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我要加入

手机号码,快捷登录

手机号码,快捷登录

查看: 1016|回复: 11

与孩子相处十大原则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9-8-19 19:52:0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养儿方知父母恩,只有成为父母,才能了解做父母的艰辛和乐趣。然而对孩子的教育却必须引起年轻的父母们足够的重视。

教育首先是一个社会问题,其次才是家庭问题。但对于孩子来说,他(她)们首先面对的,却是自己的父母亲人。从某种角度讲,父母和家庭对孩子的影响至关重要。俗话说,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此言绝对是真理。

很多父母都是按照自己的方式来培养孩子,给孩子灌输的东西也都是自己坚持或信仰的,这无可厚非。问题是,我们必须努力给孩子以正确的影响,带领他们走好人生的第一步,将来在激烈的社会竞争中,才能站稳脚跟。

孩子的教育非常复杂,针对不同的孩子,也必须有不同的教育方式。古人说的很多的东西,今天仍有借鉴意义。象“严师出高徒”、“棍棒之下无孝子”、“父慈子孝兄友弟恭”等,都可以作为参照。

很多的专家,也都给出了我们很好的建议。我相信很多将为人父母、乍为人父母的年轻父母都会学习类似的指南,而我在和孩子相处的这几年中,也总结出一些东西,虽然很朴实,却也实用。在此不揣冒昧,奉献给各位。

生活不是由原则构成的,也不应受这么多条条框框的约束,其实我说的这些,并非针对孩子,而是大多数针对做父母的。当然,这也跟为人父母者的性格、文化程度、地域观念、是非观念、自身素质等有很大关系,而且,很多听上去特别有道理的东西,坚持起来却非常困难!

1、身体力行原则―――――――

2、言必行行必果原则-----

3、鼓励交流原则-------

4、知错必改原则-------

5、不推卸责任原则------

6、游戏心态原则------―

7、立场一致原则-------

8、爱与感恩原则-------

9、兴趣第一原则-------

10、热爱生活热爱自然原则--
 楼主| 发表于 2009-8-19 19:52:33 | 显示全部楼层
1、身体力行原则。

这是第一条原则,可以看作是纲领式的原则。你自己的做法在很大程度上会影响到你在孩子心目中的地位。

身体力行,要求你必须严格约束自己。从语言、行为诸多方面进行规范,如果你要求孩子做到,自己也必须做到才行。

我要求孩子离开家门的时候,必须和家里其他任何人都说再见。反过来,当我离开时,我也会和她们打招呼,说声再见。要求孩子问早上好,那么自己早晨起来也必须坚持问候。

如果你希望培养孩子耐心,不让她高声大气的讲话,自己也应该放慢语速。允许孩子争辩,但不允许无原则的吵架,那么夫妻双方也应该尽可能做到。

有天因为一件小事,我和她妈妈吵起来,声音渐高,语速渐快。小雨本来在玩积木,听到吵架声,赶紧跑过来,对我们说:“你们俩别吵了。这么大的声音,吵死了!妈妈,你为什么和爸爸吵架?”这一下,我们光看她了,忍不住都笑出来,自己吵架原因都差不多忘记了。

小雨在外面从不乱扔东西,她很小就认识垃圾箱,知道果皮之类的垃圾应该扔到那里。如果眼前没有,我们会给她提供一个塑料袋,把垃圾暂时集中起来带走。而且很BS乱扔东西的小朋友,虽然她自己长的不够粗壮,但如果遇到类似问题,她也敢挺身而出,去谴责别的小朋友。有一次更是弄得对方家长面红耳赤,赶紧捡起来,扔到远处的垃圾箱里。

还有诸多方面,包括爱护公物、和人和平相处、不说粗话、不打人骂人(不打人只能尽可能去做,即使是好爸爸有时也会打起小屁股“啪啪啪”的)等。其实你会发现,和孩子相处,也会给自己带来某种改变,尽管这种改变并不很大,也未必会长久有效,但也值得高兴。除非,你不肯用心的去和孩子相处。
回复 鲜花 鸡蛋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8-19 19:52:54 | 显示全部楼层
2、言必行行必果原则。

