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积分
- 10386
UID21974
注册时间2007-6-4
最后登录1970-1-1
人气值 点
在线时间 小时
|
(网络文章----情感故事)
作者:烟雨流水
—— 一个真实而曲折的故事
如果一个人即将离开这个世界,而他只有一天时间,他会作什么呢?
如果一个人即将离开这个世界,而他只有半天时间,他能作什么呢?
如果一个人即将离开这个世界,而他只有一个小时,他只作什么呢?
如果一个人即将离开这个世界,而他只有半个小时,他想作什么呢?
如果一个人即将离开这个世界,而他只有10分钟时,他要作什么呢?
而当他临走前,同时面对恋人和妻子,只能用目光表达一切时,是恋人还是妻子能解读这目光中的一切呢?
我们的主人翁文秀,就经历了一次这样撕心裂肺、心如刀割、痛不自己、永生难忘的场面!
一古城X城,西北五省的中心,高大威武的城墙,将X城市区围个水泄不通。记得很早以前,市区通往城外的马路,都把城墙挖个大豁,整个古城墙被分割成好几段,为的是出入方便。可前几年,分段的城墙全都修好,形成一个整体的城墙,为的是旅游资源的开发。原先为方便挖开城墙,现在为旅游又连起城墙。中国人就是这么会折腾,怎么说怎么都有理。
芝园小区坐落在X城外西南方向的一个很大的区域,已经退休在家的国家干部文秀,就住在小区内A座26层高楼的23层。一进屋子,宽大的客厅映入眼帘,一台高清晰等离子彩电依墙而立。数米之外顺墙放着可靠可躺的真皮沙发,涂金边的玻璃茶几摆放在沙发前面。高而晶莹的玻璃瓶内水培着一株滴水观音,占据茶几的一角,显得清净高雅。两沙发夹角处立着镀铬发亮的落地台灯,典雅温馨粉色的灯罩里散射出柔柔的灯光。她每天晚上总会在灯下看一会儿电视,看一会儿当天的报纸。一些报纸和刊物分门别类地整齐地摆放在台灯下的小书架上。客厅北边是书房,偌大的书桌紧靠窗户,一台笔记本电脑放置于书桌中间,电脑上盖着一块半透明薄纱丝巾。在书桌右角放着文秀40岁时拍的写真半身单人照像框,烫着长卷发微笑的文秀照片里看只有30来岁,青春阳光里蕴含练达又有几分文静的特质,象个影视名星。书桌的左上方立着造型逼真的金龙戏珠的工艺品,这龙是文秀的生肖属相。左下方笔盒里有数支常用的笔。紧旁边镇纸石上刻有“学海无崖苦作舟,书山有路勤为径”压着一本文秀每天记日记的本子。书桌上叠放着几本她喜欢看的书。一排靠墙而立的玻璃门书柜里面放着她长年积累的钟爱的藏书,足有1000余册。她晚上喜欢坐在电脑前,上网查阅自己喜欢的网站、听歌听音乐、回答网友的营养咨询,与深交知己的网友聊天、探讨、对话和交流。在博客里写些有关女人的短文。
穿着考究的文秀,很注重自己的仪表和形象,更注意自己的保养。她从不穿名牌,也不跟随时尚,但很得体,很有个性,无论何时见到她,就会感到她的修养和气质非同一般。一双深邃聪慧明亮的大眼睛闪闪的镶嵌在她饱经沧桑而又白皙的脸上。红润而富有性感的双唇,显露着她富有哲理、具有感染、带有穿透的口才。高挺的鼻梁恰到好处地显示着她的高贵和尊严,一副金丝边的眼镜后面更展显她睿智与理性。白皙微红的脸、神采奕奕的她显得特别精神。
她热衷于形体锻炼和社会活动,热心于慈善事业。对身心健康和身体保养有独到专业的见解。对人十分热情也十分健谈,说起她的往事,她会像奔腾的江水一泻千里直冲大海......
