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积分
- 1
UID27958
注册时间2008-4-25
最后登录1970-1-1
人气值 点
在线时间 小时
|
楼主 |
发表于 2009-7-30 11:16:38
|
显示全部楼层
历史上的坝上草原,是游牧民族活动的“T型台”。这里秦代属上谷郡,西汉属上谷北境,东汉、魏晋时是鲜卑人之地,北魏时是御夷重镇,也是辽、金、元、清历代帝王的避暑胜地。辽代萧太后梳妆楼,历尽千年沧桑,至今仍屹立在闪电河畔,金代景明宫、元代察汗淖儿行宫、清代胭脂马场、狩猎场、张库古商道、明代长城和古烽火台及元代宏城遗址、九连城遗址等一大批源远流长的历史文化古迹,至今尚存。辽代在燕子城,到这时开始有了旅游。城中的“清凉殿”专供皇室游猎用。在历史上,几千年来共有两次堪称“出线”,一是中都建制,二是清中期经济高潮。先者因为政治因素,坝上草原成为全国注目的旅游地,后者因为张库大道的开通,中原与外蒙贸易,坝上开始“开化富裕”。清王朝时期是坝上草原的辉煌鼎盛时期。自公元1681年到公元1863年,康熙、乾隆、嘉庆三位皇帝在围场举行“木兰秋狝”的次数就达到了105次之多。通过“木兰秋狝”,起到了“肄武绥藩”、巩固边防的作用,木兰围场也便以其独特的地位而载入史册。
由于坝上地处要塞,夏季水草丰美,自古就是名人驻足的地方。早在辽代时,辽圣宗、兴宗、道宗皇帝十几次到坝上的鸳鸯泊—一带游猎避暑。
坝上历史悠久,草原文化深厚.,700年前成吉思汗在这里指挥了金元大战。大德十一年(1307),元武宗:建行宫于旺兀察都(白城子)之地,立宫阙为中都,都城与宫阙仿大都(北京)而建,与大都、上都、 和林并称为元代四大都城,这里成为皇族避暑、狩猎、接见外域使臣的地方。
坝上在明清前受草原民族影响,盛行歌舞、羌姆舞、摔跤、射箭、赛马。后来由于汉人大量迁入,坝上盛行“二人台”,这种由晋北、河套地区传来的剧种,在坝上演变成“东路”二人台,它节奏明快、高亢明亮。东路二人台流传于尚义、张北、沽源一带。一年一度的“庙会”则是草原佛教盛行时留下来的。因为举行大规模祭祀往往伴随物资交流,尤其是马牛羊买卖,所以到了现代,还有牧畜交易大会,百姓俗称“庙会”。
现代史上,名人坝上行踪更多。九一八事变前后,冯玉祥、吉鸿昌驻防过这里;宋哲元的29军在这时同日军作过战。日军东条英机从长春飞到坝上指挥对华北的进攻。1934年,蒋介石亲临布置防务,登城览视塞外风光,说“我—向局处南方,今能一品塞外风光,何幸如之”。
1958年,郭沫若率领全国文联参观团到坝上,其中有叶圣陶,肖二等多位名人。自92年以来党和国家领导人曾亲自到坝上看望村民、视察民情、开展再造三北防护林等工作。
这里环境独特,气候温凉,是华北著名的避署胜地, 境内中都草原是锡林郭勒大草原的组成部分和精华.,生态系统完整,有"沙平草远望不尽","风吹白草天无际", "深草卧羊马"之咏。
风云岁月故去,坝上草原辉煌再来,坝上旅游方兴未艾, 张北、沽源、丰宁、木兰围场等坝上草原以文化浓郁的草原风情和优质的服务,喜迎八方游客。
坝上服饰: 现在坝上人服饰已融人现代,与都市相差不大。但在上世纪70年代以前却不一样。那时脚踏毡圪瘩,腿套大棉裤,上着对襟棉袱,头狐皮帽,再冷还得穿白茬皮袱。由于坝上热季短,上了年纪人一年四季不脱棉裤。蒙族青年人已与汉人有相同的穿戴。上年纪的人还穿蒙装,主要是蒙古袍。袍子长而宽大,长袖高领,右开襟,下摆不开衩,领口、袖口、襟镶花边。男袍多用蓝色、棕色,女子爱红色、绿色。蒙古袍都用腰带扎紧,男子向上提,显得潇洒;女子则向下拉展,显得苗条。有人还戴礼帽,戴珠宝。
坝上饮食:坝上以汉族为主,其次为蒙、满族等。饮食习惯基本上以莜面、土豆为主;蒙满则以奶食、肉类为主。莜麦是旱地作物,产量不高,富含碳水化合物和各种氨基酸,对高血压、糖尿病有食疗作用。它和土豆是坝上人最基本的食物,可作多种面食,配以羊肉蘑菇,是风味独特的地方食品。蒙族食品有三类:肉食、奶食、粮食。草原上蔬菜较少,早午喝奶茶、吃奶食、手把肉,晚上吃手把肉、面条。奶茶,讲究的作法是先用羊尾擦锅,加水,将砖茶熬成红色,然后按6:1兑鲜奶。奶酒,鲜奶发酵变酸,取出奶油后,加热剩余液体,蒸馏后的液体就是奶酒。酸奶,将鲜奶加热变酸后即为酸奶。止渴败火,帮助消化。奶皮子,鲜奶变酸后上边的一层薄皮。奶皮子味道香甜,拌上白糖或作成拔丝奶皮非常可口。黄油,又叫奶油,将鲜奶搅拌取出最上层的乳脂用温火熬煎即成。它是奶中上品。手把肉,把带骨的牛羊肉卸成自然块(按骨缝)放入锅中加水煮,不加调料和盐。掌握好时间是最重要的,时间不够不熟,时间过长肉质变老。烤全羊,传统的作法是用剥去皮的整羊,填刷作料,吊起在特制的烤炉中用杏木火烤4—5小时。烤好的羊色泽金黄、外酥里嫩,配以葱酱、薄饼等。在客人品尝烤全羊时,一般要唱歌、献哈达、敬酒。烤羊腿与以上作法大同小异。涮羊肉,起源于元代。相传忽必烈南征,正待烧饭,敌人袭来,炖肉已来不及,厨师急中生智,飞快地将肉切成片,放在沸水锅中搅拌,待肉色一变,即捞在碗中撒上盐面、调料食用。后来每逢战毕,忽必烈特意点了战前的羊肉片,将士们赞不绝口,忽必烈当即赐名“涮羊肉”。
坝上文艺: 坝上在明清前受草原民族影响,盛行歌舞、羌姆舞、摔跤、射箭、赛马。后来由于汉人大量迁入,坝上盛行“二人台”,这种由晋北、河套地区传来的剧种,在坝上演变成“东路”二人台,它节奏明快、高吭明亮。东路二人台流传于尚义、张北、沽源一带。一年一度的“庙会”则是草原佛教盛行时留下来的。因为举行大规模祭祀往往伴随物资交流,尤其是马牛羊买卖,所以到了现代,还有牧畜交易大会,百姓俗称“庙会”。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