这是一条非常重要的原则。要求你必须谨言慎行,绝对不能无目的的许诺。语言是你和孩子相处时最重要的通道,要让这条路顺畅,必须严肃认真。

鲁迅先生说:辱骂和恐吓决不是战斗。其实在教育孩子方面也成立。不能用很难听的语言辱骂孩子,诅咒孩子、恐吓孩子。通常这会出现在无知无识的俗妇恶男的身上。而我从小就见惯很多母亲在孩子面前没有威信时,往往会说:你不听话,让你爸爸回来揍你或者把你送给人家不要了等等,都会对孩子的心灵造成一定的伤害。

善意的欺骗则更多见。“你听话不哭,我就会给你买玩具。”类似这样的话在母子之间和父子之间司空见惯,然而,无论你是否履行了这样的诺言,对孩子都不好。履行了,那就会给孩子找到一个讨要玩具讨要华衣美食的捷径;如果你没有实现诺言,又会让孩子觉得你在欺骗他,以后也会变本加厉。

正确的方法是首先放任。哭是孩子的一种发泄手段,在一定范围内我们可以容忍。小雨小的时候,我曾经数次观察她的哭。一岁左右的小孩子,我们也许觉得她的心智根本不健全,其实那时我们自欺。小雨想要做什么却未达到目的,就会假装哭,弄出很大的动静,但却没有眼泪。她知道没有眼泪是骗不了大人的,于是拿小手盖住眼睛。但盖住眼睛之后,我们都不出声,她自然就无法弄清楚大人的意向。于是偷偷的移开手指,打量我们。看我们无动于衷,这才会真的伤心,眼泪才会流出来。

到了这时候,如果我们还是不理她,她就要痛快的哭一顿了。只要嗓子没问题,我们还是让她继续哭,等发泄的差不多了,再去问她为什么哭,要求她说出理由来。我们也许会选择对口相声,去剖析她哭的原因,结果我们这里说得热闹,小雨慢慢的就开始听,听我们说中了她的心事,就会把脸埋在枕头里,而哭声,也就没了。

语言的交流确实很重要,你的行为一惯性也很重要。因为嗓子不好,一有风吹草动就会支气管炎,所以小雨从小就被拒绝吃糖和冰淇凌。虽然她也很馋,但在爸爸妈妈共同筑起的意志面前却只能无奈的放弃自己的想法。

她如果在某处吃过糖果之类的甜点,也会如实向父母汇报。家里的糖果、果冻、甜点也有很多,都散乱的放在冰箱里、她的小桌上,但她只要吃,一定先征得爸爸妈妈的同意。真的坚持下来了,反倒吃得很少了。小雨那一口整齐洁白的牙齿,不能不说是和吃糖少有很大关系。

出门看到别人的玩具,或者在商店内看到自己喜欢的玩具,也会不想离开,很希望买回家来。我对于给她买书、买玩具绝对不会吝啬钱。不过,那要按照我的计划来。三岁的小孩,看中了滑板车。我就告诫她,你还太小,玩这个会伤害自己,等你四岁生日时,我一定送给你这件礼物。

因为忙,她四岁生日前,一直没有机会去买,直到生日那一天,适逢星期日,我们带她到商店,把这件礼物买回来。事实上,她一直记着并且盼着这一天到来。真的到来了,我们就实践了诺言,把这件礼物送给了她。

不轻易许诺,除非你相信你一定能够办到。这是和孩子在交流时必须要解决的问题,不能因为她是孩子就可以放松。如果你做不到,她会认为你在欺骗她
回复 鲜花 鸡蛋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8-19 19:55:10 | 显示全部楼层
3、鼓励交流原则。

鼓励是孩子成长的催化剂,同样的问题,我们习惯用批评。但是批评真的能起到作用吗?一位孩子回到家,把95分的卷子给家长看,满拟能得到家长的表扬,然而,家长第一时间问的话却是:“那5分怎么丢的?拿卷子来我看看。”看过之后开始批评他粗心,对于给他赢得95分试题和卷面根本不闻不问,这对于孩子绝对是个很大的打击。

鼓励则正好相反。拿到卷子,就很高兴的问孩子:“考了这么高?我看看你都做对了哪些?”然后开始评判卷子的优点和进步,最后检查错题,顺便告诉他以后注意,不要太粗心就能得满分。孩子的心情又会如何?

