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我要加入

手机号码,快捷登录

手机号码,快捷登录

查看: 538|回复: 1

在水一方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9-6-11 13:26:0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想来,人类的文明似乎总是与水有关的:四大文明古国中,古埃及有尼罗河,古印度有印度河和恒河,古巴比伦的文明则是在两河文明的促进下发展起来的,至于中国,自然离不开长江、黄河了。在人类最初的历史上,有水的地方便意味着生机,便会有人在这里定居、繁衍,之后便有了文化、历史、精神等等可以代代传承的东西。
  其实,纵观中国的历史、文化,又有多少是与水完全没有瓜葛的呢?只怕寥寥无几。
  “世人皆浊我独清,世人皆醉我独醒”,《史记·屈原列传》以十分生动传神的笔触再现了屈原抱石投江的悲壮场景,让多少人为之怆然。屈原在汨罗江的纵身一跳,开创了中国文人以身殉节的先河,之后,无数同样怀才不遇、命运多桀的读书人,以同样的方式捍卫着精神的圣洁。太史公以一生心血完成了记载几千年历史的《史记》,然而他本人留给后人的资料却少之又少,关于他的死更是众说纷纭。我个人比较赞同的,是跳黄河自尽的说法。一则,《史记·屈原列传》中关于投江的那一段描写实在太感人,可见作者用情之深;再则,也只有黄河的宏伟壮阔才能包容下太史公那博大的心胸,也只有黄河的波涛汹涌才能洗清太史公所经受的屈辱吧。而北宋范仲淹的一篇《岳阳楼记》,无疑奏响了文人气节最强音。“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也好,“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也好,无不令人击节赞叹。此千古名篇,可谓尽显洞庭风骨,丝毫无愧于云梦大泽恢弘气度。范仲淹、藤子京都是我十分欣赏的人,他们最终虽没有落得自尽的下场,一生中却也是失意多、得意少。有时我觉得,中国文人实在很有意思,他们往往不屑于世俗礼教,却又被自己定的规矩和道德准则牢牢的禁锢住,不得翻身。也许正是因为如此,中国的文人,尤其是在封建社会,总是带有强烈的悲剧性。真的说不清,究竟是气节导致了文人的失意落寞,还是失意成就了文人的气节风骨。大概真的就象这涛涛的江水吧,是清是浊,后人评说。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一曲《临江仙》缓缓打开了三国历史的画卷,这是一个真正的乱世,一个“英雄造时事,时事显英雄”时代。风云际会、豪杰辈出也罢,尔虞我诈、勾心斗角也罢,乱世的交锋总是异常残酷,“物竞天择”永远是至高无上的法则。许昌之北、黄河之南的官渡之战,成就了曹操的中原霸业,发生在长江流域的赤壁之战,却是曹操兵败,遂成三足鼎立之势。而在这之前、或之后,又有多少战争在水边发生,又有多少人的血泪融入这一片片波光粼粼之中?胜者欢喜、败者哀歌之际,却不知那些浴血奋战、沙场埋骨的将士们,已成了何处的孤魂野鬼,正唱着怎样悲戚的挽歌?“一将功成万骨枯”,是非成败,终成青山夕阳,王霸雄图已逝,不过渔樵闲话。长江之水,早已将一切都洗得干干净净,惊雷骤雨过后,风波终定,平静如初。
  “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西湖,这般美丽动人、充满了女儿柔情的地方,却安葬了一位不折不扣的英雄男儿——岳飞。中国,作为一个多民族国家,不管统一或是分裂,总少不了民族之间的竞争、甚至是战争。如岳飞、文天祥、袁崇焕等,实在是同一类人,为了一个不可能完成的使命耗尽一生,最终却连个“民族英雄”的头衔都无法得到。最可悲的是,真正置他们于死地的不是战场上对决的敌人,竟是他们拼死效忠的统治者!我想文天祥是幸运的,至少他得到了别人、包括是敌人的敬重;岳飞虽然含冤受屈,却也算是保全了名节。可袁崇焕呢?《石匮书》记载,袁崇焕被处以凌迟之刑时,“刽子手割一块肉,百姓付钱,取之生食。顷间肉已沽清。再开膛出五脏,截寸而沽。百姓买得,和烧酒生吞,血流齿颊。”那一刀刀割来,袁崇焕痛彻心扉的,岂止是肉体呢?而后来为他翻案的,竟是满清之人,便不能不说是一种悲哀了。原来,这清泠泠的水,竟已变得又苦又涩,尽成了英雄之泪。
  “经此世变,义无再辱”,国民革命军北上时,一代国学大师王国维便留下这八字遗书,在昆明湖投水自尽。关于王国维的死因,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我个人比较赞同余秋雨先生的观点:“王国维死于一种文化。”在那样一种特殊的年代,总要有人献身和牺牲,总会有人感到迷茫和痛苦,寻求真理的道路总是血泪铺成的。只是,一个小小的昆明湖,便可以承载了数千年的中国文化么?或许,王国维是想在这昆明湖中,顺流而下,经过洞庭湖、汨罗江,真真正正的去探求文化的真谛,真真正正的来一次思想的升华吧。而“人民艺术家”老舍在太平湖的纵身一跳,又意味着什么呢?如果说王国维自尽的原因不得而知,老舍投湖的缘由却是毫无疑问的。只是,在老舍投湖后,有人在湖面上发现了他临终时抄录的一纸《卜算子·咏梅》,“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mao泽东的一首词,在老舍笔下写来,似乎更有了别的含义。而那昆明湖和太平湖之水,究竟是何滋味,已无从说起。
  “英雄冲冠为红颜,红颜一笑为哪般”,因为一个小小的歌姬陈圆圆,吴三桂的冲冠一怒,便颠覆了大顺王朝。“红颜祸水”的说法自古便有,褒姒、杨玉环、陈圆圆……只是,王朝的更迭、天下的兴衰,真的是几个弱质女子便可以承担起的么?区区一个陈圆圆,或是再加上一个吴三桂,难道便可以决定了李自成和满清的命运,便可以写定历史的进程了么?所谓“红颜祸水”,不过是无能之辈仓皇中找出的冠冕堂皇的借口罢了。记得有歌词说:“琼浆美酒谁酿就,是百姓血泪万古愁。”这其中,红颜之泪,怕是最多的。
  ……
  曾几何时,荆轲在易水之滨唱出“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的慨歌。
  曾几何时,项羽在乌江之畔发出“纵江东父老怜我,我又有何面目相见”的喟叹。
  曾几何时,苏轼在长江之边吟出“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人物”的诗篇。
  ……
  《诗》云:“所谓伊人,在水一方”,而中华民族上下五千年的历史文化,又何尝不是“在水一方”的呢?正是如水一般的博大、包容,成就了刚柔并济,亦清亦浊的华夏文明,无论从何处取怎样的一瓢尝来,都是百般滋味,酸甜苦辣咸,萦绕心头。

[文 / 陈明远]
发表于 2009-6-11 20:49:59 | 显示全部楼层
诗》云:“所谓伊人,在水一方”,而中华民族上下五千年的历史文化,又何尝不是“在水一方”的呢?正是如水一般的博大、包容,成就了刚柔并济,亦清亦浊的华夏文明,无论从何处取怎样的一瓢尝来,都是百般滋味,酸甜苦辣咸,萦绕心头。
这句话很对
回复 鲜花 鸡蛋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我要加入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爱宝坻社区

GMT+8, 2025-2-7 02:39

Powered by Discuz! X3.5 Licensed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