其内。又上石阶,是一高大院落,北有大殿长约十八米,宽约七米,两侧有耳殿,和东、西厢房各三间。大殿后门外,有一韦陀庙,庙后有宽阔的练兵场。在寨墙北端,有一高大墩台,像是碉楼。寨墙外,有一深沟,传说是刘伯温的斩龙沟。纵观遗址,真是精心设计,固若金汤,其工程浩大令人咋舌。
大殿西侧院外,有一棵粗大的杜梨树,传说是穆柯寨的降龙木。北宋至今已逾千年,杨家将的故事家喻户晓。穆柯寨东北方的大牤峪、小牤峪、怪石阵等地名都和牤牛阵、战争有关。杨宗保被穆桂英擒获招亲、杨五郎索要降龙木换月牙铲柄等精彩传说,更让人对穆柯寨的神秘历史往事充满着无限的遐想。
吃过晚饭,夜色降临静谧的山村,在村中的广场上,旅游团和村民的联谊篝火晚会正在举行,伴随着悠扬的舞曲和美妙的歌声,人们翩翩起舞,围着熊熊燃烧的篝火,唱啊、跳啊,尽情的欢乐。
一轮明月升上天空,星儿眨着狡黠的眼睛,观看着欢乐幸福的人群。这里群山壮美、泉水甘甜、民风淳朴、百姓健康长寿,真乃世外桃源。月里嫦娥多年未到凡间,忽听人间欢乐的歌声,看到现在翻天覆地的变化,不知哪天,也会携夫带子到“龙门山”观光旅游呢。
2008年10月22日
附记:
“穆柯寨”解放前成为庙宇,解放后改为学校,一度又成养老院。五八年大炼钢铁砸毁“飞来钟”,文革时期破除迷信,拆毁庙宇、寨墙,遍地挖宝。一座千年古迹毁于一旦。现在只有长满荆棘、茅草的残垣断壁任后人凭吊,真让人惋惜……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