人类天性待自己宽,对别人严,对待儿女更是如此。其实,孩子是在鼓励中成长的,至少,是在父母鼓励赞许而不是怀疑阴沉的目光中成长的。

小雨从爬到走,只用了不足一个月的时间。我们从未弄根带子束在她的腰间,牵着她走路,而是让她自己慢慢扶墙走,慢慢自己迈步,然后突然有一天,她就能跟在你的身后,牵着你的手走路了。

小雨摔倒了,也许是真的摔疼了,因为她开始哇哇大哭。小雨的奶奶就要走上前去把她扶起来,但小雨在看自己的爸爸妈妈,爸爸妈妈却没有一丝疼惜甚至焦急的样子。他们都在微笑着,喊着她的名字,让她自己站起来。而她自己在经历了前几次之后,发现除了靠自己没人会来帮忙,也就不再赖在地上,而是很快的站起来,即使想哭,也要站起来哭。

每当孩子做了一件不错的事,我们都会鼓励。从自己吃饭、穿衣、整理自己的东西,到玩积木、背诵幼儿园学习的歌曲或者文章、用算盘做对了一道数学题,再到对人的礼貌、把自己的东西送给哥哥或者姐姐玩,都会得到爸爸妈妈的赞扬。而每赞扬一次,孩子都会很高兴,下次会做的更好。

相信孩子的能力,鼓励她去勇敢的面对很多的事情。如何求人,如何让人帮助自己做事情,如何和别人打交道,如何正确的讨回自己的东西,都需要家长的鼓励。

鼓励不等于姑息她的错误,我会在下面的原则中阐述对待错误的态度。但是鼓励、赞扬和交流,对于孩子来说非常重要。在孩子遇到困难的时候,不是全权代替她处理,解决困难,而是让她自己去解决。

讲理的结果,是孩子也特别懂事明理,不强词夺理,不胡搅蛮缠,也不会无理取闹。小雨看中了一种食品,但我们不想给她买,她就赖在地上不起来。我当时脸色不好看,但还是给她买了,等出了超市回到家,我非常严厉的告诫她:绝对不允许下一次!这次不是因为她要哭要闹才给她买,而是我要借此表明自己的态度。

小雨当时就说自己以后不会再这样了。然而孩子的天性决定了她以后遇到类似问题时还是会如此,这时,我就告诉她:你上次怎么说的?不能通过哭闹来解决问题,要好好跟爸爸妈妈商量,陈述你自己要得到这件东西的理由。只要合理,一样可以达到自己的目的。而对于哭和闹,却永远都不会达到自己的目的了!

少批评,多鼓励,孩子会越来越好;多批评,少鼓励,孩子会走到逆反的道路上去。为人父母者可以在自己的孩子身上实践这一论断。
回复 鲜花 鸡蛋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8-19 19:55:44 | 显示全部楼层
4、知错必改原则。

古人云: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又说:知错即改,善莫大焉。这两句话阐述真够全面。首先说是人就要犯错误,其实就算圣贤也一样要犯错误。毛 泽 东主席都要犯错误,何况我们?关键是你对待错误的态度。

伟人和我们的区别是他不会犯同样的错误,而我们会“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就这么点区别,人家是伟人,我们是草民。所以对待错误的态度很关键。

对待错误的态度无非三种:一种是“闻过则喜”,这和圣人也差不多了;第二种是漠然置之,这是一种比较奇怪的心态;第三种就是奋起反对,甚而至于大光其火,由此交恶,也很多见。

而我们对待孩子,必须坚持知错必改,也允许重犯但要尽量减少重犯。孩子的随意性比极大,所以对于一些小的问题,不必太认真的去上纲上线。

犯了错误就要改,但前提是她必须承认错误。如果她自己不认为这是错误,或者她根本不知道这是错误,作为父母,立即气势汹汹的劈头盖脸来一通,实在大可不必。最好的办法是告诉她这样做并不好,然后指出后果和危害。如果她再犯,语气就要严厉一些,并且强调自己以前曾经给他讲过,也要提到她当时认错的情况。