远离X城,一个面向大山峻岭的村庄是我的老家,远远望去,山峦起伏,连绵不断。自山而下的河水正好从我们村绕过,灌浇着我们这一片连一片的肥沃土地
我家老宅就在村南面,是一个宅院里又套着一个大宅院的老式宅子,两个大宅门朝南都有个很大的门庭,可以供夏天乘凉和吃饭。由南朝北进入宅门,迎面是老式的照壁,四周用青砖镶嵌,中间是大小不一的青砖组成的图形,因年代太久而分辨不出具体的图案了,上面是琉璃瓦砌成的一个成方形顶,经过岁月的冲刷,也陈旧了许多。
进入第一个大宅门,右边朝西一顺有三间瓦房子,住着亲戚堂奶奶一家。南北向的长方形的天井与房子并行。三间房对面是一排走廊,经过天井进入第二道大宅门里面,朝西的四间瓦房子一字排开,住着我们一家六口。房前有大约象篮球场那样大的空地院子,是我家晒麦子、堆杂物和养猪、养羊、养鸡、鸭、兔的场地。一排柳树沿墙而立,随风飘扬。
山上流下的水正好从我家大宅门前的路南边小河流过,再流入转弯的大河里。 出了宅门,向东过桥再左拐,顺着大河的一条农村的小石板路,一直下去,向北面约一里路就是生产队的饲养房,队里的仓库以及电磨房分别坐落在饲养房的两边。在这排房子的前面是一个很大的空地。是社员开工前集中的地方,夏天收麦时,这片空地就会碾平而成为打麦场。夏收过后,会犁好种上棉花。天晴时,站在空地向南看,远处的山恋近在眼前,稍向右偏一点望去,我家宅院里柳树清晰可见。从我家过大河的斜向东南面约两里路是我们的大队部办公室,那里住着我们生产队的一半社员。再朝南五里路的河滩地还有我们生产队的50亩旱地种着旱地作物。生产队还有650亩良田,340亩开荒水田。由40个全劳力与26个妇女与半劳力承担着全部繁重的农活。我家与生产队仓库、大队部形成三角形地带。而生产队里只有我们一户住在别的公社地盘,所以开工干活对我家来说很不方便。分粮食、分农作物、收自留田里的谷子、稻草等都要挑四五里路,很吃力。恰恰我青春年华的10年农民生涯、承担着艰苦家庭生活的重担、刻骨铭心的初恋等等,就是在这片养我的故土中发生的,至今回忆起来历历在目。。。。。。
我们来老家以前,一直在城里,父亲工作上班,妈在家带我们四个儿女,靠爸爸工资生活。虽说生活困难些,但有妈妈的精心安排和操劳得当,过得也清苦愉快。
62年为响应国家支援农业第一线的号召,父亲带我们一家六口回到祖籍的老家。面向大山的老宅子,一住就是几年。那年我也就11岁,随着父母来祖籍,自己并不知道农村的生活意味着什么,会给我带来什么影响。65年由于当时农村缺医少药,我最小聪明而漂亮的3岁弟弟没有及时治疗而病死,母亲因此受刺激而神智不清,成了精神病人。当年,只有13岁的我就承担起全部的家务活。
71年,国家落实政策,照顾我们家可以有一个回城上班,爸爸如本人不去,可以照顾子女一个回城。消息传来,我们一家和亲戚都很高兴,我大弟只有16岁,因不到招工年龄不能去,而我正好20岁符合条件可以去。那时能回城上班是件很难得的幸事,意味着家里有稳定的收入,自己也可以象城里人一样上班,不用再受农村劳作的辛苦。
爸爸考虑再三后认为我去最合适。爸说:“秀,你去吧,你已经为了照顾你妈的病,为了减轻家庭生活困难,让给两个弟弟读书,自己却读了三年书。爸,知道你没书读后,不知偷偷哭了多少回,爸对不起你。这次让你当工人,算是爸对你为家失学、为家辛苦劳累的弥补吧。这样你可以跳出‘农门’出苦海,”也有个自己的前途。那天晚上我失眠了,想了很多,从内心讲我当然很想回城做全民企业的工人,城里的工作生活毕竟是我所一直十分向往的。可想到父亲为了养活我们,起早贪黑开荒地种庄稼,白天没命地挣工分,晚上忍着蚊子的叮咬,兼做生产队的会计忙着给社员计工分算帐,而累了躺下休息时,妈妈却无端地大吵大闹,吵得父亲很难睡个好觉。
几年下来,爸爸干农活的辛苦和劳累以及心灵的痛苦煎熬,已经使40来岁的爸爸十分地衰老。如果我离家去城里工作,固然自己很好。可不会做家务活的爸爸,怎能照顾好自己和有病的妈妈及年少弟弟的生活呢?望着爸爸衰老消瘦的身影,看着患病不轻的妈妈和年少的两个弟弟,考虑全家的利弊,我毅然决定放弃做工人的好机会,挑起家庭千斤重担,要力劝爸爸回城工作去。
(待续) |
|