如果还会犯,那就要通过相对强硬一些的手段,逼其认错。小雨喜欢摆弄我车上的天线,我告诉她天线不能玩,她也记住了,但坐在车上还是忍不住要摆弄,我就火了,问她:爸爸是否给你讲过?她回答讲过,那么为什么还要做?她说喜欢。我说你喜欢的东西多了,能不讲道理的一个喜欢就行吗?然后我让她对着我承认错误,她低着头,一声不吭。我不依不饶,最终她看着我说了声“爸爸,我错了”,才算了事。可她的眼泪都快要流出来了。

我跟她讲,既然你承认错误很难受,那你本来可以不用这样给我认错的。前提是你不动天线就是了。然后我给她讲乱动天线的后果:可能会把天线掰断,信号无法接受,车辆就不能定位了,而且有可能伤着她的手。小雨重重的点点头。从那以后,再也没有动过。

对于孩子所犯的错误,要给出后果。有一次小雨偷着拿开暖瓶盖,被奶奶看到了,奶奶大声呵斥了她几下,然后举例说明某个孩子烫伤,小雨害怕了。但还是不太清楚烫伤是怎样的情况,直到有一天看到一个右手严重烫伤的孩子,才知道后果原来如此严重。以后自然再也不敢动暖瓶了。

类似的东西还有玻璃、电源、菜刀、火、窗台等等。现在的电源最危险,由于电源插座的高度都在孩子伸手所及的地方,而且孩子的手指特别细小,容易伸入,危险是存在的。作为父母除了做好自家的电源防范之外,还必须进行后果教育,给孩子讲清楚做这些事情的后果。要知道,这种错误,犯一次可就致命!

跟父母到商店,孩子喜欢到处乱走,容易走失。虽然我们经常给她讲,但她不认为这个环境有多么危险,所以一直嘻嘻笑笑的,不大听话。很多时候还问我:爸爸,坏人在哪里?我怎么没看到?

知道在幼儿园学过一个故事,她回来以后才收敛多了。那个故事说,有个叫朋朋的小朋友,因为走失,被坏人卖到了大山里,再也没有见到自己的爸爸妈妈。

告诉孩子后果,和恐吓是两回事。
回复 鲜花 鸡蛋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8-19 19:56:03 | 显示全部楼层
5、不推卸责任原则。

都说咱们中国人最善于推卸责任,在工作中生活中都喜欢把责任推给别人,自己不去承担。事实上,这与我们的教育有关。

小雨两岁多的时候,一家人都在家里玩,因为我们都在忙着别的事情,没人管她。结果她一不留神脑袋磕在椅子上,起了个大包。小雨当然痛哭不止,奶奶立即过来哄她,并连忙用手拍打椅子,嘴里喊着“打它!怎么把我们宝贝给磕了一下呢!”

小雨的妈妈走过来,安慰小雨,但同时告诉小雨:是你自己不小心,不能怪椅子。小雨泪眼婆娑的看着妈妈,虽然不高兴,却也只能承认妈妈说得有理。

针扎了手,菜烫着嘴,其责任都在你自己。椅子本来在那里好好的,怎么会碍到你?这就好比说人自己走路撞上线杆却偏要怨线杆没有栽对地方一个道理。因为这时候,通常人都会骂:谁这么不长眼睛,把线杆栽到这里?

早晨送小雨去幼儿园,到了园门口,看到别人都带了书包,小雨才想起来老师要求带书包的。她问我:“爸爸,你为什么不给我带书包?”

我说你告诉我要带书包了吗?她说是她们老师要求的。“但你没告诉我,怎么能指责我没给你带呢?况且这件事是你自己的事情,自己必须记住,你自己都忘记了,怎么能怪别人呢?”结果呢?小雨也就释然了:“对呀爸爸,我怎么给忘了呢?”

又有一次,她确实告诉我要带某某东西,我给带了,但没有让她看见,她就抱怨我,我说我给你拿出来放在你的桌子上了,临走前我还嘱咐你,但你都没带,是谁的责任呢?小雨不说话了。我随即给她拿出来,她一看特兴奋,立即高声喊:谢谢爸爸!

我可以帮你做,但你必须记住这本是你自己的责任,不要随意推卸给别人。小雨不理解什么是责任,我耐心给她讲:对我们家来说,爸爸妈妈挣钱养活你是爸爸妈妈的对你应负的责任,而你好好学习,健康成长是你的责任。小雨还不是很懂,但没关系,她慢慢会懂得。现在她知道,在家里帮别人做事情和做好自己的事情一样,都是自己的责任。

学会承担责任,而不是推卸责任,对孩子来说是一件很重要的事情。小雨的作业没做好,字迹潦草,她说是因为自己太困,太累,所以不想做。妈妈给她讲,可你昨晚还玩积木玩了一个多小时呢,如果真的困,你早就睡了,可见还是自己贪玩。小与无奈的承认了,于是早上6:45起床,赶着把作业写完了,才高高兴兴带着作业去幼儿园。

但对于我们来说,不推卸责任是一件很难的事情。
回复 鲜花 鸡蛋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8-19 19:56:22 | 显示全部楼层
6、游戏心态原则。

孩子喜欢做游戏。她还在襁褓中时,我就买回来一套亲子游戏一千例,开始研究父母该如何参与到孩子的世界中。

孩子和父母遵循不同的游戏规则,所以有时会产生不和谐。在大人看来,孩子的游戏太小儿科。但现在孩子少了,他们之间的游戏机会也少多了。最典型的老鹰抓小鸡,狼和小羊,狐狸和老虎等都是如此。

孩子们的游戏现在更多的集中在电视机里、DVD中。因着这些动画片,小雨认识了很多的朋友,猪八戒、孙悟空、、师傅、哪吒、二郎神、沉香等中国传统的神话人物,还有诸如蓝猫、黑猫警长、大头儿子等动画人物。每天睡觉前的故事更是她的必修课,通常由妈妈给她讲。

女儿是幸运的,因为她能枕着故事入睡。女儿是不幸的,没有兄弟姐妹,只有一个人在家里忙忙碌碌的画画、弹琴、玩积木。

于是我们根据书上的介绍,组织了很多游戏,发动所有人参与。从幼儿园回来,女儿就要嚷着玩老鹰抓小鸡,或者玩拔萝卜。爸爸妈妈和小雨三个人互相变换着角色,她一会做老鹰,一会作小鸡,一会还要学着做老母鸡。拔萝卜的游戏就是找一根绳,一端交给“萝卜”,小雨抓着绳子的中间,往后拔,然后依次加上老婆婆、小猴子、小花狗、小花猫、小兔子和小老鼠,这些道具都很好找,玩具中有的是,找来按顺序拴在绳子上,然后大家一起往后拔直到拔出萝卜为止。

用游戏的心态去参与到孩子的世界中,这本身就是一种交流。作为成年人的爸爸妈妈不妨放下疲惫的心,和孩子一起轻松一把。

游戏还有很多,包括益智类、记忆类、儿歌类、方向时间空间类等等,很多的游戏册图文并茂,颇受孩子的青睐。在游戏中学习知识,对孩子来说是再好不过的了。

玩是孩子的天性,所以虽然妻子一直催着要给孩子开周末艺术教育,我还是拖到女儿5岁的时候,并且尊重她的意见。

在和孩子相处的过程中,游戏的心态很重要,和她玩游戏,绝对不能心不在焉,恰恰相反,你可以重拾那一片童心。游戏本身和游戏的心态可以拉近你和孩子之间的距离。
回复 鲜花 鸡蛋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8-19 19:56:40 | 显示全部楼层
7、立场一致原则。

在对孩子的教育问题上,夫妻双方应该步调一致,立场一致,口径一致,做到同行止公进退。这一点至关重要。

立场一致并非看法完全一致,而是在某个关键时刻,因为原则问题和孩子起了纷争之后,夫妻双方必须保持一致。给孩子铁板一块的感觉,避免让孩子找到突破口,把一次好好的教育机会给搞砸了。

孩子很善于观察,并且善于找平衡。所以夫妻双方平时可以保持交流和沟通,在对孩子的教育方面取长补短,统一认识。而在面对孩子的时候,双方的立场既要一致,又要坚定。久而久之,就能把孩子也统一到这个轨道上来。

在培养孩子动手能力、培养孩子兴趣、培养孩子的良好习惯等方面,夫妻双方更是要高度保持一致,涉及到一些原则的问题,更是一步也不能退让,让孩子觉得没有商量的余地。从父亲那里得到这样的答案,从母亲那里也不会得到另外的结果。

小雨也喜欢甜的东西,但无论是爸爸还是妈妈,都禁止她吃糖。也不是完全禁止,只是适当吃点。出门的时候,冰淇凌更是绝对不可以吃的东西,尽管小雨冲我们伸舌头,恳求给她买一支,但往往失望。

小雨如果在商店看到自己喜欢的东西,也希望我们给她买回家。但是通常我们会让他说出理由,如果很充分,那么还可以考虑,如果理由不充分,就会被拒绝。

小雨跟爸爸妈妈去槐荫广场玩,广场上有人提供玩具出租,小雨就开始玩钓小鱼,玩得兴高采烈。后来在商店看到,就让我们给买。我坚决反对,并提出理由:这种玩具适合三岁以内的小孩子,没有任何智力,很快就会玩够的。但女儿坚持,如是三番,她的妈妈心软了,给买了回来。结果没玩几次,就没兴趣了。

立场一致,夫妻双方一个论调,孩子很快就会适应。而如果两个大人因为孩子的教育问题争论迭起,莫衷一是,最种会让孩子无所适从。从教育的角度来讲,窃以为不足取也。当然,立场一致还有一个优点,那就是夫妻双方要互相维护彼此的颜面,维护对方在孩子心目中的地位和形象。当着孩子的面进行争吵,如果一方认输,会让孩子跟着另一方小看她(他)。这就是在孩子面前吵架的副产品。
回复 鲜花 鸡蛋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8-19 19:57:00 | 显示全部楼层
8、爱与感恩原则。

“妈妈。我是从哪里来的?”女儿从幼儿园回来,开始问妈妈这样的问题。这也许是每个孩子都感到困惑的问题。记得自己小时候就问过,结果得到的回答是从大山里捡来的。有时女儿问了,我们就据实回答。

女儿说幼儿园的小朋友和大头儿子、涂涂都有各自不同的答案。有的说是从垃圾箱里捡来的,有的说是从地里长出来的,有的说是从树上结的。但女儿此前曾听到我们讲过,知道小孩子是生活在妈妈肚子里的。

由此引发出很多的话题,她妈妈怀孕时的情景都可以描述进去,而女儿也很感兴趣。我们甚至谈到,小家伙在妈妈肚子里打拳的情景,结果自然是弄得妈妈很疼。女儿就去揉揉妈妈们的肚子,表示歉意。

后来小家伙也看到了孕妇,知道那里很快就有小朋友出生。她看到孕妇步履有些艰难,不知怎地陡然生出感慨,居然联想到了自己妈妈怀她时的情形。

由此我们谈到爱与感恩。女儿已经能够领会爱的含义,但却不太明白什么是感恩。我让她听《感恩的心》,她说很好听。对于感恩,她的理解是:“爸爸,是不是就是感谢呀?”女儿从小就明白感谢的含义,别人为她做什么事,她会说声谢谢。而她给别人做了什么事情,也会得到一声谢谢。女儿就笑靥如花,特别满足。

我说感恩大概就是感谢的意思,因为某些人对你有恩情,所以你要感谢。例如对爸爸妈妈,就应该感恩。为什么呢?因为爸爸妈妈生你养你,给你买好多东西,当然包括好吃的和穿的用的玩的,还要送你去幼儿园。

对爷爷奶奶姥爷姥娘也要感恩,对老师哥哥姐姐也要感恩。每个对你付出的人,你都要感谢。女儿似懂非懂,但还是点点头。

我不想把女儿培养成一个小大人,但是有些东西要让她慢慢理解,慢慢苏醒。我告诉她,其实对她,我们也怀着一颗感恩的心。女儿很奇怪,不知道我们何以对她要感恩,想了半天,才忽闪着眼睛问我:爸爸妈妈,你们是不是觉得我挺可爱呀?

当然不是因为可爱,小雨,你是我们的女儿,你给我们带来了欢乐,我们当然感谢你。

一个在爱的环境里成长起来的孩子,和一个在充满仇恨的环境里成长起来的孩子,有着截然的不同。对孩子来说,你对她付出爱,她就会回报爱。这才是棍棒之下无孝子的含义。

女儿学的课文:

我爱爸爸,
我爱妈妈,
我爱爸爸和妈妈。

女儿回到家,就跑过来亲亲爸爸的脸颊,再亲亲妈妈的脸颊。然后大声朗诵课文,再看看小雨爸爸和小雨妈妈的脸上,顿时放出光彩来。

营造家庭的温馨气氛,无论你是孩子的爸爸还是妈妈,都有责任。


附:歌曲《感恩的心》

我来自偶然像一颗尘土
有谁看出我的脆弱
我来自何方我情归何处
谁在下一刻呼唤我

天地虽宽这条路却难走
我看遍这人间坎坷辛苦
我还有多少爱我还有多少泪
要苍天知道我不认输

感恩的心感谢有你
伴我一生让我有勇气作我自己
感恩的心感谢命运
花开花落我一样会珍惜

我来自偶然像一颗尘土
有谁看出我的脆弱
我来自何方我情归何处
谁在下一刻呼唤我

天地虽宽这条路却难走
我看遍这人间坎坷辛苦
我还有多少爱我还有多少泪
要苍天知道我不认输

感恩的心感谢有你
伴我一生让我有勇气作我自己
感恩的心感谢命运
花开花落我一样会珍惜
感恩的心感谢有你
伴我一生让我有勇气作我自己
感恩的心感谢命运
花开花落我一样会珍惜。
回复 鲜花 鸡蛋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8-19 19:57:21 | 显示全部楼层
9、兴趣第一原则。

有些人看了我的贴子《我不是故意流泪的》以及《可怜的孩子,无奈的父母》,就对俺要培养女儿的做法大为不满,强烈要求还孩子以自由。其实我很清楚这一点,所以一直自嘲不能免俗。如果是前几年,我还是坚持不会给女儿任何课外负担。但是看过一则消息,我有些动摇。

那则消息说,有个考上清华的学生,没有任何课外特长。寒假回到家质问自己的父母,为什么当初不让他学点别的东西,音乐、舞蹈、绘画都行,可为什么一样也没学。父母的回答是:你当初自己根本就不喜欢学,我们给你报的班都是中途而废,就因为你自己的缘故。可儿子还是不依不饶:我那时候多大?我能懂什么?你们为什么不揍我?为什么不强迫我学?

的确,这时候的孩子什么也不知道,要靠父母来给他做出自己的选择。我曾经多次在某个场合让女儿自己做出选择,但女儿显得很为难。所以结合她的兴趣,由我们来做出定夺合情合理。

孩子的兴趣是第一位的。我们做选择,必须根据孩子的爱好和兴趣,包括载荷,绝对不能让孩子超负荷运转,这样的智力开发只有坏处没有好处。

女儿从小就喜欢颜色,天线宝宝我到现在也记不清楚哪个是什么颜色叫什么名字,然而女儿只看了一两次就记住了。后来家里的水彩笔越来越多,而她随手乱涂几笔,就给你讲出一段故事。

所以在幼儿园,理所当然的报了绘画班。此后根据老师的建议,报了舞蹈班。女儿轻盈的身体也许很适合练舞蹈。

果然,女儿对舞蹈的爱好异乎寻常,平时回到家就喜欢给我们表演。而绘画更是她所喜欢的一项,一旦画起画来,小雨可是废寝忘食。

小雨回到家,就会给我们唱她在幼儿园学的歌曲。虽说这些歌曲我没有听过,但只要听她一唱,就知道基本的旋律是对的。她对于音乐的感觉让我觉得有希望在这方面有所成就,这就是给她报电子琴班的原因。

兴趣第一的原则适用于所有的孩子,如果你选择逆兴趣而为之,可能效果事倍功半。弄得大人孩子都不开心,最终也不见得能够学好。当然有时候孩子的兴趣可以培养,但一定要认真观察和发现才行。

强扭的瓜不甜,不要试图强迫孩子去做他不喜欢做的事情。所以观察并发现孩子的兴趣爱好,适度的引导,可能才是一个聪明的家长应该做的。
回复 鲜花 鸡蛋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我要加入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爱宝坻社区

GMT+8, 2025-2-6 15:18

Powered by Discuz! X3.5 Licensed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